【100所名校】2019届衡水中学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100所名校】2019届衡水中学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所名校】2019届衡水中学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届衡水中学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
2、明分封制()A 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 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C 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 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映出当时()A 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 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C 政府提倡工商皆本D 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3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A 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 实行宽松商业政策C 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 重建官营商业制度4春秋战国
3、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A 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 顺应时代变革潮流C 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 谋划政治统治策略5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6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
4、的是()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7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A 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B 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 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D 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8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 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B 父子君臣间的“和合”C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D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9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
5、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 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 “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C 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 “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10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 长江流域得到开发B 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趋势C 黄河流域经济衰退D 王室衰微使分封制彻底瓦解11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省份地点铁器物种类四川绵阳斧、锸、锛四川荥经铁锄、曲炳刀、削刀重庆巫山铁犁铧、长
6、钎形器、铁削重庆涪陵铁斧、铁锯、刻刀重庆云阳铁削、铁锄A 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B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C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D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12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A 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 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 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D 促进了封建国家统一的进程13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
7、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14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据此可知()A 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B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功能C 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D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15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车马传递也有明
8、确的法律规定汉驿律令;曹魏时期曾颁布邮驿令。古代政府重视邮驿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全国经济交流B 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C 推动交通网络完善D 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16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B 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D 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17历史学家朱绍侯指出:东汉末年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大规模的自耕农举行起义时,豪强地主田庄中的农民并没有响应。作者意在说明,东汉豪强庄园经济( )A 有利于推广新的生产技术 B 吸纳流民,维
9、护社会稳定C 威胁中央集权,影响税收 D 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矛盾18东汉时期,地方举荐的孝廉,家资丰厚、累世仕宦、研读经书、晓习律令且通过地方吏职历练的占大多数;而来自贫寒之家,又才德兼备的,则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科举制选人范围比较固定B 门第望族是主要的依据C 汉代选官制度是重大倒退D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合理19西汉初年,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以长安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被划分成十五个郡,实行郡县制;对燕、赵、齐、魏、楚等地,则分封同姓子弟,实行分封制。刘邦意在()A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维护政权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 让郡县与王国之间相互牵制 D 推动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
10、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A 提倡愚孝思想B 强化宗法伦理C 确立儒学正统D 重视文化教育21从齐民要术的目录来看,养殖方面的顺序为牛、马、驴、骡、羊、猪;把种植业和畜牧业合起来看,二者的内容约成79.01:20.98之比。这说明当时的北魏()A 非常重视畜牧业领域的开拓B 受到汉族生产方式的影响C 提升了牛马在生产中的地位D 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22晋书食货志载:“及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至明帝世,钱废谷用既久。”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长期战乱社会动荡B 金
11、属货币完全萎缩C 实物交换更加便利D 政府鼓励农业生产2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 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 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 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 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24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A 皇权不断加强B 长期处于分裂C 外戚势力衰落D 皇权相对削弱25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
12、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A 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B 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C 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D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26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A 科举制打破了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B 科举制利于社会整体文化素养的提高C 科举制促进了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D 当时社会对科举及第崇拜的价值取向27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第三讲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
13、和选官制度宗法血缘关系与国家制度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制度的诞生官僚政治的完善与科举制的创立皇权的强化及其制度的逐渐完备辽金元政治法律制度的特色皇权专制的再度强化与体制弊端A 燔诗书而明法令B 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C 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D 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28下图为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景龙四年(710年)抄本论语郑氏注(部分),12岁的作者在旁边留有小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此文物可佐证()A 唐太宗推行“崇儒尊孔”的国策B 论语成为儿童学习考试必备用书C 唐朝人普遍用诗歌表达生活体验D 汉文化在西北边疆地区有所传播29唐朝的科举制有明法科试律令,明算科试九章算经
14、夏候阳算经周牌算经等数学著作,明书科试说文字林等字书,录取后只在和专业相关的机构任职。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A 命题范围摆脱四书五经束缚B 庶族地主参政扩大社会基础C 注重专业人才的选拔与任用D 重视培养官员的文化素质30学者余英时在评价唐初三省制时认为,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以初唐时三省制下的政事堂制度最为接近儒家“圣君贤相”互相制衡的政治理想。这一论点的主要依据是唐初的三省制实行时()A 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制约B 对三省和君主的权力划定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D 解决了君权和相权的矛盾31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
15、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 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 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 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 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32唐代的佛教与道教都强调自己的师承与宗脉。韩愈则强调儒家思想经历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传递顺序,“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并宣称:“己之道,乃夫子、孟轲、扬雄所传之道”。韩愈这样做的目的是()A 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学源流B 抬高孟子地位,宣扬格物穷理C 顺应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 建立儒学道统,树立自身权威33在唐朝,尽管市场上的货物种类已经很多,已是“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城内的交易场所却仅限于东、西二市。这反映了
16、唐朝时期的长安()A 商品的种类并不丰富B 是对外贸易的中心C 商业管理仍较为严格D 商品交易时间受限34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春,进士科考试发生了主考官李昂与考生李权冲突事件,由此引发了科举管理的改革,管理权从吏部转移到礼部。礼部以考试选拔举送人才,吏部据官阙和人才资序任用。这一变化()A 改变了吏部职能B 有利于权力的制约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提高了礼部的地位35秦朝“半两”钱,汉代“五铢”钱,主要以重量为名。621年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此后历代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币值与钱币重量逐渐脱钩。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 阻碍工商业的发展B 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C 土地兼并逐渐加剧D
17、税收政策开始转向以货币为主36据唐通典载:“东至宋(今商丘)、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材料体现出唐代()A 交通便利促进商业发展B 对外经济交流十分繁盛C 坊市制度已经名存实亡D 区域贸易促进城市繁荣37关于杨贵妃之死,有不同记载。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缢死于佛室:文明译丛中则说,马嵬驿被缢死的,乃是个侍女。这反映出()A 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复杂性B 历史现象均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C 历史事实的真伪性无法判断D 历史记载都不能客观再现事实38“五代十
18、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 在边疆设立节度使B 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 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D 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39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现象使得宋代()A 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B 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C 地方势力得到增强D 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4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
19、措施有()A 实行节度使制度B 创立三省六部制C 任命文官做知州D 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41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人商人的行列。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 四民界限渐趋模糊B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 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 士商阶层相互渗透42据记载,宋神宗时,(汴京)工商业者与居民杂处,商店可以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京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行人不能驻足。每一交易,动辄千万。这表明北宋汴京()A 商业税收是政府主要财政来源B 商业交易额为古都市商业之最C 市场上
20、汇集了世界各国的商品D 商业活动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界限43元朝历代皇帝经常征召社会上大批有名的汉儒学者进入政治上层,其中还包括最被歧视的南人儒士,但他们大多进人中央的翰林院、集贤院等无实权的机构。这表明元朝()A 政治管理实现封建化B 表面上积极缓和民族矛盾C 用高官厚禄笼络汉人D 以汉儒学者牵制蒙古官员4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史称,“官中条令,为(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这反映了宋代()A 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 土地私有不断深化C 自耕小农发展壮大D 经济结构面临转型45宋神宗元丰年间推行新政,以尚书令的副职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兼门下长官,右仆射兼中书长官,“则三省
21、互相兼矣”。这有助于()A 裁汰官吏冗员B 促进科学决策C 推动政务统一D 规范行政流程46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土地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该政策()A 导致自耕农经济衰退 B 阻碍雇佣关系发展C 造成了中央集权强化 D 导致北宋的贫弱47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A 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 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 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D 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48南宋末年,松江“初
22、无踏车、椎、弓之制,率用手剖去籽,线弦竹弧置案间,振掉成剂,厥功甚艰”。元初,崖州黄道婆在松江府“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竞相作为”,松江逐步成为全国性的手工棉纺织业中心。这说明()A 棉纺织技术决定商业水平 B 元朝商业贸易中心移至南方C 手工业进步依托技术革新 D 元朝私营纺织业优势超官方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的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00所名校 100 名校 2019 衡水 中学 开学 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6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