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能演练活用(含答案)新版语文版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能演练活用(含答案)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能演练活用(含答案)新版语文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淹没(mi)诺言(nu)朱熹(x)B.彷徨(fng)瞭望(lio)不知所措(cu)C.清谈(qng)测量(ling)丁肇中(zho)D.激变(j)论语(ln)授予(y)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模式孜孜不倦一番风顺B.修身根深蒂固不言而喻C.汲取袖手旁观犹豫不决D.诚意格物致知实验精神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35题。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
2、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就被淹没了。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显然,这位先生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
3、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3.选文中加点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可以删掉,说说原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5.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
4、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证明什么?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厚道契诃夫说:有教养不是吃饭不洒汤,是别人洒汤的时候别去看他。有一个相似的美国俗语说:犯过错不是稀奇事,稀奇的是别人犯错的时候别去讥笑他。“别去看他”和“别去讥笑他”是一种做人风范,在中国叫作“厚道”。厚道不是方法,虽然可以当方法训练自己。它是人的本性。厚道之于人,是在什么也没做之中做了很大的事情,契诃夫称之为“教养”。如果美德分为显性和隐性,厚道具有隐性特征。厚道不是愚钝,尽管很多时候像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迟在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沉着,君子讷于言。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迟”的评价保全了别人的面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四 单元 13 应有 格物致知 精神 知能 演练 活用 答案 新版 语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