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必修5《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版高中必修5《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高中必修5《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试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社会治理智能化,就是在网络化和网络空间基础上,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使社会治理层次和水平得到提升,使治理过程更加优化,更加科学,更加智慧。要在促进大数据与社会治理深入融合中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我们就必须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社会治理内嵌于社会结构之中,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方面,社会治理所服务的对
2、象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为:社会阶层结构出现新老演化,人口的年龄结构、素质结构和空间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群体日益扩大,家庭结构呈现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特征,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跨地区流动已成为常态,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特别是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的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也从政府单一主体过渡到一个由政府、非政府组织、公众个体等构成的行动者系统。这些变化迫切需要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也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创造了良好条件。智能化意味着精准分析、精准治理、精准服务、精准反馈。
3、各类社会治理主体通过获取、存储、管理、分析等手段,将具有海量规模、快速流转等特征的大数据变成活数据,广泛应用于社会治理领域,更好地服务不同社会群体,将成为政府和社会组织实施智能治理的重要法宝。长期以来,社会治理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风险的不可控性和难以预见性。现代社会处于信息化和网络化复杂交织的图景之中,与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背景相叠加,使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特征。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复杂的,表现为短期矛盾和长期矛盾叠加、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并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特别是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等等。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主要源于
4、抽样调查数据、局部碎片数据、片面单一数据,有时甚至纯粹基于理论和经验假设,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交叉复现、质量互换、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提升整合各方面数据资源的能力,使政府决策的基础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全体数据”,为有效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提供新的可能性。(摘编自杨雅厦应用大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口的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B新兴社会阶层对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因而他们思想活跃、利益诉求多样。C以前,政府是社会治理的单一主体;现在
5、,政府只是参与社会治理的众多主体之一。D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答案C解析A项“主要表现为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表述不准确。原文说“社会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大城市或中心城镇集聚”,并未说明主要是高学历或高技能人口在流动。B项强加因果。D项表述不全面,“使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呈现出新的特征”的原因,除了“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复杂交织”以外,还有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简要地说明了实现社会治理智能化的基础、方法和要达到的目标,及其要求。B第二段分
6、析了社会结构和社会治理的对象、主体的变化,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C第三段阐明智能化的精准特点,论述了广泛应用活数据服务社会对智能治理的重要意义。D文章最后通过对比论证,论述了大数据技术为社会智能化治理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答案B解析“论述了社会智能化治理的可行性”不准确,主要是论述了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的迫切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社会治理还没有达到智能化,是因为现有的网络化和网络空间,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B只有准确把握“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并充分应用好大数据资源,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C以往,政府对经济、社会
7、进行研究的实证数据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模糊性,这给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带来了障碍。D如果能扭转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较为薄弱的现状,就有可能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有所好转。答案A解析“不能使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在一起”错。原文第一段说“重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彼此关联的形态”,即现有的社会生产与社会组织是彼此关联的,“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只是“重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悬崖日广津和郎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已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
8、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庸俗,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密集。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
9、。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以防炫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突然看见一块巨石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的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没有。”我对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
10、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大学毕
11、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最近有没有做过剧烈的运动?”“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剧烈的,两星期前曾跟M大夫一起爬山”“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院长回去了。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父亲现
12、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剧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剧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 (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部分写“我”当时身体不好,非常虚弱,容易疲倦,这为后面写父亲担心“我”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做铺
13、垫。B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我”去悬崖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做了铺垫。C“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句话主要运用动作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焦急心理。D小说情节曲折,注意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答案B解析B项“痊愈出院”表述绝对,原文为“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已经好了”。另外,这也不是“我”去悬崖的起因。5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神经极度敏感:看见儿子在悬崖边,担心儿子出现意外。忘我:担心儿子而不顾自己的身体,快步奔向儿子。爱子情深:过度忧心让自
14、己咳血,让儿子感悟到父亲的伟大。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可以从正在患病的父亲因对“我”的过分担心而再度咳血分析,注意答题的角度。6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_答案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我”是写“父亲”不可或缺的见证人,所以有关“我”的篇幅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我”是“父亲”的陪衬者,“我”的见闻、感悟对充分展示“父亲”的性格起到关键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父亲”的焦急、疑虑、爱子情深相辅相成,对突出“父亲”的形象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一年
15、后“我”的感悟,揭示了小说父爱伟大的主题。解析此题考查小说安排材料的艺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通过“我”见证“父亲”的爱,是侧面描写。围绕侧面描写的作用和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创立南大计划人”张彭春1929年12月5日,张伯苓在欢送张仲述、凌济东出国盛宴上说:“张、凌二先生均为与南大有深切关系者:一为创立南大计划人,一为自本校开办以来之老教授。”张仲述,即张伯苓胞弟张彭春;凌济东,即凌冰,首任南开大学部主任。张伯苓何以说这番话呢?话还是得从南开大学创建时说起。南开大学成立前,南开学校
16、只办过两次专门(即专科)班,1915年南开学校又试办招收了英文专门班,1916年又增开了高等师范班,学制为三年,并成立了专门部。专门部主任就是张彭春。这时南开仅有专科。这年张彭春自美国留学归来,1916年8月6日到津,次日在与其胞兄张伯苓拜会严修时,就提出建议将专门部改为大学,严修和张伯苓均同意。张彭春在取得严修与张伯苓的同意后,于8月21日在南开学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议创办南开大学。第二天,张彭春又邀集专门部师生开座谈会。讨论时,他又说:“办大事者,知识宜高,不然徒志何足有为?今专门部将改办大学,即系期望诸生深造将来意想之标的,使南开大学生,纵不能发明新理为世界学问之先导,亦决不瞠乎欧美开
17、流之大后,而必与之并驾齐驱”从以上引述中可知,张彭春把办南开大学放到世界范围的大视野中去观察,指出当今必须培养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并且认为这是刻不容缓的任务。要办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高标是“发明新理为世界学问之先导”,而低标是“与欧美并驾齐驱”。这是多么宏伟的目标啊!而后来的南开大学确实培养出了周恩来、曹禺、陈省身这样的有世界影响的人物。张彭春不但为南开大学制订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而且当年11月在专门部举行的茶会上,做了“明年改组大学计划”的报告。并且开始进入实施阶段。首先,启动了人才的准备。这就是第二年(1917年)促成了张伯苓赴美,入哥伦比亚大学进修高等师范教育课
18、程。又促成严修和后来成为校董、刚刚卸任的教育总长范静生等赴美国,同张伯苓一起学习和考察美国和加拿大的私立大学的管理经验。这些赴美国的学习和考察,也是张彭春做了大量的联系和安排工作的。1918年末,严修和张伯苓等学成回国,张彭春迫不及待地亲自去日本横滨迎接他们,并且在途中,他们“夜不能寐地商讨大学事”。回津后,立即进入具体筹备阶段。张彭春被任命为大学筹备课主任,主持起草南开大学计划书,张伯苓请张彭春最后定稿。这份计划书包括“大学课程详细规定”及校舍规划等,成为创办南开大学的大纲和蓝图。遗憾的是在南开大学开学前,张彭春赴美进修博士学位去了。1927年在南开中学召开了“学校工作改革讨论会”,张彭春在
19、这次会议期间,先后作了五个报告。报告中他阐述运用西方教育理念改造南开教育的主张,在“开辟的经验的教育”的报告中提出:“现代教育之目的,在养成每一国民之现代力,如何养成此种力,是则使学校内一切工作皆受此开辟的经验之贯穿。”他说:“开辟的经验是使个人能力团体生活能力和生产技能得到锻炼。先生由教学科教班级教分数改为教学生教个人教活人。”“学校是辅助、指导学生锻炼他们的能力,希望他们按着一条路走去,将来对于国家和自己都有好处踏定脚跟立在世界上。所以,求能力便是教育的一个最明显最精当的界说。”这些教育思想和理念,都被称为抗战前南开中学经验结晶的1929年南开中学一览吸收,也成为张伯苓在20世纪20年代末
20、30年代初,制订南开学校校训的理论支持。张彭春几次出国为南开筹款,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南开复校期间,他代表校长返津,以其多年外交官声誉,在短短的半个月中,作了十二个报告,筹募了大批款物,超过计划几近倍数,为复校创造了条件。张彭春为南开大学(和中学)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重大的功绩,南开学人永远铭记。(选自南开大学报,有删改)相关链接张彭春,中国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导演。字仲述,1892年生于天津。1908年毕业于南开学校。1910年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教育学、哲学,同时刻苦钻研戏剧理论和编导艺术。1916年回到天津,协助其兄著名教育家张伯苓主持南开中学并任南开大学教授。
21、(摘自百度百科)个人30年来,有时致力教育,有时致力外交,有时也研究戏剧,表面看来,似乎所务太广,其实一切活动,都有一贯的中心兴趣,就是现代化,也就是中国怎么现代化。(1946年张彭春在重庆南开学校的演讲)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彭春邀集专门部师生开座谈会讨论,指出要办世界一流大学,培养高水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标准是“发明新理为世界学问之先导”。B教育、戏剧(话剧)、外交、导演,张彭春一生活动广泛,表面看来,似乎所务太广,但张彭春认为自己有一贯的中心兴趣,就是中国怎么现代化。C张伯苓等留学回津以后,进入创立南大的具体筹备阶段,张彭春被任命为大学筹
22、备课主任,主持起草南开大学计划书,并最终由他定稿。D张彭春提出的一些教育思想和理念,被称为抗战前南开中学经验结晶的1929年南开中学一览吸收,也为张伯苓后来制订南开学校校训提供了理论支持。答案A解析A项培养学生的标准不完整,培养学生的高标是“发明新理为世界学问之先导”,而低标是“与欧美并驾齐驱”。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张伯苓称张仲述、凌济东二先生均与南大有深切关系,原因是两人一是创立南大计划人;一为自南开学校开办以来的老教授,并且是首任南开大学部主任。B南开大学成立前,南开学校办过两次专门班,后来又试办了英文专门班,增开了高等师范班并成立了专门部。这时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 语文版高中必修5第二单元 番石榴飘香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版 高中 必修 第二 单元 番石榴 飘香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8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