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三古典诗歌鉴赏任务(七)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教案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三古典诗歌鉴赏任务(七)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三古典诗歌鉴赏任务(七)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教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任务(七)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任务情境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更是高三复习的重心所在。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应该较好地掌握了把握思想感情的路径及答题要求,但是随着高考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答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概括思想感情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就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找准突破口,加强针对性训练,从而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情感美。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江上早秋袁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尤多宋玉悲。
2、注此诗作于丙申年(1356),袁凯时年四十岁。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鉴赏首联描写江边铺满东倒西歪的菰蒲、长着高低参差的菱花和菱叶的景色,点明江上早秋季节,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颔联和颈联具体描写诗人身世飘零穷途落魄之苦、功业无成光阴蹉跎之叹、战祸连年社会动荡之忧。尾联情景交融,由眼前的萧瑟秋景联想到战祸连年,表达诗人对个人生活不安定的叹惋;运用典故,借“宋玉悲”来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1)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答:答案身世之悲、失职之悲、战乱之悲。(2)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试作赏析。答:答案先写植物之景,触景生情,直接抒
3、发身世之悲。再借写鸟类,暗示自己不与谋利小人同流合污,以致像江鹳一样有着耿介坎坷、孤苦无依之悲。最后总括秋色、战乱,又借用宋玉的典故,写出自己对于时局、仕途、岁月的无奈之悲,收束全诗。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向子注有怀京师上元,与韩叔夏司谏、王夏卿侍郎、曹仲谷少卿同赋。紫禁烟花一万重,鳌山宫阙倚晴空。玉皇端拱彤云上,人物嬉游陆海中。星转斗,驾回龙。五侯池馆醉春风。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注词人前半生亲睹北宋之盛,金兵进犯、宋室南渡后,他力主抗金,因得罪秦桧,于是挂冠还乡,卜居江西临江。鉴赏这首词打破了结构上分片的定格。从文意看,前七句和后两句是意境迥异、对比鲜明的。前七
4、句,词人从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法,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盛况。正月十五之夜,华灯宝炬与月色焰火交辉,华灯叠成的鳌山与华丽的宫殿高耸云天,玉皇大帝端坐于彩云之上,各种人物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在陆上,有的在海上,斗转星移,龙驾回宫。这幅上元节情景,完全是记实。如此良辰美景,一派繁盛、万众欢乐,但最后两句,词意陡转,读者面前突现了一个萧索凄清的境界:“而今白发三千丈,愁对寒灯数点红。”“而今”二字,把上元狂欢的画面抛到了遥远的过去,成了一个幻境,这是化实为虚的妙笔;同时,又把词人所处的现实环境一下子推到读者眼前。词人抚今追昔,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当年身为贵胄(向子是宋神宗钦圣宪肃皇后的
5、再从侄),曾出入宫闱,备受恩宠,此时却是一个皤然老翁;当年目睹京城繁华,亲历北宋盛况,此时僻居乡里,只能与数点寒灯做伴。“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现愁绪满怀的词人“愁对寒灯数点红”,凝聚着词人多少深沉的感慨:对昔日繁华生活的眷恋,对往事若梦的人生喟叹,因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怅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失落感。这一切,词人用一个“愁”字点破了。“白发”“寒灯”二句中,两个描写色彩的字“白”与“红”又互相映衬,渲染了一种凄清的境界。结句凝重,含蕴无穷,以少总多,引人遐思,是全篇传神之笔。(1)本词前七句描绘了汴京紫禁城内外欢度上元佳节的、的景象。答案繁盛欢乐(或繁华、热闹)(意思相近即可)
6、(2)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本词的主要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答:答案虚写,以怀旧入手,以流利轻快的笔触,回忆了紫禁城内外上元佳节的景象,表达了对昔日繁华生活的怀念眷恋之情。对比,前七句与后两句意境迥异,今昔盛衰、乐哀对比,表达了对国破的怅恨,对辞官还乡的失落。用典,“白发三千丈”借用李白名句,表达了满怀的愁绪。直接抒情,“愁对寒灯数点红”,一个“愁”字,凝聚了人生几多喟叹与感慨。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梦得注沽酒闲饮且约后期白居易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注梦得:唐代诗人刘禹锡。白居
7、易与刘禹锡同龄,交情深厚,开成二年(837),两人同在洛阳,刘禹锡任太子宾客,白居易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鉴赏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含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体现出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读者联想到诗人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颔联承上启下,
8、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体现出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他们两人都生于同一年,已经快六十六岁,按虚岁来算快六十七岁了,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人在这无言的对视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颈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正是仁人志士的不幸
9、。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像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两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也更能解愁。“共君一醉一陶然”,既表现了挚友间的深情厚谊,又流露出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
10、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1)请赏析“更待菊黄家酝熟”中“更”字的表达效果。答:答案一个“更”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约后期”,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突出对下一次相聚的期盼,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使诗歌主题得到深化。(2)本诗以“闲饮”为题,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答:答案友人相聚,闲饮之乐。两人共把十千沽酒,行酒令、引经典,相约再聚之乐。官场冷遇,闲置之愁。白居易政治上遭到冷遇,“闲”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人生易逝,饱经沧桑之悲。首联、颔联,诗人回首平生,由年少时的不为生计担忧的豪情,写到两人六十七岁时,白发相对,
11、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感受。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入若耶溪崔颢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鉴赏王诗: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兼静意的美学效果。首联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颔联写眺望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
12、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颈联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笼罩着若耶山,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尾联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崔诗:首联叙写诗人乘着小船进入若耶溪。“轻”“去何疾”和“已到”这几个词,传达出诗人由于
13、舟行迅疾、将入佳境而激起的欢快、惊喜之情。颔联描写诗人到达云门山下,在清澈如镜的溪水上轻轻荡桨,畅游山水风光的情景。但诗人并没有正面描写溪两岸的青山、绿树、溪花、幽草,甚至没有写云门山和云门寺,而是着意抒写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感应与融合。“起坐鱼鸟间”一句,是写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时而仰望碧空翔鸟,时而俯视清溪游鱼;“动摇山水影”一句,则描写自己天真地用船桨拍击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水中动摇、变幻。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的身心无拘无羁,与鱼鸟游翔,与山水嬉戏,完全与美妙的大自然契合无间。这两句着重写动态,从鱼鸟、山水和诗人自己的活动中表现一种“空灵”的境界,既清澈、空明,又灵动、有情趣。颈联着
14、意渲染清溪的幽静。但诗人并未把它写成一片死寂,而是以声音反衬寂静。诗人谛听着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且饶有兴致地期待着山岩自己的回声。同时,他还感觉到在这清溪里说话,尽管暂时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但话声一停,环境越发显得清静。环境如此幽静,使诗人深深感叹“事事令人幽”。此时,即将没入西天的夕阳,将一束淡淡的光辉洒落在这缥碧澄清的溪水上,诗人情不自禁地停下划桨,面对着夕阳,让全身沐浴在残余的阳光之中。诗到这里,戛然而止。但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晖,却使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荫蔽天的山崖之间的清静幽深境界如在眼前了。诗人在这首诗中之所以着意渲染若耶溪水色的清澈和环境的幽静,正是为了寄
15、托诗人喜清厌浊、好静恶闹的情怀。(1)两首诗的颈联都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崔颢诗作简要分析。答:答案以动衬静(或“动静结合”“反衬”)。“岩中响自答”是说溪岸山岩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在幽谷中传来清晰的回声;“溪里言弥静”是说在清溪里说话的声音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静,环境越发显得寂静清幽。这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突出了深山溪谷环境的清幽。(2)两首诗都写了泛舟若耶溪,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答:答案相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若耶溪清幽环境的喜爱之情。不同:王诗由景生情,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崔诗留恋这清静幽美的环境,与大自然契合无间,表达了愉悦、平静、无拘无束的心情。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
16、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审题是否读准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要求?是否能抓住题干关键词语作精准理解?读诗是否从整体感知诗歌,把握主要内容?是否能对题料进行细读、揣摩?是否利用作者、注释等辅助信息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答题是否掌握了答情感题的规范要求?是否掌握了概括情感准确、全面的要求?是否掌握了分析情感的技巧?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相对于表达技巧题,古诗思想感情题的命题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全诗;从感情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有意蕴,还有观点和理趣;从感情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情,更有析典中情;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
17、有深度分析题,还有感情评价题。因此,审题要特别认真、仔细,从而明确答题要求,保证答题方向正确。1审答题方式(1)直接概括:请概括句(联、片、篇)的情感。句(联、片、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该句表达了之情。这样的题干要求,答题时采用规范的情感表述方式直接作答。(2)概括分析:句(联、片、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该诗的感情基调是“怅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的题干要求,答题时先直接概括,再结合诗句分析,重在后者。2审答题范围是全诗型还是局部型(一句一联一片等)。审准范围,往往决定了阅读的范围与答题要点。如果是局部型,则要继续看它在全诗情感表达中的位置与层次。3审常式变式常式
18、提问是指直接要求答思想感情,变式提问主要体现在“情感”词语的变化上,如:(1)句(联、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心情)?请简要分析。(2)句(联、片)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意蕴?请简要分析。(3)请概括“愁”的具体内容。(4)本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尽管“情感”用语的方式有不同,但都要求答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如问的“含意”,则要由表及里作答。边练边悟1请按下列要求作审题练习。(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该题答题方式是b(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b(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a(a常式,b变式)。(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该题答题方式是a(a概括,b分
19、析),阅读范围是a(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a(a常式,b变式)。(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该题答题方式是b(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b(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b(a常式,b变式)。(4)句的“恨”体现在哪些方面?该题答题方式是a(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b(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b(a常式,b变式)。对于诗歌情感的考查,有时着眼于全诗,有时着眼于某句、某联、某片。无论是回答全诗的情感,还是回答局部的情感,都应注意对所给题料的精细阅读,即带题精读。带题精读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抓住关键,理解内容(1)“关键”就是指能或明或暗地点明情感的词句,理解起来有困难
20、的词句。显性或隐性词语。显性词语就是直接点明情感的词语,如句中的“悲”“喜”等。一般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可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有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可将“情语”直接拿来用,还要结合诗歌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隐性词语主要有三类:一是指描摹人、景、物特征的词语;二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三是指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对于这些情语,需要仔细揣摩,如若轻易放过去了,就会影响对情感的判断。疑难词语(句子)。一定要理解透彻,不能跳读,也不能瞎蒙,要结合语境,借助文
21、言文知识积累进行推断。如“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它不是今天的“烟花”意,而是指春天的繁盛。(2)理清所给材料的结构层次。言简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考生鉴赏诗歌,除了字斟句酌外,还应注重划分结构层次。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一般两句(一联),是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有时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当然,有时也可以时空的转换为依据,划分层次。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作者的情感往往不同。例如:分别时,常常难离难分,依依不舍;分别后,往往孤独寂寞,遥寄相思。在阅读诗歌时,一定要有这种层次切分意识。(3)体
22、悟要深入。要能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注释、背景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答题时,还要善于把读懂的内容转化为情感,如诗中写到登高所见之美景,则情感可能是对登临所见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2整体观照,前后关联对于局部型情感题,整体意识、关联意识尤为重要。有时就句读句,是不会真正地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前后关联,这样才能将其所表达的真正情感找出来。为此,一要分析诗歌中各句各联的情感逻辑联系,读通诗歌的内容层次、起承转合等,综合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二是综合利用标题、典故、注释、背景等因素来理解,尤其要把标题与诗句关联起来,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意识。
23、3多管齐下,准确定“调”(1)准确定“调”所谓准确定“调”,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所给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是愁是喜,是爱是憎等。“调”定准了,后面的许多任务都好完成了。准确“定”调,须多管齐下:显隐性语定基调从标题、正文里找到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情语”)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办法。(上面有论述)景物色彩定基调a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的,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以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b冷暖色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专版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任务 古典 诗歌 鉴赏 准确 定调 善于 分析 赏析 情感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8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