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列命题:有两个角和第三个角的平分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两条边和第三条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有两条边和第三条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 ABC 和DEF 中, A=50, B=70,AB=3cm, D=50,E=70 ,EF=3cm 则ABC 与DEF( )A 一定全等 B 不一定全等 C 一定不全等 D 不确定3下列各图中 a、b、c 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 全等的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丙 D 只有丙4如图,五边形 ABCDE 中有一正三角形 ACD
2、,若 AB=DE,BC=AE,E=115,则BAE 的度数为何?( )A 115 B 120 C 125 D 1305某同学不小心把一块玻璃打碎了,变成了如图所示的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应带哪块去才能配好( )A B C D 任意一块6如图,已知 OA=OB,点 C 在 OA 上,点 D 在 OB 上,OC=OD ,AD 与 BC 相交于点 E,那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A 2 对 B 3 对 C 4 对 D 5 对7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6,点 E、F 分别在 AB,AD 上,若 CE=3 ,且ECF=45,则 CF 长为( 5)A 2 B 3 C D
3、 10 55103 10538如图,已知点 A、D、C、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 ,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A=F B BCEF C A=EDF D AD=CF9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EF 的是 ( )A ABDE ,BCEF,A D B AD ,BE,C FC ACDF ,BF ,ABDE D BE, CF,ACDF10如图, , , ,要根据“HL” 证明 ,则还需要添加一个条件= 是 ( )A B = =C D = =1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A 形状相同 B 周长相等 C 面积相等 D 全等12如
4、图, 于 D, 于 P,且 ,则 与 全等的理由是 = ( )A SSS B ASA C SSA D HL13如图是两个全等三角形,图中的字母表示三角形的边长,则1 的度数是( )A 76 B 62 C 42 D 76、62或 42都可以二、填空题14如图所示, ,可使用“HL”判定 与 全等,则应添加一个条件是=90 _15如图所示, 是将长方形纸牌 ABCD 沿着 BD 折叠得到的,图中 包括实线、虚线在内 共有全等 ( )三角形_ 对 .16如图, , 于点 D, 于点 E,BE 与 CD 相交于点 O,图中有_ 对全等的直= 角三角形17如图,已知 ,点 B,E,C,F 在同一条直线上
5、,若 , ,则 _ =5=2 =三、解答题18如图所示,在ABC 中, ADBC 于 D,CEAB 于 E,AD 与 CE 交于点 F,且 AD=CD(1 )求证:ABDCFD ;(2 )已知 BC=7,AD=5,求 AF 的长19已知:如图,AD、BC 相交于点 O,AD=BC,C=D=90 求证:AO=BO ,CO=DO20如图,已知:在AFD 和CEB 中,点 A、E、F、C 在同一直线上,AE=CF ,B= D,AD BC (1)AD 与 BC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2)BE 与 DF 平行吗?请说明理由21如图,在ABC 中,AB=AC,1= 2 ,则ABD 与ACD 全等吗?证明你
6、的判断参考答案1 A【解析】【分析】结合已知条件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所给的三个命题依次判定,即可解答 【详解】正确可以用 AAS 或者 ASA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如图,分别延长 AD,AD到 E,E,使得 AD=DE,AD=DE,ADCEDB,BE=AC,同理:BE=AC,BE=BE,AE=AE,ABEABE,BAE=BAE,E=E,CAD=CAD,BAC=BAC,BACBAC不正确因为这个高可能在三角形的内部,也有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也就是说,这两个三角形可能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所以就不全等了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要求学生能对常用的判定
7、方法熟练掌握并能进行灵活运用解决命题时,可以用“倍长中线法”.2 C【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有两组对应角相等,则只要这两组对应角的夹边相等或这两组对应角其中一角的对边相等即可推出两三角形全等由此即可解答.【详解】在ABC 和DEF 中,A=50,B=70,D=50,E=70,当 AB=DE 时, ABCDEF,但本题是 EF=AB,不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所以两三角形一定不全等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而 AAA 和 SSA 不能判断两三角形全等3 B【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
8、与ABC 全等,甲与 ABC 不全等详解:乙和ABC 全等;理由如下:在ABC 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 ,所以乙和ABC 全等;在ABC 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 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 全等;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 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BC 与 AED 全等,进而得出B=E,利
9、用多边形的内角和解答即可详解:三角形 ACD 为正三角形,AC=AD,ACD=ADC=CAD=60 ,AB=DE,BC=AE,ABCDEA,B=E=115,ACB=EAD ,BAC=ADE ,ACB+BAC=BAC+ DAE=180115=65,BAE=BAC+DAE+ CAD=65+60=125,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关键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BC 与AED 全等5 A【解析】【分析】根据已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详解】只第块玻璃中包含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符合 ASA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要求学生能对常用的判
10、定方法熟练掌握并能进行灵活运用解决本题主要看这 3 块玻璃中哪个包含的条件符合某个判定即选哪块6 C【解析】分析:首先根据 OA=OB,AOD=BOC,OC=OD, 证明AOD BOC, 然后依次证明AECBED、OCE ODE、OEB OEA详解:OA= OB,OC=OD,又 AOB=BOA,AOD BOC,A=B,又AC+OC=BD+OD,AC= BD,AEC BED ,进一步可得 OCEODE 、OEBOEA,共 4 对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 :SSS、SAS、ASA、AAS、HL,做题时,从已知开始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逐个找寻
11、,要不重不漏7 B【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延长 FD 到 G,使 DG=BE,连接 CG、EF;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在BCE 与DCG 中,CB=CD,CBE= CDG,BE=DG,BCEDCG(SAS) ,CG=CE, DCG=BCE,GCF=45,在 GCF 与 ECF 中,GC=EC, GCF=ECF,CF=CF,GCFECF(SAS) ,GF=EF, CE= ,CB=6,BE= =3, AE=3,设 AF=x,则 DF=6x,GF=3+(6 x)=9 x, EF=22 (35)262= , ,x=4,即 AF=4, GF=5,DF=2, CF=2+2 9+2 (9)2=9+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文档标签
- 第12章全等三角形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证明经典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二章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1张
-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十二章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6张
- 第13章全等三角形检测卷含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单元全等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讲义二全等三角形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试卷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 第1章全等三角形检测卷含答案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单元检测题含答案解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评价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八上数学第十二章测试
- 全等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 全等三角形题解析板
- 八年级三角形单元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