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二古典诗歌鉴赏任务(四)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教案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二古典诗歌鉴赏任务(四)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二古典诗歌鉴赏任务(四)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教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任务(四)准确定调,善于分析,赏析情感美任务情境思想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更是高三复习的重心所在。经过一轮复习,考生应该较好地掌握了把握思想感情的路径及答题要求,但是随着高考考查形式越来越灵活,对答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分析概括思想感情不准确、不全面、不到位的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因此,二轮复习就要在解决这些问题上找准突破口,加强针对性训练,从而更好地领悟古诗的情感美。自主检测,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客还江东韩翃还家不落春风后,数日应沽越人酒。池畔花深斗鸭栏,桥边雨洗藏鸦柳。遥怜内舍著新衣,复向邻家醉落晖。把手闲歌香橘下,空山一望鹧鸪
2、注飞。注鹧鸪:鸟名。异物记曰:“其志怀南,不北徂也。”本草纲目记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鉴赏本诗是首送别诗。首联两句,通过“不落”“数日”写出了友人归家的速度之快。颔联两句,通过对“池畔花”“鸭栏”“桥边雨”“鸦柳”等意象的描写,勾画出一幅春景图,同时,运用“斗”“藏”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友人愉快的心情。颈联两句,写出了友人在室内穿着新衣,然后在邻居家喝醉的情形,突出了居家之乐、人情之美。尾联两句,“把手闲歌香橘下”中的“闲”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归乡生活的美好祝愿;“空山”一句,一个“空”字,写出了诗人送走友人后,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自己不能归乡的惆怅。(1)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友人还
3、乡的欢愉之情的?请根据前三联简要概括。答:答案归家之速;美景衬托;居家之乐;人情之美。(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对友人欢愉生活的期待和祝愿;暗喻诗人归乡不得的怅惘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醉落魄席上呈元素注苏轼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飘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注元素:杨元素,名绘,苏轼的同乡和故友。鉴赏上片感慨人生,本如浮萍在水,为飘泊而“多病多愁”,一开始便是错误。词一开头,就点明离别,并交织着对往事的回忆:“分携如昨。”“分携”犹言分手,写出了临别时依依、
4、难舍难分的感情。说是“如昨”像昨天那样,那是因为苏轼出判杭州时,杨绘任御史中丞,二人曾在汴京相别。回忆旧日分离,则是为了强化当前别情,所以很自然地引发了人生感慨:“人生到处萍飘泊。”是就宦游踪迹不定而发的。接着便推出当前送别之事:“偶然相聚还离索。”故人相聚匆匆,更使别情难堪。“离索”虽然是指当前的离别,却蕴蓄着一种深沉的感情,也与开头的“分携”相照应。紧接着,词人又与自己的身世联系起来,抒写了更深一层的感慨:“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苏轼在熙宁六年、七年诗作中屡屡言“病”,可见当时健康情况不佳确是事实,但这里说“多病多愁”,毋宁说是道出了一种不得志的情绪,他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以及在地方官任上沉
5、沦多年,无疑都是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至于“须信从来错”,是词人以夸大的过激的言辞来表现一种牢骚的情绪。由于杨绘是在党争中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词人能敞开心扉,放言无忌。下片劝慰友人,天涯沦落人,不妨放怀一笑。开头两句写别筵情景:“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词人故作达观,劝友人樽前对饮,并用天涯沦落的共同遭遇来打动对方。当然,说“天涯”“沦落”这样失意、丧气的话,并非果真如当年白居易那样遭到贬谪的不幸,而只是夸大其辞地写仕途飘荡的身世之感,反映了一种厌倦的情绪。对仕途的厌倦与对故乡的怀念往往纠缠在一起,篇末三句转到抒发归隐故乡的意愿,是合乎心理逻辑的:“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6、。”从当年兄弟相约早退到写作此词时,已经过去了十四个年头,“犹”“长”二字便写出了一种长久的期待与内心的渴望。词人把“峨嵋”作为故乡及其美景的代表,从反面运用了“化鹤归辽”的神话故事,以“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归隐的夙愿以及对故乡的深情。这首赠别词在思想内容方面具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强化了身世感慨,二是牵动了故乡情结。全词所表现的是客中送客的黯然情怀,但取境阔大,声调嘹亮,故情虽抑郁而不萎靡,构成独特之情味。(1)请根据上片,简要概括词人“愁”的原因。答:答案与友人别离;漂泊不定;身体多病;离群索居。(2)下片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尊前一笑”
7、展现了词人面对离愁的豁达;“天涯”“伤沦落”抒发了词人内心的漂泊之悲;“同是”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劝慰之意;“故山”“负平生约”暗含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以及不能归乡的无奈;“长羡归飞鹤”显露了词人向往归隐的心意。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利州南渡温庭筠澹然空水对斜晖,曲岛苍茫接翠微。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注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不得志。范蠡:春秋时楚人,助越王灭吴,后因越王难共安乐乘舟离去。五湖烟水:据吴越春秋称,范蠡功成身退,乘扁舟出入三江五湖,没人知道他最终到哪里去了。
8、忘机:忘却俗念。鉴赏诗人来到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代了行程的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在岸边的柳荫下歇息,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
9、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对于糊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来说,蓦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这两句的言外之意是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1)诗句中虽未出现“渡”,实则每联都与“渡”有关,请简要分析。答:答案首联写渡江美景,颔联写急渡情形,颈联写船渡惊鸟,尾联写人们难以理解渡水忘机的范蠡。
10、(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答:答案对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赞许(欣赏、羡慕等);自己也像范蠡一样淡泊遗世却不为人理解的落寞;诗人失意后的无奈;暗指范蠡归隐是因与越王勾践不能共安乐;也暗含对越王勾践的不满。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鲙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鉴赏谢逸一生屡试不第,终身为布衣,长期居住在农村,以诗文自娱,过着潇洒自得的生活。他的词多写景抒情之作,风格清丽。本词描写的是一位独来独往、自由自在的渔翁,隐蕴着词人对淡泊宁静的隐逸生活的向往。词
11、上片写景,下片在景中插入渔翁,抒发情致。“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蓼,一年生草本植物,花淡红色或白色。这三句的意思是:秋日的河水平整如镜,清澈见底,河面上看不见半点波纹。长满了蓼花的小洲上忽然刮起了西风,蓼花随风摇曳,一眼望去,犹如波浪般起伏不定。河面上,轻烟薄雾弥漫笼罩,一叶小小的扁舟穿行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开篇这三句写景,淡淡着笔,轻轻点染,将秋日小河的景色描绘得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秋景中,“一叶小舟”的出现,为渔翁的出场做好了铺垫,而“一叶小舟”又自然和谐地融入了这一派秋景之中,浑然无间,令人叹服。“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舣,使船靠岸。这两句的意思是
12、:小小的扁舟终于靠岸了,船上挂着一枝柳条儿,串着两尾金色的鲤鱼,柳条儿上,还带着粒粒雨珠。这两句紧承上句,呼应“一叶小舟”,写渔翁垂钓归来靠岸泊船时的情景。“双鲤”是渔翁垂钓的成果,但渔翁本人此时仍未出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以呼之欲出却又难觅其迹的神秘感,为下文渔翁的出场渲染了气氛。“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鲙落霜刀红缕细。”鲙,通“脍”,指细切的鱼肉。这三句的意思是:船中的渔翁面对并不丰富的成果,自叹使用直钩钓鱼已经不行了。他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吹完笛后,他拿起锋利的刀,将鲤鱼细切成条条红色的鱼丝进行烹煮。下片第一句突兀而出,直叙渔翁的自叹。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
13、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莎衣,即蓑衣,用莎草做的雨具。这两句的意思是:新酿的米酒味道醇美,渔翁就着鱼肉,开怀畅饮,直喝得酩酊大醉,然后,枕着蓑衣沉沉睡去。末二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衣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全词轻快活泼,画面生动,清秀典雅,极富情致,颇有隐逸之风。关于词中深意,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曰:“古之渔隐,大抵感时愤事,胸中有大不得已者也,岂在渔哉!”于此可见,词中之渔翁,正是词人自己真实的写
14、照。(1)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答:答案先写垂钓之景,秋日小河的景色如画般迷人,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词人对秋日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后写渔翁垂钓成果的展示,写垂钓的欣喜之情。由于渔翁不趋时尚,朴直浑厚,仍旧用“直钩”钓鱼,所以感到所获不丰。后二句笔锋一转,从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顿现出渔翁豁达的心境,何必为此等小事耿耿于怀,自寻烦恼呢?最后两句写渔翁畅饮美酒,枕莎衣而眠,自得其乐,突出了他豪迈豁达的胸襟,同时也表现了隐逸生活的闲适与安逸。(2)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答:答案句意是:渔翁吹起了笛子,笛声悠扬,响彻空山,声遏行云。这里运用了夸张和视听结
15、合的手法,以声衬静,写出了笛声的优美、山谷的幽静,体现出渔翁的悠闲自得,抒发了隐逸之乐。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审题是否读准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要求?是否能抓住题干关键词语作精准理解?读诗是否从整体感知诗歌,把握主要内容?是否能对题料进行细读、揣摩?是否利用作者、注释等辅助信息深入理解思想感情?答题是否掌握了答情感题的规范要求?是否掌握了概括情感准确、全面的要求?是否掌握了分析情感的技巧?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相对于表达技巧题,古诗思想感情题的命题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从分析的对象上看,有词语,有句子,有全诗;从感情的内涵上看,有情感,有心情,有心境,有意蕴,还有观
16、点和理趣;从感情的程度上看,有表层,更有深层,有析景中情,更有析典中情;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直接概括题,也有深度分析题,还有感情评价题。因此,审题要特别认真、仔细,从而明确答题要求,保证答题方向正确。1.审答题方式(1)直接概括:请概括句(联、片、篇)的情感。句(联、片、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题干要求,答题时采用规范的情感表述方式直接作答。(2)概括分析:句(联、片、篇)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该诗的感情基调是“怅惘”,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样的题干要求,答题时先直接概括,再结合诗句分析,重在后者。2.审答题范围是全诗型还是局部型(一句一联一片等)。审准范围,往往决定了
17、阅读的范围与答题要点。如果是局部型,则要继续看它在全诗情感表达中的位置与层次。3.审常式变式常式提问是指直接要求答思想感情,变式提问主要体现在“情感”词语的变化上,如:(1)句(联、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心情)?请简要分析。(2)句(联、片)包含了怎样的情感意蕴?请简要分析。(3)请概括“愁”的具体内容。(4)本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尽管“情感”用语的方式有不同,但都要求答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相同的。如问的“含意”,则要由表及里作答。边练边悟1请按下列要求作审题练习。(1)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该题答题方式是b(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b(a整体,b局部),
18、提问方式是a(a常式,b变式)。(2)这首诗情感丰富,请简要概括。该题答题方式是a(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a(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a(a常式,b变式)。(3)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该题答题方式是b(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b(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b(a常式,b变式)。(4)句的“恨”体现在哪些方面?该题答题方式是a(a概括,b分析),阅读范围是b(a整体、b局部),提问方式是b(a常式,b变式)。对于诗歌情感的考查,有时着眼于全诗,有时着眼于某句、某联、某片。无论是回答全诗的情感,还是回答局部的情感,都应注意对所给题料的精细阅读,即带题精读。带题精读需要注意
19、以下三个方面:1.抓住关键,理解内容(1)“关键”就是指能或明或暗地点明情感的词句,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句。显性或隐性词语。显性词语就是直接点明情感的词语,如句中的“悲”“喜”等。一般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可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有可能是反语。因此不可将“情语”直接拿来用,还要结合诗歌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隐性词语主要有三类:一是指描摹人、景、物特征的词语;二是用了典故的词语;三是指表示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对于这些情语,需要仔细揣摩,如若轻易放过去了
20、,就会影响对情感的判断。疑难词语(句子)。一定要理解透彻,不能跳读,也不能瞎蒙,要结合语境,借助文言文知识积累进行推断。如“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它不是今天的“烟花”意,而是指春天的繁盛。(2)理清所给材料的结构层次。言简而情丰,是古诗表达的一个重要特点。考生鉴赏诗歌,除了字斟句酌外,还应注重划分结构层次。结构层次越多,表达的情感就越丰富。一般两句(一联),是一个层次一个情感要点,有时是两个层次两个情感要点;如果是上片或下片,有几个句子,自然就有几个层次几个情感要点。当然,有时也可以时空的转换为依据,划分层次。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作者的情感往往不同。例如:分别时,常常难
21、离难分,依依不舍;分别后,往往孤独寂寞,遥寄相思。在阅读诗歌时,一定要有这种层次切分意识。(3)体悟要深入。要能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注释、背景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答题时,还要善于把读懂的内容转化为情感,如诗中写到登高所见之美景,则情感可能是对登临所见壮美河山的喜爱之情。2.整体观照,前后关联对于局部型情感题,整体意识、关联意识尤为重要。有时就句读句,是不会真正地理解其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因此就需要我们前后关联,这样才能将其所表达的真正情感找出来。为此,一要分析诗歌中各句各联的情感逻辑联系,读通诗歌的内容层次、起承转合等,综合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22、;二是综合利用标题、典故、注释、背景等因素来理解,尤其要把标题与诗句关联起来,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意识。3.多管齐下,准确定“调”(1)准确定“调”所谓准确定“调”,就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准确抓住所给语言材料的感情基调是愁是喜,是爱是憎等。“调”定准了,后面的许多任务都好完成了。准确“定”调,须多管齐下:显隐性语定基调从标题、正文里找到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情语”)是最主要的、最有效的办法。(上面有论述)景物色彩定基调a.时令色彩。一般而言,早春之景给人的感觉是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的,抒发喜悦、向上的情感;暮春之景衰败纷乱,抒发感伤、惋惜之情;秋冬给人以凄凉萧瑟之感,抒发悲哀惆怅之情。b.冷暖
23、色彩。景物是情感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景物的冷暖色调或时令色彩等来揣摩作者的情感情绪。明丽绚烂的景色一般表现一种愉悦的心态,而色彩暗淡的景物往往表达伤感之意。当然也有特例,作者以悲景写乐情或以乐景写悲情,这种情况要结合诗作具体内容另当别论。人物举止定基调诗中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其内心情绪的反映,而作者有意选取人物的行为举止或事情入诗,肯定与表情达意密切相关。找出人物举止一类词语加以揣摩,就能把握住情感基调了。用典褒贬定基调古诗少不了用典。用典,作者自然要表明自己或褒或贬、或伤或讽的态度,于是从中可以窥探作者的感情基调。如2016年全国卷古诗金陵望汉江引用的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典故,作者对当时太平盛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任务 古典 诗歌 鉴赏 准确 定调 善于 分析 赏析 情感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