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四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一)理解词句含意牢牢把握语境教案
《(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四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一)理解词句含意牢牢把握语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复习任务群四散文文本阅读任务(十一)理解词句含意牢牢把握语境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任务(十一)理解词句含意,牢牢把握语境任务情境散文的语言描写细腻,表达深刻,内涵丰富。高考散文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句(重要词语、句子)进行理解。考生经过一轮复习,对重要词句的基本内涵大都能把握,并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可是,如果再向前走出一步挖掘深层意蕴就有困难了。另外,语言表述啰嗦,少数还停留在抄录阶段。因此,二轮复习的任务就是要解决答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自主检测,自我诊断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白天的周庄太喧闹,太嘈杂,成了一个拥满赶集人的商业街。就像一个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时是那样的贞淑娴静,一旦嫁为了商人妇,便
2、失去了往日的风韵。所以,黑夜,周庄的灯笼亮起来了。挂成一排的大红灯笼,是夜周庄诗意朦胧的最亮。青瓦白墙,一旦配上这串串灯笼,古朴典雅便立刻从骨子里透露而出。灯光辉映着脚下潺潺的流水,盈盈水波又飘摇着夜泊的小船,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豪华恢宏的沈厅安静了,精致典雅的张厅也关上了古老的大门,唯有门前的大红灯笼,在不倦地诉说着江南巨富和世家官宦们曾经的显赫与非凡。(节选自许阳夜读周庄,有删改)1.“千年古镇已经从熙熙攘攘中真正回归”一句中“回归”的含义是什么?答:_答案周庄回归到本来的自然与宁静(或“纯真素颜与本来模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奈保尔在米格尔街中写道:生活如
3、此绝望,每个人却都兴高采烈地活着。横八字巷里的人们也是。他们生活在那个荒凉又贫瘠的年代,随波逐流地游荡在这个世界上,生命中从来没有“希望”这个奢华的词语,却也竭尽所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出了动静。春节时父母回家,家里必定要晒腊肉灌香肠,做馒头蒸米糕,自制花生糖芝麻糖。清明摊一锅杨柳叶子油香饼。端午包粽子,熏艾草。中秋吃月饼。重阳买一块枣泥糕。立冬要吃汤圆。腊八肯定煮腊八粥。此外,春天要吃杨梅,夏天用井水冰西瓜,秋天菱角上市,冬天萝卜赛梨。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新鲜,一样下市了,另一样再上桌,有板有眼,纹丝不乱。那些日子虽然清贫寒酸,我们却过得一丝不苟,庄严排场。(节选自黄蓓佳横八字巷的人们,有删改)2
4、.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庄严排场”的含义。答:_答案生活态度:不苟且,不绝望。生活方式:有板有眼,恪守传统。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从某种程度上看,我们赞美的菊花的孤绝和冷艳,恰似一个人的少年意气和伶牙俐齿,譬如“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宁可枝头抱香死”等。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就像莫言对自己年少气盛时抢白老师深感愧疚,那种争强好胜的面红耳赤,终将变为容忍、宽和的慈眉善目的模样。即便秋天开花时“蕊寒香冷蝶难来”又能如何呢?和菊花气质颇相近的林黛玉曾问菊道:“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然万物有时,有的喜欢在春天里争奇斗艳,就随它热闹吧。
5、有的偏爱“凌寒独自开”,就随它去吧,何必非要“报与桃花一处开”呢?(节选自古禾采菊东篱说道今,有删改)3.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人们随着年岁增长,见过更多的风霜严寒,终将与自己、与世界和解”一句的含意。答:_答案这句话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多,个人终会有所成长、有所改变。“风霜严寒”比喻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磨难、逆境等。“与自己、与世界和解”是指长大后的自我改变。年轻时少不更事,容易争强好胜、自命清高、自以为是。年龄渐长、阅历渐多后,渐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他人和世界,变得包容豁达、从容淡定。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散落在乡间的诗人刘星元他姓关,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
6、里的小学校长。学校的教师都是清一色本乡本土的农人,闲时教书,忙时兼顾农活。而关校长却是我们这所小学唯一的外来人。关校长来我们这做校长那年,我恰好上一年级。他顶替因病退休的老校长,担任我们的语文老师。第一节课,他并不讲授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带着我们参观校园。我们像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在关校长的带领下,仰着头,挺着胸,把整个校园一处不落地走了一圈。操场、厕所、办公室、教室门前的小花园每到一处,他就蹲下身子,告诉我们这个地方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学校里有十多个教师呢,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么做过,我觉得他真了不起。让我觉得关校长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他还能写一手好字。某个周末,恰逢本村老教师的儿子结婚,母亲拉着我
7、去吃喜席。先去封礼,礼桌乌压压围了一圈人,时而传出叫好声。小孩子淘气,好奇心重,从大人们的身体间挤进脑袋向里看,只见那礼桌后面端坐着关校长。关校长在写喜联,喜联上写的什么,不认识。只见关校长提笔运腕,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就跑到了喜庆的红纸上面。那些字端端正正的,行距、尺寸、字体,都那么有条不紊,仿佛那些字本来就躺在那个位置,关校长只是用笔一点,就都蹦了出来。那些蹦出的字,似乎比躲在课本田字格里的字要好看,也似乎比在课堂上他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好看。每写一个字,围在四周的人就叫上一阵好。关校长微微笑了笑,并不说话,继续写字。显然,我比关校长更为兴奋。一听谁再叫好,我就赶忙补一句,他是我们的校长,他
8、是我们的老师。那些大人看着我笑了笑,我似乎感觉他们是在赞赏我呢。那时候,我们乡把教书的先生放在高高的位置上,谁家不过年不过节就布置下一桌好菜,必定是请学校的老师去家中做客。关校长家在别镇,向来都吃住在学校里,一个月回一次家,每次都带些粮食、煎饼和咸菜回来。我们乡日子过得苦,却见不得教书的先生过得苦,于是总有人家按照旧例,请关校长去家中做客,但似乎没有一家请得动关校长。我们家也请过关校长。从我们村到学校,两里路,往返就是四里。父亲派我去请关校长,往返三次,每一次关校长都有理由拒绝。直到饭菜凉了,父亲才决定放弃。父亲感慨说,真是个好先生。请不来关校长,我觉得很委屈。我们当时的学制是五年,关校长教了
9、我们五年语文。在他那里,我知道了“床前明月光”,知道了“春眠不觉晓”,知道了“二月春风似剪刀”,知道了“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懂得了表达喜悦不必非用“喜悦”这个词,也可以是一朵盛开的花,一树摇曳的叶,一曲动人的歌;我懂得了描写时间不只非得用“光阴似箭”,还可以是学校斑驳的旧墙,去年脱掉的衣裳,家中悬挂的照片,爷爷脸上的皱纹。我于无意之中得到一位高明的老师在文学上的点拨,这种点拨日后让我受用一生。有一次,我在县城的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诗歌集。那是三十多年前本地的几个文学爱好者编印的一本手写蜡刻小书,已经泛黄得有些发黑。在目录的后半部分,我惊奇地发现了关校长的名字。我的手哆哆嗦嗦地打开印有他名字和作品的
10、那一页,看到了他的简介和诗作。简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上面印着:关未山,笔名微草,小学教师,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下面是一首小诗,题目叫“乡间的孩子”。他说,每一缕风只围着孩子绕。他说,每一朵花只迎着孩子开。他说,每一只鸟只向着孩子唱。这么多年,我从不知道他竟然还是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也从未把他视为园丁或者蜡烛。没错,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正如他在诗中吟唱的那般,他是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除此之外,我想不出更为确切的词语来表达。有一年在曲阜,我去拜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在明清走廊,处处可见诸如“仁者爱人”“有教无类”“逝者如斯”之类的汉字,那些汉字凑在一起,就像一张巨大的网,把我擒了进去。
11、仿佛我就是老夫子那三千弟子中的一个,即便逃离了三千年之久,还是要规规矩矩地回来,聆听自上而下的教诲。我想起了关校长,想起在乡间小学,他曾手把手教我在田字格上写下横竖撇捺,教授我那些绝妙诗文。他走路时的步伐,他诵读时的声调,似乎就在眼前耳畔。于混沌中,我发现,不期而至的关校长的影像,竟与三千年前的先师重合到了一起。我无意拿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与关校长作比较,我只是想说,无论我们去往何方,遇见怎样卓越的人物,我们内心深处与之产生共鸣的,往往来源于故乡所赐。也就是说,乡间的关校长,才是我对于教师和教育的终极理解。即便如此,作为一位散落乡间的诗人,他视之如歌、视之如命的学生又能对他了解多少呢?这个问题,
12、我不敢回答。(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校长的语文第一课,是带一年级学生一处不落地参观校园,他寓教其中,平等待人,给孩子留下了美好的印象。B.围观写喜联一段的描写,既突出了旁观者对关校长一手好字的欣赏和叹服,也体现了关校长与乡人之间关系融洽。C.文章先用大段笔墨描述关校长精心育人的师者形象,后面写他是“散落在乡间的诗人”,丰富了其形象内涵。D.作者将关校长比喻为“一缕风,一朵花,一只鸟”,是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答案D解析“也是对他诗歌教育价值的肯定”错,原文是“他注定不是园丁或蜡烛”,故比喻句只是表达对他诗人特征的发现。
13、5.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答:_答案传统教育精神的博大深厚,代代相承;暗指作者受关校长的教诲,是传统教育精神的受益者;体现了作者对这种教育精神的敬畏与热爱。6.请探究文题“散落在乡间的诗人”的意蕴。答:_答案关校长不仅是良师,也是“视诗歌如命,视学生为歌”的诗人;关校长的诗作、诗情被埋没多年;得到关校长教育和爱的学生,并未真正了解他;从对教师和教育终极理解的高度,传达了作者对关校长的怀念和礼赞之情;隐含了作者对关校长诗人身份未能被人认识的遗憾之情。诊断内容是否存在问题(有问题打“”,无问题打“”)词义知识是否了解词语的字典义、语境义知识?审题是否能依据题干确定阅读语境?文本阅读是否能根据语境
14、精读关于词语、句子的那些文字?答题是否掌握理解词语、句子的基本方法?是否能挖掘出词语、句子的深层意蕴?总体印象审、读、答,精准突破准确理解重要词语(含标题)的含义设问方式:(1)请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如何画线句子中“”一词的含义?(3)请标题中“”的多重意蕴。(4)文中“”一词的内蕴十分丰富,请结合全文其含义。理解重要词语题的设问方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因为重要词语既可以放在“理解”层级中考查,也可以放在“分析”或“探究”层级中考查。因此,审题时首先要把两者区分开来。具体区分办法有:(1)题干用语。“理解”层级题的题干用语主要有“理解”“解释”与“含义”“意思”。“分析”层级题的题
15、干用语主要有“分析”“探究”与“意蕴”“内涵”“含意”,且多有“请结合全文”等提示语。(2)词语位置。凡是出现在文章开头或中间段落中的词语,可以认为是“理解”层级的;凡是出现在标题或文末的词语,可以认为是“分析”或“探究”层级的。(3)赋分。分值在6分以上的,可以认为是“分析”“探究”层级的;反之,则是“理解”层级的。区分两者的意义在于:“理解”题是局部的,内容的,手法的;“分析”“探究”题则是全文的,深层的,主旨的。再者,审题要确定好语境,即阅读范围。凡是该词语出现的地方,包括它反复出现的地方,均是该词语的语境,需要找准、找全。理解重要词语题本质上是一种语境阅读。要有极强的语境意识,要坚持词
16、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阅读时要确定该词语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次数,把与之相关的前后文字全部找出来,加以筛选整合。因为该题型重点考查的是其语境义。同时,阅读时也应先有一个全文意识,对文章的思路、主旨等有个大致的把握。只有在此框架内阅读思考,才能对词语有准确、全面的理解。1.思考方法:“一借三看四联”(1)“一借”,即借助词语的固有含义。有的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与固有含义相去甚远,但大多数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与固有含义还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既要结合上下文,又要借助固有含义,才能正确理解。(2)“三看”看词性:名词(名词性短语):本义(实指义)语境义(虚指、隐含义)指代义(情感倾向)。形容词(
17、形容词性短语):形容词的特征义(形、色、姿、貌、态、味)语境义(修辞义)引申义(褒或贬、赞扬或反对)。动词(动词性短语):动作(动态细节)性格特征含义主旨义(形象、性格)。虚词:虚词本指(作用)语境义(手法)写作意图(情感倾向)。看位置:标题(线索、主旨)文首(开门见山、统领全文、阅读兴趣)文末(点题、观点、主旨);段首(角度、对象)段中(勾连上下文)段末(承上启下)。看效果:实写(人物形象,景、物的形、色、姿、味等)虚写(人物性格,景、物的质、貌、态)的修辞效果、描写效果、抒情效果。(3)“四联”“联”系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及前后句。应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对于某些关键词还要兼顾其
18、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情感态度,揣摩词语的含义。一般分析具有深层含义或特定意义的词语、能点明中心或主旨的词语时依据此法。“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写作意图和社会背景,理解词语的含义。“联”系手法揣摩。通过分析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揣摩词语背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要达到的效果。2.答题思路先说词语本义,再说词语的语境义。重点说语境义,语境义包括指代义、修辞义、主旨义等要点,可结合语境,说其一种或者加以组合。另外,答题要注意“一同”“一转”。“一同”,指答案组成最好与原词语的词性、结构相同;“一转”,就是要善于转换,即抽象词语具体化,具体词语概括化,形象词语平实化。边练边悟阅读下面的
19、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处暑以后,天气渐凉。漫山遍野都是疲倦,犹如门前的野茉莉,克勤克俭开了一夏,真的累了。蜀葵差不多全部枯谢,芦苇叶子自根部一点点枯竭,濒临枯瘦,仿佛焦墨的点点勾划。桦树叶子,每天“哗哗哗”地往下掉,铭黄色系,锦障一般华丽,衬得原本萧瑟的秋天有了贝壳的脆响。地上的草尚绿着,但这种绿,再也不是蓬勃的绿,是不出声的哑绿,克制的绿,如人到中年,苦的,冷的,历经得多了,一颗心难免荒凉苍老,身体里也装了一卡车的疲惫。秋天成了果实的天下,小区里,柿子、石榴、无花果一日日地收服自己,渐渐饱满。微风振枝,熟果坠地,是木槿的紫白缤纷,也是糖炒栗子的幽香甜洌银杏树上白果累累,疲倦而幸福地等待着圆满的
20、凋落。鸟雀们吃柿子、石榴、无花果,在飞行的过程中排泄,粪便一旦落入泥土,尚未消化掉的籽实则发起芽来,于草丛里层出不穷地生长。自然万物的循环该有多么幽微和奇妙。(节选自秋有信,有删改)1.结合文章,说明文中的两个“疲倦”分别具有怎样的含义。答:_答案第一个“疲倦”是指没有生气,没有精神。第二个“疲倦”是指果实累累,压迫树枝,让树枝有承受不住的样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青萍端木蕻良我的窗前有几片青萍,它被养在一个磁州窑的钵子里,在阳光的映照下,它在不断地孳生着它是来自徐霞客生长的地方:江阴马镇胜水桥畔。徐霞客家门前有一湾清水,水上有一座石桥,阳光把桥影就映照在这浮在水面碧绿的青萍上。我一
21、定要带走这青萍的绿色,这青萍,是徐霞客亲眼看过的。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卓越的地理学家,每次出游,或是从远方归来,都得从这桥上走过,他的身影,随着桥影也映落在这青萍上了。到处都有水,到处都有青萍。但是,这座小石桥下的青萍是不寻常的。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记录着徐霞客在哪一天离开家门,徐霞客在哪一天又回来的。正是这位徐霞客,他有水的活力,他有青萍的生机。我从小就仰慕他。在我跨进七十岁的前夕,来到他故居的门前,我仿佛亲眼看到当年的徐霞客走过这座桥去,而恰恰是他的影子,印落在这一片青萍上面。我看见这青萍,完全忘记我行动不便了,拄着手杖,蹒跚地下到水塘边,便伸手去捞取青萍,可是够不着,我便用手杖把儿把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版 2020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任务 散文 文本 阅读 十一 理解 词句 含意 牢牢 把握 语境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0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