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四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四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四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4课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 三十四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作为肥料的粪便中的能量可以流向植物,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有10%20%的能量流入狼体内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一定越少【解析】选C。使用粪便作肥料,因为粪便中含有无机盐和有机物,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产生的无机物及粪便中的无机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循环利用,该过程中植物并没有获得粪便
2、中的能量,A项错误;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不能代表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这只狼也不能代表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所以二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满足10%20%,B项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中,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数量越少,但也有特殊情况,如虫吃树叶,但虫的数量多于树,D项错误。2.(2018哈尔滨模拟)如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CB.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D.桑树的总光合作用可以用B+C
3、表示【解析】选B。B表示桑树的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表示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表示未利用的能量,G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H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桑树的总光合作用是B+C,能量传递效率可以用(E+F+G+H)/A表示。未利用的能量是指既没有流向分解者,也没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和用于呼吸作用的能量。【加固训练】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D.图解
4、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析】选C。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C1表示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而D1=A2+B2+C2+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正确。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D1/W1,B正确。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错误。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表示沿着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而不能倒过来流动。逐级递减表示前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只有10%20%能够流到下一营养级,D正确。3.如图为碳循环
5、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的循环过程B.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C.B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解析】选B。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圈的循环,A错误;图中A过程为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伴随A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生物群落中,B正确;B过程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等,C错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可完成该循环,D错误。4.(2018芜湖模拟)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
6、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14120448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解析】选B。题图中AD,BE,CF,A项错误;狼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兔子同化能量的一部分,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B项正确;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狼所处的营养级,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A,D项错误。5.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
7、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桑”不属于能量流动过程B.模式图中不应有“池塘”的箭头C.图中可产生CO2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解析】选D。“桑”代表该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属于能量流动过程,A错误;该池塘水体中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模式图中应有“池塘”的箭头,B错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可产生CO2,C错误;该生态农业促进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正确。6.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存在硫细菌,该细菌能利用氧化硫化物释放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生活中热泉附近的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硫细菌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硫细菌是生产者,处于食
8、物链最高营养级B.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C.能量能随着硫元素的循环而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D.该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解析】选D。生产者处于食物链最低的营养级,A错误;直接或间接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能量不能被生态系统循环利用,C错误;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D正确。7.(2016天津高考)在丝瓜地生态系统中,丝瓜、昆虫甲、昆虫乙存在捕食关系。如图为某年度调查甲、乙两种昆虫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14120449()A.该丝瓜地的碳循环在丝瓜、昆虫与无机环境之间完成B.依据随机取样原则统计成虫数量
9、可计算出昆虫种群密度C.乙与甲的数量比值代表两种昆虫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乙数量的增加会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三点:(1)理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含义及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方法。(2)明确种群的概念与统计种群密度的方法。(3)掌握捕食关系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方法。【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项,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丝瓜地中的丝瓜和昆虫不能代表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故错误。B项,种群密度是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包括该种群的全部个体,而不只是成年个体,需要统计昆虫的所有个体数量,故错
10、误。C项,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而不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个体数量的比值,故错误。D项,丝瓜为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依据“先增加先减少的为被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的为捕食者”,可以判定昆虫甲为昆虫乙的食物,相关食物链为丝瓜甲乙,乙种群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甲种群数量减少,甲种群对丝瓜的摄食量也会减少,故正确。【易错提醒】(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要忽视分解者的作用。(2)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不要认为只有成年个体。(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不要认为是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个体数量的比值。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
11、,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相关知识。A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徙的习性,直接影响物种的数量,故A项正确。B项中,芦苇和藻类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故B项错。C项中,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
12、的总能量,故C项正确。D项中,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动植物残体含有蛋白质、核酸等含氮成分,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0分)9.(14分)(2018宜春模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南方水稻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回答下列问题:(1)稻田中,卷叶螟和褐飞虱所处的营养级_(填“相同”或“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若卷叶螟种群数量减少,短时间内会导致褐飞虱种群数量下降,原因是_。(2)流入卷叶螟的总能量远小于水稻固定的总能量,是因为水稻固定的总能量除流向卷叶螟外,还有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以及_、_。(3)在生态系统中,氮元素可在_与无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课时 分层 作业 三十四 第九 单元 环境 生态系统 能量 流动 物质 循环 新人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1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