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高祖本纪ppt课件
《第7课 高祖本纪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高祖本纪ppt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高祖本纪,驾驭“三杰”的高皇帝,专题三 不虚美 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素养目标导航,文本素养落实,素养积淀提升,素养目标导航,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重点是名词与形容词的活用。 2.思维:认识刘邦性格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审美:刻画人物的手法及史记独有的“互见法”。,学法点拨,1.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叙事性强,故事生动,而且文言基础知识丰富、全面。宜全面把握丰富、全面的语言知识,揣摩课文,弄懂文章的基本内容。 2.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生动丰满、最有个性的人物之一。可以把理解刘邦形象作为学习重点,去把握他性格的复杂性,去认识他成功
2、的原因,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去赏析司马迁在刘邦身上表现的“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精神,领悟司马迁塑造刘邦的艺术手法,尤其是“互见法”的运用。 3.本文与项羽本纪淮阴侯列传在内容上相关相通,宜打通学习,以便更完整地认识刘邦形象。,诗美晨读,过歌风台 元张昱 世间快意哪有此?亭长还乡作天子。 沛宫不乐复何为,诸母父兄知旧事。 酒酣起舞和儿歌,眼中尽是汉山河。 韩彭受诛黥布戮,且喜壮士今无多。 纵酒极欢留十日,感慨伤怀涕沾臆。 万乘旌旗不自尊,魂魄犹为故乡惜。,从来乐极自生哀,泗水东流不再回。 万岁千秋谁不念?古之帝王安在哉! 莓苔石刻今如许,几度秋风灞陵雨。 汉家社稷四百年,荒台犹是开基处。 【注】
3、 歌风台:台名,相传是刘邦还乡作歌处,故址在江苏沛县泗水西岸。 灞陵:本作“霸陵”,汉文帝陵墓,在陕西长安县东。 【赏析】 该诗共五段,前三段扣住“快意”而写,极力描绘汉高祖刘邦回乡的得意;后两段写“乐极生哀”,写汉王朝的极盛已随历史而去,徒留断碑残碣供后人唏嘘。两相对比,令人回味。,文本素养落实,一、基础梳理 1.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_ (2)高祖常繇咸阳:_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_ _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_ _ (5)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_ _, 语言积累与梳理,同“债”,债务,同“徭”,服役,
4、“坐”同“座”,座位;“诎”同“屈”,,“卤”同“掳”,抢;“憙”同,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喜”,高兴;“解”同“懈”,懈怠,“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_ (7)四月,兵罢戏下:_ (8)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_ (9)召诸县父老豪桀曰:_ (10)诸吏人皆案堵如故:_,同“佯”,假意,同“麾”,指挥军队的旗帜,同“向”,趋向,同“杰”,才智出众的人,同“安”,不迁动,不变更,2.一词多义,(1)息,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喟然太息曰: 臣有息女: 九年而水不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休息,叹息,(2)徇,二世使使
5、者斩以徇: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示众,夺取,攻占,亲生,停止,大风(一说止息),气息,(3)属,诸将黥布皆属: 乃以秦王属吏:,归属,交付,委托,(4)引,因重敬之,引入坐: 沛公引兵西:,召请,带领,(5)辄,去辄烧绝栈道: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就,往往,(6)解,秦军解,因大破之: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项羽解而东归:,同“懈”,懈怠,解脱,逃脱,解散,(7)摄,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摄行天子之政:,提起,代理,(8)守,鲁为楚坚守不下: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 臣等以死守之:,防守,保卫,把持,把守,(9)相,吕公者,好相人: 相人多矣,无如季相
6、: 其在卫者,相中山: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给人看相,相貌,坚持(自己的意见),做国相,察看,考察,3.虚词归纳,(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就,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 因与俱攻秦军: 因张良遂略韩地 辕:,趁机,于是,凭借,依靠,(3)以,乃以秦王属吏: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啖以利: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把,而(表顺承),由于,用,以为,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 不然,籍何以生此: 喟然太息曰: 沛公然其计:,然而,这样,的样子,认为对,4.古今异义词 (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古义:_ 今义:_ (
7、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古义:_ 今义:_ (3)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古义:_ 今义:_,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山东省。,平民百姓。谋生职业。,一家的人。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功课;从事这种军事活动或生产活动。,非议国政。,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诬蔑。,(4)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古义:_ 今义:_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古义:_ 今义:_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古义:_ 今义:_,规约。,限制使不越出范围。,没有出息。,放刁撒泼,蛮不讲理;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有德行的人。,年纪大、辈分高的人。,5.请把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公
8、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高祖竟酒,后 沛公然其计 大王起微细 沛公从百余骑 诽谤者族,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 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会项伯欲活张良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及见怪 夜往见良 (1)名词活用作状语:_ (2)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_ (3)意动用法:_ (4)使动用法:_ (5)形容词活用为名词:_ (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_,必备知识,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与状语 (1)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两个名词相连,前面的一个常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结构助词“所
9、”之后的名词活用。“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名词后直接跟“者”,活用。“赵王之子孙侯者。”(触龙说赵太后) 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饮且食兮寿而康。”(送李愿归盘谷序)“火尚足以明。”(游褒禅山记) 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辱而逐之,折而族之。”(原谤) 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师说),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晋公子重耳之亡) 介宾补语前面的名词活用。“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厉王弭谤) 被结构助词“之”取消独立性的谓语位置的名词活用。“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察今) 根据语境判定独立
10、的名词活用。“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名词活用作状语。只要是处于主语谓语之间的名词就是活用为状语。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中的“斗”和“蛇”,“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中的“隶”。,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_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_ (3)系颈以组:_ (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_ (5)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_ (6)诸将过此者多:_,判断句,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译文:_ (2)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11、,延上坐。 译文:_ (3)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_ _ (4)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译文:_ _,刘季本来只会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提起衣服,向郦食其道歉,并把他请到了上座。,当初怀王派我(攻打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况且秦王已经投降,再杀,掉他,(这么做)不吉利。,汉王也前往自己的封国,项羽只派了三万士兵随他前往,楚国和诸侯国中因,为敬慕而跟随汉王的有数万人,他们从杜县往南进入蚀中。,(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译文:_ _ (6)无内诸侯
12、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译文:_,当初,父亲您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产业,不如二哥勤勉。(今我)所,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成就的家业,与二哥比较,哪一个的多?,二、名句默写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_,_!” 2.夫_,_,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_。连百万之军,_,_,吾不如韩信。此三者,_,_,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3.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_,_,_ _!”,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皆人杰也,吾能用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
13、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三、常识识记 1.庙号 庙号是皇帝驾崩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汉朝对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非有大功大德者不能拥有庙号,所以汉代不少皇帝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2.谥号 谥号,为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一个带褒贬、评价性质的称号。刘盈是西汉第二位皇帝,死后的谥号为汉孝惠帝。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除刘邦外,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3.汤沐邑 古代诸侯往朝天子时,天子在自己的领地内
14、拨出一块赐与诸侯,以供其住宿及斋戒沐浴之费用,这块地叫作“汤沐邑”。后世遂用以称天子、皇后、公主等人的私人领地。 说明:高祖本纪文白对译见附录,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氾水称帝,高祖还乡,2.下面是刘邦一生大事年表,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好酒及色,约法三章,鸿门谢罪,垓下败项,高祖还乡,微任务活动一 认识刘邦形象,体会史家传统 1.阅读文章第3段,这一段主要写刘邦观看秦始皇巡游时的慨叹,从中可以看出刘邦怎样的心态与性格?,答案 阅读目的主要是赏析刘邦表露志向的一句话。这是刘邦早年抒发壮志的一
15、段轶事。当时,服徭役的刘邦,有幸在咸阳街头目睹了秦始皇的龙颜。秦始皇豪华的车马、威严的仪仗、傲然自得的神态,在刘邦的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震撼。他触景生情,“喟然太息”,表露了对自己眼前地位和生活景况的深深不满。“嗟乎”的赞赏,显露了他内心按捺不住的对秦始皇的仰慕之情。“大丈夫当如此也”,则以赞叹的口气,委婉地表达了他作为一个平民,时刻想拥有权力的欲望。他认为,人生在世,就应该像秦始皇那样显赫富贵、出人头地。刘邦的话说得很含蓄,耐人品味,既表现了他对秦始皇威仪的倾慕之情,又巧妙地抒发了他自命不凡、想有所作为、渴望拥有最高权力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欲望,同时也显露出他阴险多欲的性格特点。可以说,观看秦始
16、皇巡游时的慨叹,既是他高远志向的表白,也是他“布衣登基”的起点宣言。,2.文章第7段(汉元年十月)主要写刘邦率兵入关中后,采取张良的建议,施仁爱于关中百姓,以此赢得关中人民拥护的故事。请阅读本段,完成以下题目。 (1)说说这种“仁爱”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 刘邦入关后的“仁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轻财重义。入咸阳后,“封秦重宝财物府库”,以此表明他为人处世轻财物而重义气。第二,与百姓约法三章。“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一语,表明他入关,是为民除害,不是有所侵暴;除秦苛法,约法三章,是为了保障关中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体恤百姓。婉言谢绝当地百姓的自发慰问,减轻百姓负担,“仓粟多,非乏,不欲费
17、人”一语,深得人心。,(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邦的“约法三章”深得民心?,答案 派人将“约法三章”公之于众后,“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刘邦推让不接受,“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可见深得人心。,(3)这种“仁爱”行为与刘邦的功业有什么关系?,答案 刘邦这种“仁爱”行为,与秦朝的苛政暴法和项羽的烧杀掠夺形成鲜明对比。他的仁慈宽厚、体恤百姓、廉洁守信,自然会受到关中人民的欢迎,被拥戴为王。这为他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阅读课文第12、13段及课文批注,完成以下题目。 (1)翻译句子: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答案 译句:(汉王的军队)过去后,就把架
18、在陡壁上的栈道全部烧掉,以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同时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的意思。(注意“示”的解释与语境),(2)刘邦从前往封国到转而东进的过程中,行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 这个过程中刘邦的所有行事都听从张良、陈平、韩信等将领的建议与计策,尤其是两次用张良计,表面是无意东归,暗中却“决策东乡,争权天下”,笼络将士,壮大力量。说明刘邦知人善任、善于驾驭大将,又善于听取意见、吸纳建议并付诸行动,使得将领们愿意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4.阅读课文第18段及批注,完成以下题目。 (1)翻译句子: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答案 译句:
19、当初,大人常常认为我没有出息,不会经营家业,比不上二哥刘仲有本事。(可是)现在我的家业与刘仲相比,哪一个的多?(注意“无赖”的意义和“孰与”的句式特点),(2)这一段对人物主要采用怎样的描写手法?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与性格?体现出司马迁写史记怎样的特点?,答案 主要采用语言描写手法。在未央宫前殿大宴群臣之时,刘邦忽然想起父亲曾训斥他“无赖”,没有什么谋生的本领,现在倒要看看他如何作答。于是便端起玉石酒杯,斟满了酒,起身为太上皇祝寿,表示对父亲的十分尊重,不料却问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当初你说我没有出息,现在看看谁有出息?你说我不从事家业,但如今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高祖本纪ppt课件 高祖 本纪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