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项羽本纪》学案(含答案)
《第12课《项羽本纪》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2课《项羽本纪》学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项羽本纪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西楚霸王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重点是古今异义及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等。2.思维:把握项羽的性格、悲剧及两者关联。3.审美:赏析写人手法及精彩片段。学法点拨史记是天地间第一等文字,项羽本纪则是史记中第一流篇章。司马迁偏爱英雄,往往偏爱悲剧英雄,而项羽本纪就是一篇悲剧英雄之文。同学们自然要倾力学好它。但如何学好它呢?1.处理好“选”“补”“联”之间的关系。本文节选了三部分内容:项羽早年情况;项羽人生最辉煌之时巨鹿之战;项羽人生最末路之时垓下之战,且“垓下之战”选文较多,以突出其悲剧性。这是必须要读好的。为全面认识其人,需补读项羽的横空出世
2、吴中起兵,联系项羽人生的转折点“鸿门宴”,还要将本文与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联系起来一起读。2.项刘之争,留下多少故事与后人说!要从自己的人生成长角度来学习本文。项羽的人生悲剧是性格悲剧,多悟悟项羽性格中的缺点,以完善自己的性格,争取“开卷”定有“人生”之益。3.深入理解、把握选文中的两次战争所展现的人物刻画的种种手法和艺术特点。诗美晨读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赏析这两首咏史诗,都采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杜诗一开始就说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为前提提供
3、了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王诗则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两人的看法针锋相对,但都能言之成理,杜诗高屋建瓴,一气呵成,颇有气势;王诗论据坚实,击中要害,末句以设问出之,含蓄有力。 语言感知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_(2)乃持项王头视鲁:_(3)乘埶起陇亩之中:_(4)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_(5)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_(6)问一田父:_(7)骑皆伏曰:_(8)羽岂其苗裔邪:_答案(1)同“徭”,徭役(2)同“示”,出示,展示(3)同“势”,形势(4)
4、同“值”,当(5)同“悟”,醒悟(6)同“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7)同“服”,佩服(8)同 “耶”,语气词,吗2.一词多义(1)被(2)亡(3)少(4)及答案(1)遭受/表被动/披(2)使灭亡/损失(3)少年/稍微(4)等到/赶上/趁着3.古今异义词(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古义:_今义:_(2)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古义:_今义:_(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义:_今义:_(4)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古义:_今义:_(5)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古义:_今义:_(6)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古义:_今义:_(7)吾知公长者古义:_今义:_(8)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古义:_今义:_
5、(9)欲以力征经营天下古义:_今义:_(10)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古义:_今义:_(1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古义:_今义:_(12)放逐义帝而自立古义:_今义:_(13)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学习认字与写字。今义:学习书本。(2)古义:流寓在当地的客民。今义:客人。古义:当地的土著丁壮。今义:弟弟、儿子、侄子等,泛指子侄辈。(3)古义:身边的下属。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4)古义:痛痛快快地打一仗。今义:快速战斗。(5)古义:山的东边。今义:山东省。(6)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7)古义:年高有德行的人。今义:年纪大、辈分高的人。(8
6、)古义:比喻微小的权势。今义:长度(多指一件东西的长度)。(9)古义:治理。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10)古义:在此,这时候。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古义:意气激昂。今义:大方,不吝惜。(11)古义:悬赏征求。今义:买。(12)古义:自己立自己。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13)古义:才能和勇气。今义:才华。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毋妄言,族矣:_(2)梁以此奇籍:_(3)(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_(4)项王军壁垓下:_(5)马童面之:_(6)豪杰蜂起:_(7)五年卒亡其国:_(8)奋其私智而不师古:_(9)
7、怨王侯叛己:_答案(1)名词作动词,灭族(2)意动用法,以为奇(与众不同)(3)名词作状语,用膝盖(4)皆为名词作动词,军,驻军;壁,筑营垒(5)名词作动词,背(向)(6)名词作状语,如蜂一样(7)使动用法,使灭亡(8)意动用法,以为师(9)使动用法,使埋怨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第一组(1)项籍者,下相人也:_(2)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_(3)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_(4)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_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4)判断句必备知识判断句(1)什么叫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它与现代汉语判断句相
8、同。所不同的是,文言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而是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2)判断句的几种形式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有用“者,也”;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有单用“者”“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用副词“乃”“则”“即”“皆”“非”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常见。如:吕公女乃吕后也。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直接表示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如:此子贤者,世莫能知。(3)辨别判断句辨别判断句既要看形式又要看句子性质。简单的方法是看形式又看能否译成“是”
9、或“是的”。形式对,又能译成“是”,是判断句;否则不是。如2000年全国高考文言题考查句式:“大人清白”可译成“大人是清白的”,所以是判断句。如果是否定判断句,必须用否定副词“非”,且能译成“不是的”。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就不是否定判断句。高考考判断句,也依然在翻译中考。如2006年全国卷文言翻译题“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就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需加上“是”字。需要注意的是,“是”在古汉语中,尤其在先秦语言中很少作判断词。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在汉代以后,“是”作判断词才多起来。辨别判断句要求在平时的练习中强化训练。一是圈
10、,圈出其标志词,以激起自己的注意。二是对,在翻译完全句后,再核对一下是否译出“是(不是)”来。第二组(5)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_(6)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_(7)骑能属者百余人耳:_答案(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定语后置句必备知识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词前面,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且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之”“之者”“者”。辨析时,只要抓住这些标志性词语,再加上语意理解即可。第三组(8)与籍避仇于吴中:_(9)项王军壁垓下:_(10)乘埶起陇亩之中:_(11)饮帐中:_(12)纵彼不言
11、,籍独不愧于心乎:_答案(8)状语后置句(9)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0)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1)省略句;状语后置句(12)状语后置句必备知识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也叫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是指在文言文中,带“于”“以”的介宾短语放在谓语动词后面的句型。其突出标志是动词后面的介词“于”“以”,“于”通常省略。6.翻译下面的句子(1)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译文:_(2)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译文:_(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译文:_(4)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译文:_(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译文:_答案(1)前来救援驻扎巨鹿的诸侯军有十余个营寨,没有哪
12、一个敢放兵出战。(2)楚军战士无不用一个抵挡十个。(3)既然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呢!(4)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羽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5)我听说汉王用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这份好处。7.解释下面的成语(1)拔山扛鼎:_(2)破釡沉舟:_(3)四面楚歌:_(4)作壁上观:_(5)披坚执锐:_(6)所向披靡:_(7)沐猴而冠:_答案(1)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形容力气极大。(2)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出处:“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
13、,破釡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3)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出处:“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4)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出处:“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含贬义。(5)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锋利的武器。多指奔赴战场作战。出处:“夫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含褒义。(6)所向,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溃败。比喻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出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含褒义。(7)沐猴,猕猴;冠,戴帽子。沐猴(猕猴)戴帽子,装
14、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二、名句默写1.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_。”答案彼可取而代也2.天之亡我,_!答案我何渡为3.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_,_。_,_!”答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4._,_。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答案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说明:项羽本纪文白对译见附录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巨鹿之战,树立神威东城快战乌江拒渡自矜功伐2.下面是项羽生平事业兴盛衰亡的四个阶段,请根据课文在空白处填出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羽本纪 12 项羽 本纪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3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