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刺客列传》学案(含答案)
《第15课《刺客列传》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刺客列传》学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刺客列传慷慨赴死的燕赵志士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掌握文中涉及的重点文言知识。2.思维:把握荆轲的性格特点,正确评价荆轲的刺杀行为。3.审美:写人手法赏析。学法点拨本文是类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本文节选的是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学习本文,应注意节选文字的特点:1.它约有4 000字,是本册书中篇幅最长的一篇,加上又是文言文,同学们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抓住“荆轲刺秦王”这条主要线索领起全文,从定计(刺杀)到刺杀准备再到送别而后达到高潮,最后写余波高渐离刺杀秦王,线索分明,层次井然。然后切块阅读,由节到段,再到篇,直到整体把握内容。2.本文词
2、汇丰富,文言现象较多,务必梳理、积累好。诗美晨读咏史八首(其六)左思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赏析诗人首先借荆轲的豪饮与高歌赞颂了他豪气冲天、傲视天下的英雄气概,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说明自己虽然没有做过荆轲刺杀秦王那样的壮举,但也与世俗的人不同。诗人不把天下四海放在眼里,更别说那些豪门贵族了。诗人借咏荆轲表明自己鄙视豪门贵族。虽然自己出身寒门,怀才不遇,但诗人非常自信、自豪、不失志。 语言积累与梳理一、基础梳理1.通假字(1)吾曩者目摄之:_(2)荆轲嘿而逃去:_(3)右手揕
3、其匈:_(4)复为羽声忼慨:_(5)图穷而匕首见:_(6)乃引其匕首以秦王:_(7)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_(8)北购于单于:_(9)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_答案(1)同“慑”,威慑,震慑,一说降服(2)同“默”,默默地(3)同“胸”,胸膛(4)同“慷”,慷慨(5)同“现”,出现(6)同“掷”,投掷(7)同“佣”,被雇用的人(8)同“媾”,媾和,讲和(9)同“腕”,手腕2.一词多义(1)兵(2)顾(3)固(4)私答案(1)士兵/军队/兵器(2)回头/看/拜访/考虑/但是,只是/难道/只是(3)坚决/坚固/险要的地方/顽固/本来/本来/巩固/坚守(4)私利/私人的/偏爱/私下/私交,秘密活动3.
4、虚词归纳(1)虽(2)之(3)因答案(1)虽然/即使/即使(2)助词,无义/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3)趁机/于是4.古今异义词(1)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古义:_今义:_(2)愿大王少假借之古义:_今义:_(3)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古义:_今义:_(4)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今义:害怕泄露秘密而害死知道内情的人。(2)古义:宽容。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六书之一。(3)古义:帝王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4)古义:脱掉一边衣袖,露出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
5、释一下(1)盖聂怒而目之:_(2)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_(3)荆轲和而歌于市中:_(4)王翦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_(5)于是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_(6)天雨粟,马生角也:_(7)皆白衣冠送之:_(8)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_(9)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_(10)稍蚕食诸侯:_(11)北有甘泉、谷口之固,南有泾、渭之沃:_(12)右陇、蜀之山,左关、殽之险:_(13)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_(14)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_(15)太子日造门下:_(16)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_(17)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_(18)倚柱而笑,箕踞以骂:_(19)太子丹迟之:_(20)群臣怪之:_(
6、21)太子丹患之:_(22)太子丹受而舍之:_(23)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_答案(1)名词作动词,瞪眼看(2)名词作动词,做人质 (3)名词作动词,唱歌(4)名词作动词,率领(5)名词作动词,安排住宿(6)名词作动词,下雨,文中是“落下,降下”的意思(7)名词作动词,穿着白衣戴着白帽(8)名词作动词,对待(9)名词作状语,每天(10)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11)名词作状语,在北面;在南面(12)名词作状语,在右面;在左面(13)名词作状语,用双膝(14)名词作状语,在国内(15)名词作状语,每天(16)名词作状语,向北(17)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8)名词作状语,像簸箕(19)意动用法
7、,以为迟(20)意动用法,以为怪(21)意动用法,把作为心头大患(22)使动用法,使住下来(23)使动用法,使臣服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_(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_(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4)连结一人之后交:_(5)群臣侍殿上者:_(6)复为羽声忼慨:_(7)光窃不自外:_(8)甚矣吾不知人也:_答案(1)被动句(2)被动句(3)定语后置句(4)定语后置句(5)定语后置句(6)定语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主谓倒装句7.翻译下面的句子(1)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译文:_(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译文:_(3)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
8、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时也。译文:_(4)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译文:_答案(1)他在所游历的那些诸侯国家,都是跟一些贤士、豪杰和年高有德行的人结交。(2)怎么可以因为被欺凌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3)我到底不能因为强秦的威胁,就牺牲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赶他到匈奴去,这本是我需要人做事的时候呀。(4)燕国又小又弱,好几次遭受了战祸,如今估计就是把全国的一切兵力拿出来,也抵挡不了秦国。二、名句默写1.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2.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_。答案图穷而匕首见三、常识识记
9、1.祖,古人出远门时祭祀路神的活动。2.古代乐律,分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七调,大体相当于今西乐的C、D、E、F、G、A、B七调。变徵即F调,此调苍凉凄婉,宜放悲声。说明:刺客列传文白对译见附录 思维发展与审美鉴赏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请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概括内容。答案备刺廷刺及影响微任务活动一认识荆轲性格,探究失败原因1.文章开头介绍荆轲“论剑”“争道”及其爱好等方面,对于刻画荆轲这一人物有何作用?答:_答案(1)“论剑”“争道”事例的运用是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通过这些事例说明荆轲具有知柔知刚的个性和含羞忍耻的精神,与下文写荆轲的不畏强暴、勇敢侠义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2
10、)写荆轲嗜酒、好书、交友等喜好,是正衬手法,表现出他与一般勇士或游侠的不同。2.从第5段可以看出荆轲与一般的刺客有什么不同?答:_答案喜欢读书,个性深沉;交往的人都是特别有见识或者有一技之长的人;个性不羁,好喝酒,在大街上唱歌、哭泣,旁若无人。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答:_答案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从秦王的刻毒残忍说起,对樊於期动之以情,进行初步试探;进而从“解燕国之患,授将军之仇”方面对樊於期晓之以义,引而不发,进一步观察他的反应;在樊将军急于知晓的情况下,他才和盘托出行刺打算,征询意愿。荆轲胆大心细,自知知人,对樊将军有着深刻的了解。荆轲舍生取义的精神,更使樊将军激动得
11、“偏袒扼腕而进”。樊将军自刎献身,既表现了他的义勇刚烈,也表现了他对荆轲的理解与信任。4.荆轲为什么怒叱太子?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答:_答案(1)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复请”,一方面表明了他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惊恐、焦急,同时也说明了他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性格。(2)太子这种“疑其改悔”,开口就说“先遣秦舞阳”,是对荆轲的不信任,无异于是对荆轲人格的侮辱,“士可杀而不可辱”,所以荆轲一反平日之谦和,怒叱太子,这正是他刚直不阿、秉性刚烈的性格特征的表现。5.直面历史,直面荆轲,请结合文本来探究一下荆轲失败的其他自身原因。答:_答案荆轲是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人们不希望荆轲是一个失败者,即使失败
12、了,也只接受剑术偏差的原因,不愿意承认荆轲失败是因为他不具备完全而彻底的献身精神。我们可从人物的性格、刺秦的动机和态度等方面来探究。(1)从性格上看:有点自负,有怀才不遇之感,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甚至有点仁弱。不完全适合做刺客。“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然其为人沉深好书。”读了一定的书,喜欢剑术,在寻找发展的机会,希望有人提携和任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与盖聂论剑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与鲁勾践争道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与高渐离饮酒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郁郁寡欢、意志消沉,甚至有点仁弱(不像一般的刺客那样做到“不成功,便成仁”。)(2)从动机上看:不主动,始终处于被逼的状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刺客列传 15 刺客 列传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