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名二子说ppt课件
《第6课 名二子说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课 名二子说ppt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6课 名二子说,专题二 杂 说,自学 预习区,互动 探究区,内容索引,拓展 提升区,自学 预习区,走近作者,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 “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 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携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其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 苏洵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
2、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苏洵文章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婉转见长。苏洵的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写法。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
3、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苏洵的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 15卷。,文史知识,1.老泉 苏洵之号。因苏家有“老人泉”,著名诗人梅尧臣又曾为之作诗,故苏洵自号“老泉”。苏洵通晓先秦诸子百家散文,喜读贾谊、司马迁的作品,尤其对战国策推崇备至。嘉祐年间,得到欧阳修推荐,以文章著称于世。 2.名联 四川眉山县城西南,坐落着我国北宋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三苏祠,有副对联悬挂在大殿两侧: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后一句指三苏的文章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4、的文章一样流传千古。,庆历六年(1046),苏洵赴京应制举。尽管他才学可为“帝王师”,结果还是落榜了。他对科举、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身上。次年返乡,写了这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时苏轼11岁,苏辙8岁。 苏洵对两个孩子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又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充满忧虑。名二子说正是通过阐释为二子命名的深意,表达他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的。苏洵是个大文人,却偏偏以“轼”“辙”二字给儿子命名。这是告诫苏轼不要过于外露,告诫苏辙要善于避祸为福,实际上是要他们加强自身修养。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苏轼后来也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5、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实际上讲的也是这个道理。,题目解说,基础梳理,1.读准字音 (1)轮辐( ) (2)轸( ) (3)轼( ) (4)辙( ),f,zhn,sh,zh,2.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思 (1)天下之车莫不由辙:_ (2)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_,经由,在其中,天下之车莫不由辙:_ 若不改辙易御,将何以效其力哉:_,(2)辙,名词,车辙,即车轮行进而压出的痕迹,名词,行车的路线、方向,(3)去,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_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_ 大江东去:_,动词,除去,去掉,动词,距离,动词,到去,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职,皆有职乎车:_ 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6课 名二子说ppt课件 名二子说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