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留侯论 学案(含答案)
《第4课 留侯论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 留侯论 学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4课留侯论苏轼(10371101),宋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祐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因写诗“讪谤朝廷”罪被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遇赦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留侯,指张良,字子房。五世相韩,韩为秦灭,寻秦复仇
2、,破家散金,求得力士椎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大索天下十日,弗获,匿迹下邳。后佐高祖定天下,辞官归隐,从赤松子游。张良为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高祖平定天下,大封功臣,而张良无战功,后封为“留侯”。本文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留侯一生事迹很多,可论者不少,作为一篇史论,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地选择材料,苏轼则是紧紧围绕题旨“忍”。作者在留侯一生丰富的材料中,只选取了两件最能体现留侯能“忍”的典型材料,一是圯上老人
3、授书教“忍”,一是留侯佐高祖定天下并教之以“忍”。前者是留侯之“忍”的来源,即“得忍”;后者是留侯之“忍”的历史作用,即“用忍”。本文在思想内容方面也有不成熟、不全面,甚至错误的地方,如把刘项成败的关键说成是“忍”;又说“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甚至唯一的特点,而这特点经老人一次指教即能形成等等,都带有片面性,这是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苛求古人。1读准字音(1)圯上之老人(y)(2)卒然临之而不惊(c)(3)刀锯鼎镬(hu)(4)虽有贲、育(bn)(5)倨傲(j)(6)鲜腆(xin tin)(7)肉袒(t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2)匹夫见辱:被(3)
4、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鲜,少;腆,厚;折,使受摧折(4)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平时早有的交情(5)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轻率3解释下列多义词的意思(1)微(2)过4说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1)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古义:值得爱护。今义:令人喜爱。(2)其君能下人古义:在别人面前放低自己。今义:旧时指仆人,也叫底下人;指儿女或儿孙等晚辈。5说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义(1)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名词用作动词,屈尊,降低身份(2)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使动用法,使发怒(3)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使动用法,使惊恐(4)油然而不怪者:意动用法,以为怪(5)当
5、淮阴破齐而欲自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6说出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1)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被动句(2)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被动句(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介词结构后置句(4)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介词结构后置句7翻译下列句子(1)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译文:_ (2)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译文:_答案(1)当时,张良没死,但死与不死之间容不下一根头发,真够危险的了。富贵人家的子弟,不会死在盗贼手里。为什么呢?(2)那老人认为张良才干有余,却忧虑他气量不够,所以才狠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4课 留侯论 学案含答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4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