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共48页)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共4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优秀教案含教学反思(共48页)(4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八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幽默智慧”这一主题,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3篇课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教学目标杨氏之子21.会认26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3.默读
2、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4.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与发现”。手指2童年的发现1口语交际1学会收集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选择两三个精彩的笑话讲给全班同学听;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习作2学会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读一读,看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语文园地21.系统性总结感受课文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方法。2.训练学生根据情境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能力。3.引导学生
3、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4.积累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21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不要读成“zh”。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2.阅读理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在读通
4、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语言运用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教学过程板块一 单元导读,引出课题1.谈话导入。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又会怎样回答呢
5、?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我们先去认识谁呢?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文题目。(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5.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
6、滋有味吗?【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板块二 初步感知,读出韵味1.学生试读文言文。(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2.教师范读文言文。(1)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下面,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课件出
7、示: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3)怎么样,读文言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文言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4)那你们仔细听老师读第一句。(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5)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仔细听老师读。(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这一遍是不是读得更有古文的味道了呢?(6)教师小结:我们读
8、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3.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4.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5.指名学生读全文。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6.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7.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造诣、禽兽)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和“禽”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抽出,并重点讲解,能让学生的读书有
9、更强的指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不遗余力地实现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板块三 熟读课文,读懂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课件出示:l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l 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l 他们谈了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
10、意思,还得借助于注释。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4.小组讨论交流: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5.全班交流反馈。(学生自由交流)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谁能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学生讲故事)7.再读课文,读出感情。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全班有感情地读课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第2课时课时目标1.背诵课文。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教学过程
11、板块一 体会巧妙,感受机智1.理解孔君平的话。(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板书:杨梅杨家果)(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板书:孔雀孔家禽)(4)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
12、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指名学生回答)(2)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课件出示:l 孔雀是夫子家禽。l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第1句话是肯定句,第2句话是否定句)(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
13、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杨氏子思维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4.理解“应声答曰”的妙处。(1)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马上回答,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是一个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的孩子)(3)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5.语言训练。(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
14、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指名学生说)【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创设情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没有教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板块二 发挥想象,熟读成诵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
15、哪!真是可喜可贺!”)(2)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2.熟读成诵。(1)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3.教师小结: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家长听。【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文的意蕴。板块三 拓展阅读,
16、好书推荐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介绍世说新语。课件出示: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2.推荐世说新语。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3.总结学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4.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
17、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师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2.学习文言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会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课教学中加入了对“未闻”一词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
18、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诠释。之后,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进行师生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为文言文的学习更添一缕韵致,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3.习得这篇古文便是本课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很有必要。22 手指教学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3.感
19、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4.会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教学重难点1.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2.感悟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与生活中的哪些人有相似之处。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秽”的字音,学生容易错读为“岁”;“窈窕”二字可让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进行识记;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薄”。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其他的字学生可以自学。2.阅读理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表格的呈现,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事物,感悟文本所蕴含的道理。3.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摘抄课文中风趣的语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0、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弦、揿、搔”等13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痒”等15个字,正确读写“拇指、搔痒”等14个词语。2.了解五根手指的作用,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教学过程板块一 谜语激趣,导入新课我们来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猜器官)指名学生猜谜底。(手指)2.“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这句话足以说明手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可是我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五根手指呢?对这样
21、五根平平常常的手指,作家丰子恺写了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手指)3.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伸出你们的一只手,让我们来叫出这五根手指的名称吧!4.教师小结:这五根手指我们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却很少有人去仔细想它们,丰子恺先生就仔细研究过它们,并且把它们想象成具有不同姿态、不同性格的人。课文中的插图非常有趣,丰老先生对这五根手指的描述更有趣,并且还向我们阐明了一个人生的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吧。【设计意图】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依次说出五根手指的名称,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块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初读课文,找中心句。请同学
22、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找出文中的中心句。(指名学生读)相机出示课件。课件出示: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2.理清文章的结构。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3.了解课文的段落大意。根据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怎样划分?(指名学生说)相机出示课件。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这篇文章首先开门见山指出五根手指 ;接着以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 。(2)谁能根据课件上的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学生说)预设:各有
23、所长,各有所短;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5.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师相机正音,再齐读。6.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搔”“貌”和“庸”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段落中心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板块三 细读课文,了解大拇指1.学法指导。刚刚同学们能轻松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大家找到了课文中的关键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方法。2.品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们放声朗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关键句。(指名学生读)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部编人教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八 单元 优秀 教案 教学 反思 48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4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