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与高司谏书 学案(含答案)
《第13课 与高司谏书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课 与高司谏书 学案(含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13课与高司谏书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欧阳修的名句。2.理清文章的思路,准确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3.感受作者嫉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学习借鉴中国古代正直文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胆识。4.学习层层说理的写作方法。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其后更十一年()(2)侃然()(3)以为当黜() (4)不敢一忤宰相()(5)谏诤() (6)擢用()(7)班行() (8)闵足下之不能()(9)诋诮() (10)懦()(11)殁()答案(1)n(2)kn(3)ch(4)w(5)zhn(6)zhu(7)hn(8)mn(9)d qio(10)nu(11)m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
2、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未与人接:_(2)但闻今宋舍人兄弟:_(3)而足下厕其间:_(4)予固疑足下:_(5)其后更十一年:_(6)侃然正色:_(7)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_(8)以为当黜:_(9)惧饥寒而顾利禄:_(10)乃愚者之不逮:_(11)日日备顾问:_(12)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_(13)大抵罪在默默耳:_答案(1)交往。(2)只。(3)夹杂。(4)本来。(5)经过。(6)刚直的样子。(7)无罪。(8)贬黜。(9)看重,顾惜。(10)及。(11)充当供皇帝咨询的官员。(12)急用。(13)大概。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亦将闵足下之不能:_(2)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_(3)伏以今皇帝
3、即位已来:_(4)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_答案(1)通“悯”,怜悯。(2)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通“以”,表时间的界限。(4)通“座”,座位。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古义:_今义:大家;许多人。(2)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古义:_今义: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3)日日备顾问古义:_今义:有某方面的专门知识,供个人或机关团体咨询的人。(4)此君子之贼也古义:_今义:偷东西的人;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邪的,不正派的;狡猾。(5)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古义:_今义: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事物)。(6)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古义:_今义:形
4、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7)是聪明有所未尽古义:_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答案(1)普通人。(2)获罪。(3)咨询。(4)败坏者,祸害。(5)采纳。(6)真正了解。(7)听觉、视觉灵敏。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说(2)责(3)顾(4)见答案(1)动词,说起/名词,言论/名词,古代的一种文体/动词,劝说/动词,通“悦”,喜欢,高兴(2)动词,责备/动词,要求,苛责/名词,职责,责任(3)动词,顾及/动词,回头看/动词,拜访/动词,环顾(4)动词,会见/动词,看见/动词,拜见/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某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动词,通“现”,出现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
5、其含义(1)某年十七时,家随州:_(2)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_(3)有能辨是非之明: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居住(2)名词用作动词,张榜公告(3)形容词用作名词,贤明的才能6写出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以(2)其答案(1)介词,因为/介词,凭/连词,而,因而/介词,用/介词,把(2)代词,他们/指示代词,那/代词,他们/代词,它/副词,表反诘,可译为“难道”/表希望、祈请,可译为“还是”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译文:_(2)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译文:_(3)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
6、而不以贤者责也。译文:_答案(1)您一脸正气,纵论前代之事,思路清晰十分引人观听,褒扬正义,贬斥奸邪,没有一点谬论。(2)没有能力而不敢去做,那只是愚笨之人做不到罢了;而用小聪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那就成了君子的祸害了。(3)如今我还一心一意地希望您能够向天子进一言,不忍心就与您决绝,而不拿贤者来要求您。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1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朋党论2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朋党论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
7、然之理也。伶官传序5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踏莎行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一、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二十四岁考取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早年思想进步,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他在散文、诗词创作、史书编撰和诗文评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北宋文坛泰斗。在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中,尤以散文成就最高,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第一人。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搜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著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二、背景展示高司谏,即高若讷,时任司谏。“与高司谏书”,就是“
8、给高司谏写的一封信”。这封信写于北宋景祐三年,欧阳修时年三十岁。当时,宰相吕夷简在位日久,政事积弊甚多,又任人唯亲。为此,范仲淹多次上书,主张选贤任能,指斥吕夷简,因而得罪了宋仁宗和吕夷简,被贬为饶州知府。当时朝臣纷纷论救,而身为左司谏的高若讷不但不救范仲淹,反而在友人家诋毁范仲淹。欧阳修怒不可遏,便写此信痛斥高若讷。高若讷将此信上奏仁宗,于是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令。三、文化常识1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他们的职业操守是“宁鸣而生,不默而死”。谏官的设置比监官早。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
9、2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如战国策燕策一中,苏代谓燕昭王:“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再如史记项羽本纪中:“大将军足下。”文白对照初中时同学们学过醉翁亭记,了解了欧阳修清新、秀美、刚健、婉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味到了他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洒脱之气。今天我们将学习欧阳修的另一篇书信体散文与高司谏书,领会他析理透辟、言辞犀利的另一种风格,感受他嫉恶如仇、胸怀坦荡、无私无畏的高风亮节。下面是本文内容结构思维导图,读后回答图后问题。(1)文章第1段作者写了对高司谏的“三疑”,请在图中处填出“三疑”的具体内容。(2
10、)通过对高司谏的“三疑”“三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请在图中处填出。答案(1)未必是人才未必正直有学问未必是真君子(2)嫉恶如仇、无私无畏、不避险恶、仗义执言的精神1作者对高若讷的“三疑”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哪个问题上?答:_答案(1)通过“三疑”,作者揭露了高若讷口是心非,并断言其“非君子”,引出了后面对他的正面驳斥,使全文首尾贯通,一气呵成。(2)作者对高若讷的斥责集中在如何对待范仲淹被贬的问题上,揭露了高若讷出于一己之私利,颠倒是非,逢迎权贵,“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君子之贼也”。2本文25段是“推其实迹而较之”,充分说明了作者是“疑”之有据,也显示了作者
11、持论的慎重严肃。请作具体分析。答:_答案这四个段落既让读者“信”之有据,又充分显示了一个青年政治家的凛然正气和英姿勃发的战斗风采。一个段落取一个角度对其发动猛烈攻击,像高若讷这样可恨的人是非痛打不可的,但攻击不是蛮打,而是摆出事实,指明罪状,有罪有罚,决无罚之不当之嫌,所以令读者心服。作者也不故作大声厉色对其进行恐吓和辱骂,只是依情依理地把罪状娓娓述出,周到严谨而不支离破碎,把高若讷彻底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使他只能被动挨打,俯首就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反抗之隙。3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本文语言犀利,气势逼人,言辞激愤,读来令人有痛快淋漓之感。如:“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今足下又欲欺今
12、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乃“君子之贼也”,等等,直言指斥,毫不隐晦,显现出作者的刚直凛然之气。此外,行文酣畅淋漓,设问句使语锋突起,感叹词“噫”的妙用,反语“乃是朋邪之人尔”的恰到好处,段尾“也”的有力语气,都与文章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凝聚为千古佳作。有人认为作者在与高司谏书中一句“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表现了作者之前对高若讷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对此你怎么看?答:_答案欧阳修在这里是反话正说,在文本叙述中,作者明确表示在十四年里对高若讷有三疑,“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一句足以证明作者的态
13、度。作者在书信里直陈其言,毫无遮掩矫饰,言辞之犀利,语锋之尖锐,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正直知识分子情义激愤的慨然之态。而欲言其弊却先存疑,波澜曲折,层层蓄势,反话正说,笔触激荡,大有针砭肌骨的锋利。层层说理这篇文章采用层层说理的论证方法,先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叙事,虚写高司谏正直的秉性,却以实写来揭穿其虚伪的本性,前后文顿显跌宕之姿,行文灵活多变;后以横向对比凸显范希文与高司谏人格的高下,比较中杂有浓浓的批判精神;最后层层剥茧,依情循理,对高司谏的丑陋与卑劣行径予以痛击,从而使说理呈现出睿智锋利的光芒,真正收到了有的放矢、针针见血的论证效果。技巧点拨议论文写作离不开说理。说理的过程,就是对论点和事实论据
14、作诠释、层层分析、旁征博引、反复说理的过程,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论据与论点的联系,使二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文章进行说理,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更能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所以,说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说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能给人以清晰的认识。常见的说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因果说理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3课 与高司谏书 学案含答案 13 谏书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4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