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离骚(节选)》同步练习(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5课离骚(节选)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謇朝谇而夕替(废弃)竞周容以为度(气度)延伫乎吾将反(长时间站立,有迟疑怅望之意)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自称)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忍尤而攘诟(排斥)宁溘死以流亡兮(忽然,突然)苟余情其信芳(苟且)A BC D答案C解析度:常法,常规。朕:我,指屈原自己。攘:忍受。苟:只要。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都是介词,把。B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用作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连词,表示承接关系。D项通“唯”,只/副词,纵
2、使。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怨灵修之浩荡兮B伏清白以死直兮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D长余佩之陆离答案B解析A项古义:无所用心的样子。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C项古义:境遇困窘。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D项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长余佩之陆离”中的“长”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A哀民生之多艰 B步余马于兰皋兮C长太息以掩涕兮 D悔相道之不察兮答案B解析B项中的“步”和例句中的“长”都是使动用法。A项是意动用法,“以为哀伤”。C项没有活用。D项是意动用法,“以为悔”。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节选)一文中,以博大的
3、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2)离骚(节选)中的“_,_”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出了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3)离骚(节选)中表明诗人宁可死去,也不会和世俗小人一样媚俗取巧的两句是“_,_!”(4)离骚(节选)中表现诗人乐于洁身自好、自我完善的诗句是“_,_”。(5)离骚(节选)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加长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是“_,_”。答案(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5)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
4、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固时俗之工巧兮时俗:世俗B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C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而茫然无从的样子D吾
5、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答案D解析穷困:境遇困窘。7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B“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尚的德行。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答案C解析诗人不是在“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而是埋怨怀王太荒唐,没有准则,不理解自己。8关于屈原受屈遭贬的外部原因,诗歌中提及了三个方面,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答:_答案灵修
6、浩荡。众女谣诼。时俗工巧。9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简要赏析。答:_答案对比。忠贞爱国的诗人与那些极力和他为敌、对他造谣中伤、投机取巧、谄媚君主的奸佞小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衬托出屈原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爱国热情,也反映了屈原所生活的那个时代黑暗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比喻。用“蛾眉”比喻高尚的德行,用“众女”比喻许多小人,生动形象。反问。“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两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诗人坚持正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起兴。诗人先言“鸷鸟”不群,“方圜”不周,“异道”不能相安的一系列现象,为下文表达自己要保持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信念做
7、铺垫,同时也丰富了诗歌的内容,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任选两种进行分析即可)10诗歌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嫉恶如仇、正道直行的诗人形象。面对群小的无耻行径,他嗤之以鼻,无情鞭挞;而自己特立独行,不为时势所屈,不与小人同流合污,依然高举道义和正义的大旗,慷慨高歌,绝不屈服,表现了诗人坚持真理和理想的信念。11把诗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译文:_(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译文:_答案(1)鸷鸟不与凡鸟同群啊,自古以来便是如此。(2)保持清白,为正直之道而死啊,本来就是前代圣贤所看重的。三、课外阅读拓展(一
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涉江(节选)屈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采用夸张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境界,塑造了一个奇伟的形象,同时在写景抒情上也达到了完美和谐。B诗歌交代了屈原涉江的原因,即“世溷浊”而“莫余知”的楚国的现实。C“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重华”即古代的明君舜,该句表现了屈原“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并反衬出现实中楚怀王的昏庸。D“登昆仑兮食
9、玉英”承接上文的披奇服、驾青虬、结重华、游瑶圃等,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崇高的艺术形象,而且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答案C解析应是表现了屈原渴望国君清明的心情,而不是“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13诗人细致地描写了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诗人采用了象征手法,用奇特服饰来表现自己的志行,表现自己高洁的品质。(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三闾庙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以沅、湘之长来比喻屈原的怨恨之深,把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和盘托出。B诗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前一句之“不尽”,写怨之绵长;后一句之“何深”,表怨之深重。C后两句诗人调转笔锋,写日暮秋色。此时正是秋天时节,又是黄昏日落之时,秋风袅袅,落叶萧萧,更给人一种愁怨的感觉。D这首诗运用了独特的表现方法,四句中有三句是写景,最后以景作结,这样表现,其妙处就在于虚中见义,景中见情。答案A解析“把自己的感情和态度和盘托出”错,此处只是单纯的叙述。15李瑛诗法易简录赞之:“第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第三、四句的妙处。答:_答案第三、四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屈原的哀怨和诗人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4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