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案(含答案)
《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案(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单元学习总结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多种形式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一、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1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小农经
2、济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且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3特点(1)分散性: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2)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自给自足。(3)封闭性: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和合作。(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特别
3、是王朝政策的影响。(5)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4影响(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2)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3)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二、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1发展规律(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
4、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2时代特征(1)战国时期的城市一般都是诸侯国的政治中心(都城),这些都城一般都商业兴盛,交换的商品大多数是贵族地主用的奢侈品。这些商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联系不是很密切,而且各个诸侯国流通的货币不同。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发展的时代特征。(2)北宋的东京,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突破了唐朝“市”的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这表明北宋封建经济在唐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3)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渐密切。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反映了明
5、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三、影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1)发达的农业。明朝中后期,农作物产量提高,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发达的手工业生产。明朝中期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规模大,水平高,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3)发达的商业。大中城市的兴起,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广泛投入市场,对外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4)充足的货币条件。大量货币流通,到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5)科技优势。四大发明的传播,科技巨著的问世。2不利因素(1)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在农村根深蒂固,成为商品生产难以突破的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学习总结: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学案含答案 单元 学习 总结 第一 中国古代 农耕 经济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