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选择题1.(2017陕西西安期中)战国策赵策中载“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贾谊过秦论中有“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其中的“山东”是指今天的()A.山东省 B.函谷关以东C.太行山以东 D.中原地区解析注意材料中的“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战国时除秦外,六国都在崤山、函谷关之东,由此可知“山东”是指今天的函谷关以东地区。答案B2.(2017山西太原一中月考)“北来在此安家,远行从此启程,八闽百越赣州推本;离境于斯似客,立业以斯为始,四海五洲贡水溯源。”这是对福建广东江西边区客家文化的概述,客家文化的奠定时期是在()A.魏晋南
2、北朝时期 B.两宋时期 C.秦汉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解析注意题干设问角度“奠定时期”。“北来在此安家”指的是人口流动;“立业以斯为始”是指从此安家立业。综合判断,两晋之际的人口流动,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奠定了客家文化的基础。答案A3.(2017山东莱芜期中)唐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北民南迁是由天灾所致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 B. C. D.解析材料中体现出,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受北方战乱影响,北方汉族人口大量南迁,文化风俗也随之向南方传播。选B。材料中不涉及
3、“天灾”“先进技术”等角度。答案B4.(2017山东聊城期中)下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黄河流域主要使用绢、帛作为货币,这说明南北朝时期该地区战争频繁,人们由于对国家的货币不信任而使用实物货币;长江流域主要使用铜币即国家发行的货币,这说明人们对国家比较信任,反映了当时该地区社会稳定。隋朝时期,经济重心尚在北方,还没有完成向南方的转移,故A项不正确;B项与地图中信息无关;C项在地图中没有体现。
4、答案D5.(2017江西南昌期中)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江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C.我国的经济重心完成南移D.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解析材料内容反映了南宋时期江南水利大量兴修,昔日江、湖之地,都变成了水田,得到了开发。反映的本质问题是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答案C6.(2017江西六校联考)读下表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时期地区西汉(公元2年)唐朝(752年)南宋(121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42.832.3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课时作业含答案 区域经济 重心 课时 作业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6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