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含教学反思)
《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含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含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 新授课(共两课时)整体设计说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为让学生学好这些知识,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科学探究,所以本节安排了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科学探究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巩固牛顿第一定律,学习惯性知识。第一课时由实验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观点,引起学生思考:维持运动需要力吗?再通过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课时由惯性实验引出惯性概念,再通过对生活中的惯性现象的认识加强对惯性的理解。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述牛顿第一定律。教材在编写时,将
2、“运动和力的关系”安排在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之后,且“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内容和方法既是前面所学力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压强、浮力、功和能等知识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经典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本节是全章的重点和难点。教法建议新课的引入在本节教学中非常重要,通过实验引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实验,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等环节上,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惯性现象的认识和解释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环节,教师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和表述。学情分析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有简单的
3、认识,但学生的认识是经验知识,大部分是错误的,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力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造成学生学习牛顿定律时感到困难的另一原因。学法引导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动手的欲望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弱。牛顿第一定律比较抽象,与生活经验又不尽相符,学生只有多动手、多体验、多观察、多实验,打破原有的定式思维,才能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课堂上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推理、想象总结出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时,多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语言表述。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
4、响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体验活动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约2分钟)实验1:木块静止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木块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学生:静止教师:要它运动应该怎么办?学生:用手推动教师:不推呢?学生:木块不动。教师:木块的运动需要什么条件?学生:推力。实验2:铁球静止放在实验桌上,用手推铁球,铁球运动,放手后铁球继续滚动。教师:放手后运动的铁球有没有受到推力?学生:没有。教师:没有推力,铁球仍可以运动。教师: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力学的核心内容,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5、来探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课始,通过两个实验现象引出相互矛盾的两种观点,通过学生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产生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二、新课教学1两种观点(20分钟)教师: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观点。(多媒体演示)亚里士多德:要使一个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必须对它用力;如果这个力被撤销,物体就会停止运动。伽利略: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阻力。教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到底谁的观点正确呢?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实验:将小车静止放在桌面上。教师:小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学生:静止。教师:要它运动应
6、该怎么办?学生:用手推动。教师用手推到小车,小车运动起来,放手后会小车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教师:推动的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支持力、推力、摩擦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下图。F支F推Gf教师:放手后到停下来小车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学生: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下图。GfF支教师: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学生:由于摩擦力。教师:如果没有摩擦力,小车会停下吗?学生甲:会学生乙:不会学生众说纷纭。教师:小车由于受摩擦力的作用而停下,说明摩擦阻力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那么阻力的大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到底是什么?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既然实验研究
7、的是“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那么就要保持小车开始时运动状态相同,改变小车所受阻力的大小,观察小车运动的情况。我们采取的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叫什么?学生:控制变量法。教师: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学生:用力推。教师边演示边讲解:若每次的推力大小不同,小车开始运动的速度相不相同?学生:不相同。教师出示一个斜面帮助学生思考。教师:控制变量法要求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初速度相同,怎样才能做到?学生: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小车在到达水平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教师: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起来的过程中,还受推力吗?学生:不受推力。教师: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为什么又会停下来?学生:因为小车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8、,阻碍了小车的运动。教师: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如何改变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学生:让小车分别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教师:毛巾、棉布、木板三表面粗糙程度如何?同一辆小车分别在这三种表面上运动,在哪种表面上运动阻力最大?学生:毛巾最粗糙,其次是棉布,木板较光滑,所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运动阻力最大,其次是棉布,木板表面对小车的阻力最小。【实验探究】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与收集数据,教师巡视并指导。接触面阻力小车运动距离s/m速度减小情况毛巾大短快棉布较大较长较慢木板小长慢【交流评价】教师:观察收集到的数据,你能发现三次实验有何相同之处?学生:用的都是同一辆小车;小车都是从同一高度
9、自由滑下。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保证小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教师:不同的是?学生:水平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和小车通过的距离不同。教师:小车在水平面上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减小。教师:为什么小车最后都会停下来?学生:因为受到摩擦阻力。教师:阻力的大小跟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何关系?引导学生回答后总结:水平面越光滑,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吗”这一问题转化为“阻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一具体问题,使得实验探究目的更明确;实验的设计较复杂,教师应有合理的引导;实验较明显,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2设想和推理(
10、约2分钟)教师:若水平面足够长且足够光滑(完全没有摩擦阻力),小车又将怎样?学生:会永远运动下去。教师:速度会不会减小?会不会自动拐弯?学生:都不会。教师:这种既不加速又不减速,也不拐弯的运动叫什么运动?学生:匀速直线运动。教师:也就是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学生将结论填写在课本上。教师: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怎样运动?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学生: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教师:这种以真实的科学实验为基础,经过合理推理,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规律的过程叫理想实验。“理想实验”法是伽利略开创的研究物理的重要方法。【设计
11、意图】使学生经历“理想实验”的过程,进行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教育。3牛顿第一定律(2分钟)教师:实验探究前所提到的两个科学家的观点,你现在认为谁的正确?学生:伽利略。教师:300多年前,伽利略就是这样通过实验推理得出他的观点。后来,牛顿经过研究和整理,总结出更加全面和完整的物理规律:(板书)。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师:牛顿第一定律不是从实验直接得出的,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归纳得出。这恰是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与科学分析相结合的伟大之处。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6分钟)教师:通过实验和推理,我们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条定律对于一切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8.1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含教学反思 8.1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 教学 反思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19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