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考试题精编版之分项第3期一、【2017年中考广东卷】(9分)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节选自渑水燕谈录)(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B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C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D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
2、尚劲(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3)结合选文,说说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3分)【答案】(1)A(2)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使用4条以上“/”的,给0分;其他情况,对1处给1分。)(3)因为狄青作战骁勇(频立战功);博古通今(通究古今);辅佐朝政。(每对1处给1分。)【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分析。A:都指:这个时候。B:面具/当面C:一致/迅疾D:推崇/还。故选:A【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
3、生的对文言文的理解,结合最后一句话:“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分析即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武襄公狄青,当初凭借侍从官的身份担任延州指使。这时西部边境正在打仗,武襄公因智勇双全且有谋略,屡次建立战功。(他)经常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
4、久立了大功,登上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二、【2017届中考广西贺州卷】文言文阅读(13分,10-12题,每小题2分,共6分)赵普【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刘宣【乙
5、】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焦竤玉堂丛语)【注释】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刘公宣:即刘宣。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普少习吏事习:熟悉B家人发箧视之发:发现C每归私第第:府第,大的住宅D讶其文 讶:感到惊奇1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而乐亦无穷也(
6、醉翁亭记)B卒用其人 岁赋其二(捕蛇者说)【来源:】C谓必山林老儒之作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D以语使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12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B【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C【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D【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13把第卷文言
7、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14除赵普和刘宣之外,古人还有许多刻苦读书的事例,请举出一例,并谈谈你的感受。(3分)【答案】10B11C12D13(1)(赵普)关上门,打开书箱,取出书,整天在读。(2)(他)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14事例: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囊萤苦读 孔子韦编三绝感受:可围绕“刻苦读书”“专心勤奋”说出自己的感受,要求言之有理,语句通顺。【解析】10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如
8、本题中B项“发”为古今异义,打开,“家人发箧视之”意思是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所以B项解释错误。【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2试题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分析各选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找到相关的内容,比较判断正误。D“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表述错误,【乙文】的中心是:苦读成才、勤奋刻苦。所以选D。【考点定位】:筛选文言文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3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
9、语有:“阖户”“启箧”“竟”“厩”“初”,别忘了补出人物。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注意本题有两个答点,根据所读所记,按要求举一刻苦读书之例,再谈谈自己的感受。【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学.科.网参考译文: 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劝说他要读书。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很快。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
10、一部论语。 赵普性情沉着且为人严肃刚正,虽然对人忌妒刻薄,但是他能够以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宋朝初年,在宰相职位上的人,大多过分谨慎拘于小节,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赵普却刚毅果断,没有谁能和他比的。他曾经上奏推荐某人担任某个官职,太祖不用这个人。赵普第二天又上奏请这个人(担任某官),太祖还是不用。第三天,赵普又把这个人(担任某官的事)上奏太祖,太祖发怒了,把奏章撕碎了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在地上把撕碎的奏章拾起来回到家。赵普把撕碎的旧纸片修补连接起来,又像当初一样上奏。太祖这才明白,终于任用了那个人。三、【2017年中考黑龙江牡丹江卷】(13分)阅读张溥与“七录斋”,回答下列各题。张溥与
11、“七录斋”明人张溥,名高一时,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日“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项立就,以故名高一时。(选自明史张溥传有删改)注释:斋:书房。钞:同“抄”,抄写。一过:一遍。管:笔管。索:讨取,要。(1)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日沃汤数次: 俄顷立就: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3)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出两处停顿。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4)张溥给自己书房起名为“七录”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5)从选文看,张溥是
12、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热水一会儿(2)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3)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4)其幼即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5)示例:张溥是一个学习勤奋刻苦,写诗作文才思敏捷,名高一时的人。【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该句重点词语有:嗜:爱好。钞:抄写。句意为: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
13、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根据人物言行来分析。反复抄书体现学习勤奋刻苦;写诗文不打草稿,说明他才思敏捷。据此总结即可。【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明朝人张溥,名气轰动一时,他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重新抄写。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很有名气。第(2)题考查文言
14、文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四、【2017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其家世代受射。其后四岁,广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单于素闻广贤,令得李广必生致之。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十余里,广佯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匈奴捕者骑数百追之,
15、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广为人长,猨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专以射为戏。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节选自史记 李广将军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行十余里,广佯死(佯:假装)B广暂骑腾而上胡儿马(暂:暂时)C广之将兵,乏绝之处(将:带领)D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陈:通“阵”,阵地)(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见水/士卒不
16、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勇猛机智,被匈奴捉住,也能伺机逃脱。B李广爱护士兵,与他们同甘共苦,士兵们都乐于为他效力。C李广身高臂长,善于射箭,他的子孙和向他学习的人,都赶不上他。D李广射术高超,在战场上射杀敌人,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鞭马南驰数十里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答案】(1)B(2)A(3)D(4)(李广)用鞭子打马向南飞驰几十里。(李
17、广)估计射不中就发射,只要一发射,(敌人)立即随着弓弦之声倒地。【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试题分析: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3)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 D有误,不是“任何时候都能百发百中”,文中是“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
18、;【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学.科.网参考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四年以后,李广由卫尉被任为将军,出雁门关进攻匈奴。匈奴兵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并生擒了李广。单于平时就听说李广很有才能,下令说:“俘获李广一定要活着送来。”匈奴骑兵俘虏了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
19、躺着。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斜眼看到他旁边的一个匈奴少年骑着一匹好马,李广突然一纵身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趁势把少年推下去,夺了他的弓,打马向南飞驰数十里,重又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关塞。匈奴出动追捕的骑兵几百名来追赶他,李广一边逃一边拿起匈奴少年的弓射杀追来的骑兵,因此才能逃脱。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李广身材高大,臂膀象猿一样,他的善射也是天赋。虽然子孙或别人向他学,但谁也不能赶上他。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与人在一起就在地上
20、画阵势,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他射箭的办法是,见到敌人逼近,不在几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一发箭敌人立即应弦倒下。五、【2017届中考湖北省孝感卷】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
21、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注】进:继续学(新内容)益:增加、加深有间:过了一段时间。为人:作曲的人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10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其此之谓乎 丘未得其为人也。B弗学,不知其善也 孔子学琴于师襄子,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学而不思则罔 丘得其为人,黑而长11.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2)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12. 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2、)(3分)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事。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过程。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13. 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3分)【答案】10B11(1)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2)我已经熟悉了这首曲子,(但是)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法(技巧)。12D13示例:孔子学习了十天,熟悉曲子后,发现自己没有掌握技法:再学习了一段时间,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14 文言文阅读课外第03期-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解析版 专题 14 文言文 阅读 课外 03 2017 年中 语文试题 分项版 解析 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