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四)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重庆地区202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4(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登上华山顶峰,向下俯瞰(kn),山河大地雄伟壮丽,美不胜收。B.听见小艳说了这么一句文理不通的话,卡明斯心里又添了几分鄙(b)夷。C.父母的爱像一片天空,我们在它的庇(p)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D.当妈妈即将登机离开我们时,我和父亲的心里顿时怅惘(wn)起来。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
2、项是( )(3分)A.镌刻 脸颊 悔人不倦 不容置疑B.诓骗 缰绳 姹紫嫣红 相得益璋C.凌乱 田垄 重峦叠嶂 噤若寒蝉D.鲁莽 蒙昧 引颈受戮 徇私妄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壮阔的塞北,烟雨的江南,壮美的西藏,祖国秀美的河山让人叹为观止。B.为了考上巴蜀中学,他每天目不窥园,把看小说、玩手机的时间全都利用了起来。C.新繁殖出的养种,既有食草类动物的脉脉温情,又有食肉类动物的胆识和气魄。D.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 )(3分)哪有什么天降好运,不过是通过努力积累了
3、足够的实力。虽然并非所有的努力都会收获好运,但所有垂青于你的好运气,却一定是因为你足够努力。世间的美好都是相互的。人们总善于为自己找借口,将生活中一切不如意都归结为“运气”不好。一定记住,好运气是努力出来的,机遇就在眼前,希望你努力向前跑,抓住它。其实,你认为有好运气的那些人,其好运都是用努力、用奋斗去换取的。A. B. C. D.5.参照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4分)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 ; ,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
4、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6.名著阅读(6分)(1)下面是章回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回目,请简要叙述其主要故事情节。(3分)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水浒传第二十二回)(2)名著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各具特点,读来使人深受启发,请选择下列名著作品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写出这一人物形象对你的影响。(3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7.综合性学习(8分)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让广大学生铭记这一历史,受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将进行一次盛大的文艺会演。(1)组委会将向全体学生征集文艺会演主题语,要求是语言简洁、形象的一句话或短语。你写的是什么?(2分)(2)
5、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一历史,受到更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想开辟更多的活动途径来进行纪念。如果是你会设计哪些活动形式?请你仿照下列形式再拟几个,要求字数相同,结构相同。(3分)活动形式一:举行文艺会演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活动形式四: (3)下面图片中的雕塑名为“打结的手枪”,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是卢森堡1988年赠送给联合国的。请用精彩的语言向全班同学介绍这座雕塑,体现你对这座雕塑的理解。(3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8.默写填空(10分,毎空1分)(1)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2)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3)满面尘灰烟火色
6、, 。(白居易卖炭翁)(4)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7)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富有哲理,表达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8)古今往来,多少仁人志士感叹“示例: , ”,表达出他们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济世情怀。(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9-12题。(15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
7、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1)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 )(3)征于色( )(4)空乏其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结论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怎么说?(3分)12.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
8、说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链接材料一】赵襄子攻瞿,胜老人、中人,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链接材料二】(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驱天下以从欲,罄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遂以四海之尊,殒于匹夫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注: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
9、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翟(d)春秋时期的国家。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抟(tun)饭捏成团的饭。虞考虑,防范。从同“纵”。罄(qng)用尽,消耗殆尽。干戈不戢(j)战事终年不休。殒(yn)死亡。三、现代文阅读(4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成13-17题。(20分)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张抗抗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扬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
10、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巳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陌生城市哈尔滨。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
11、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
12、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
13、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
14、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
15、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波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
16、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13.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4分)14.请简要分析第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3分)15.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4分)16.写出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17.文章结尾句意蕴丰
17、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5分)(二)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8-22题。(20分)“知识跨年”让观众“涨姿势”“跨年夜”是中国各大卫视的收视争夺战。而2018年跨年晚会呈现出“知识跨年”“文化跨年”的新特色:央视跨年晚会以“长知识”为特色,回顾总结了2017年的大事件;浙江卫视推出了“2018思想全跨年盛典”,邀请高晓松等知名知识分子与年轻人沟通交流;深圳卫视则再次联手罗振宇,为观众提供了一场知试演讲材料一 中国青年报社对2005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受访者看好“文化跨年”。对于综艺节目、晚会中文化元素的回归,49.8%的受访者认为是观众审美趣味提升
18、的体现;49.1%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传统“唱跳”的娱乐方式缺少新意,遭遇“瓶颈”;41.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36.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35.7%的受访者觉得文化跨年赋予了“跨年”新的意义;21.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内容生产中的“价值回归”。“文化跨年”的魅力在哪里?调查中,56.5%的受访者认为是有思想深度,而不只限于感官娱乐;47.0%的受访者认为是对过去一年的回顾总结;45.3%的受访者认为是令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22.4%的受访者借此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综艺节目、晚会如何平衡文化深度和娱乐观赏性之间的关系?调查中,57.5%
19、的受访者建议环节设置、语言风格上更加轻松活泼;53.0%的受访者建议利用舞美、特效等技术手段让文化元素更具视觉震撼力;27.9%的受访者认为应从文化素材中挖掘观众感兴趣的切入点;25.0%的受访者建议请大众熟知的艺人参与。-中国青年报材料二 其实,近年来不仅跨年晚会的文化属性越来越强,其他综艺节目也在逐渐往更有“文化味”上靠栊,中国诗诃大会朗读者国家宝藏等节目都获得了许多观众的好评。与以往的枯燥、沉闷的文化类节目不同,如今这些文化类节目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比如,绚丽的舞美特技、明星担纲主讲人,让高大上的知识更接地气。这不仅拉近了节目与年轻人的距离,还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
20、市场回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文化跨年”深受欢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这也意味着诸如“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統的“干货”知识。人们如果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广州日报“文化跨年”让知识更接地气材料三相关声音 某传煤公司制片李慕雪分析,文化元素的回归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_,节目制作者们自然会费尽心思寻找新的形式和内容。内因则是
21、_。”某高校研究生张帆说:“文化跨年是一个好趋势,给观众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感受。”他还认为,文化元素回归荧幕的过程中,创新至关重要。“其实文化类节目一直都不少,观众真正喜欢的,是恰当、巧妙、年轻的展现方式。”某大学学生彭振铎指出,也有文化跨年晚会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如果是为了追文化的热点,而强行植入文化元素,就失去了节目创作的初衷,也不是观众希望看到的。”“我们的文化本身足够有魅力,节目创作者需要充分理解它,再通过节目的设计包装,将这份魅力传递给观众。”中国青年报链接材料 今年,许多媒体采用更广泛的文化表达形式,呼应观众情感,借助“跨年”这一电视仪式,在其中植入“文化元素”,进行文化传
22、播,让“跨年”呈现出更多元的文化姿态,既让传统文化有了参与现代娱乐的机会,又让这一场场电视仪式拥有更深刻的文化内涵。18.比较选文第一自然段和“链接材料”,哪段文字更能激发你的阅读兴趣?请说明理由。(3分)19.结合材料,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多数受访者认为,可以通过综艺节目、晚会请大众熟知的艺人参与的形式来平衡文化深度和娱乐观赏性之间的关系。B.朗读者节目深受好评的原因是其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C.“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可以帮助人们真正摆脱“文化焦虑”。D.“文化跨年”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可以勉励人们“活到老,学到老”。20.结合材料,
23、回答问题。(6分)(1)谈谈你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比如,绚丽的舞美特技、明星担纲主讲人,让高大上的知识更接地气。(2)谈谈目前“文化跨年”“直播答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1.请根据材料一相关内容,概括“相关声音”中李慕雪分析“文化元素的回归”的内因和外因。(4分)2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材料三漫画的理解。(4分)四、写作(55分)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1)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走向田野,看蝶舞花飞,你会发现自然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停下脚步,听虫吟鸟鸣,你会发觉生命像一首流淌诗意的乐曲;独坐书房,与书晤对,你会感受到阅读如一趟诗意的文字旅行;手棒香茗,细细品尝,你会咀嚼出岁月
24、有一缕诗意的苦涩清香请以“ ,让生活充满诗意”为题作文。(2)请以“青春的味道”为题作文。要求:如选(1)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参考答案及其解析一、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音。C项中“庇护”的“庇”应读“b”。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A项中的“悔人不倦”应为“诲人不倦”,B项中的“相得益璋”应为“相得益彰”,D项中的“徇私妄法”应为“徇私枉法”。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25、该成语是用来形容语言或文章的,不是形容食物的,所以该成语使用不当。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与连贯。该语段为议论性的语段,主要论述运气与努力的关系。第句引出论题,第句对第句的观点进行反驳,紧接着第句提出“世间的美好都是相互的”,第句中通过好运与实力的关系印证第句,第句作出呼吁。5.【答案】示例: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 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 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 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能力。注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里有的影子”,根据已给出的示例可知,要写出两个结构相同的语句,第一个省略号内写一个数量词修饰的名词短语,第二个省略号内写一个名词,
26、整个句子反映出“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的道理。更通俗一点,前句体现“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后句体现“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6.(1)【答案】宋江被发配,半路经过小旋风风柴进家,柴进留他做客。在柴进家宋江遇到了在这里住了很久的武松。武松因为要回家,辞别了宋江与柴进,踏上了回家的路。在经过景阳冈时,发生了武松打虎这一经典故事。【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回目的主要情节概括。解答此类题时,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作品的人物、故事梗概和主要情节的把握,并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2)【答案】示例: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
27、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示例一: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示例二: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严谨认真、平等待人、和蔼可亲)【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中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8、及对自己的启示。我们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7.(1)【答案】示例:牢记历史 不忘过去(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活动主题语的能力。拟写此次文艺会演主题语,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提示语,然后扣住题干中“抗日战争”“ 铭记”等语言信息来拟写即可。如:铭记中国历史,奋发图强。(2)【答案】示例:观摩专题影视 举行演讲比赛 参观教育基地 进行征文比赛 开展橱窗宣传 举办书画展览(回答三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设计活动形式的能力。活动形式的设计只要以“爱国主义教育
29、”为中心,以题干中的例句为依据,字数相同,结构相同即可。如:听专题报告、观看历史图片、参观纪念馆。(3)【答案】它是联合国总部花园内的雕像,名为“打结的手枪”。它的构思与造型十分奇特,是一支枪管扭曲打结的手枪。寓意:联合国的主要职责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突出维护和平的理念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读图漫画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此题属于信息说明和设计开放,学生将画面中的内容进行描述,说法合理即可。如:这是一个近乎黑色的青铜雕塑,那是一把手枪,但是枪管被卷成“8”字形,打上一个结,名曰“打结的手枪”。这
30、是卢森堡在1988年赠给联合国的,矗立在联合国总部花园内。这一雕塑的含义很明白,那就是制止战争,禁止杀戮。二、(一)8.【答案】(1)身世浮沉雨打萍(2)似曾相识燕归来(3)两鬓苍苍十指黑(4)我寄愁心与明月(5)燕然未勒归无计(6)怀旧空吟闻笛赋(7)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8)示例: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写错字、别字、形近字,此题要注意“鬓”“勒”“赋”等字的书写。(二)9.【答案】(1)“曾”同“增”,增加 (2)“拂”同“弼”,辅佐 (3)征验、表现 (4)使受到贫困之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
31、词的含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10.【答案】(1)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们的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2)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还要注意下列重点字词的翻译。11.【答案】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
32、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梳理文章内容。通过分析得出,文章主要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事。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即可。12.【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后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耻笑,是死于安乐的体现。【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的能力,难度适中。结合题干,找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
33、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亡”,料二中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三、(一)13.【答案】示例:(1)毕业前答应留在哈尔滨搞专业创作。(2)冒充师范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安静环境专心写作。(3)图书馆外秋冬美景激发我创作灵感。(4)小徐老师把办公室给我用,可以一直写到半夜。 【解析】本题考查情节概括能力。首先,审题。两点:专业创作、积极性事件。其次,梳理文章情节。写“我”到哈尔滨读书,为写作做准备;-写“我”毕业前答应留在哈尔滨搞专业创作;-写我因为环境嘈杂无法安心创作;写朋友借给我学生证,让我冒充师范学院学生,在图书馆阅览室内安静环境专心写作;写图书馆外秋冬美景激发
34、我创作灵感。写小徐老师把办公室给我用,可以一直写到半夜。-写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绩。概括之后可知,只有-、-这两处不是对我写作产生积极影响的事件,其他都是,任选其中两处即可。14.【答案】第八段是一句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总结上文,交代“我”成为“专业作家”前的学习经历。引出下文,详写“专业作家”创作的艰辛经历。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结构作用。文章中某个段落的结构作用有以下几种可能情况:1)过渡,承上启下;2)为下文做铺垫;3)为下文埋伏笔;4)照应上文某段或题目;5)引出下文;6)是插叙。本文第八段只有一句话,其中“就这样”具有指代性,这里指上文-自己学习经历和如何留在哈尔滨走专业
35、创作道路的介绍;而加引号的“专业作家”四个字,则具有别有意味暗示的作用,具体在下面的进行介绍,突出环境的嘈杂。结合第八段语句,联系上下文,判断出其“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具体写出其承接上文:我成为“专业作家”前的学习经历,引出下文:“专业作家”艰辛的创作历程。15.【答案】那段日子具体指的是:从秋天到冬天,我冒充师范大学生,利用师范学院图书馆阅览室安静的环境进行创作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对我创作灵感的激发的那段时间。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首先,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终是”“不得不”。然后分析这两个词语,“终是”体现一种不愿意接受的心理,“不得不”更是双
36、重否定表现一种勉强,二者共同表现了作者对阅览室这样一个安静的创作环境的渴望,这种渴望的根本原因则是对创作事业的执着追求,语气强烈。16.【答案】作者用了“不得不”双重否定句来加强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图书馆安静的环境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对创作的投入和执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指代类内容的习题,一般先要回到文章相关具体位置,然后在句子或词语前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寻找。1)从“一个冬天”和“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这两个关键词和“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 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 相照应,可总结“那段日子”指代的是“从秋天到冬
37、天,我冒充师范大学生,利用师范学院图书馆阅览室安静的环境进行创作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对我创作灵感的激发的那段时间。”2)首先,回归文本文段,在文段中找出流露情感的词语,有“兴奋不已”“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可以总结出“感激和怀念之情”。17.【答案】(1)结尾句与文章首段相互照应(首尾呼应),虚是写景,实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在创作之路上的伤感与愉悦的思想变化过程,虚实结合。(2)作者通过借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句,一方面自愧自己如杨花柳絮一般“无才思”,唯是像漫天飞舞的杨花,四处漂泊。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为梦想奋斗过程中的
38、艰辛与快乐。【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谈论体会。首先,审题,抓住关键词“意蕴丰富”“感受”,可知,题干是要求从内容上谈出一点看法。其次,抓住语段中富有深意的词句。结尾段里“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和第一段的“眼前一片扬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相照应,两段提到的是一个场景,但首段的场景是实写,而尾段的场景是回忆,是虚写,同一个场景,不同时段的感受并不相同。首段时作者从农场离开去哈尔滨读书,从“依依惜别”等词中可以看出是一种惆怅,尾段中“春天的喜悦”中可以读出一种愉悦。尾段引用诗句,从诗意中看,作者以杨花柳絮自比,说自己无才思,只能
39、随风而舞,化作满天飞雪。但正是这份自谦才更突出了下面句子中流露出来的追求梦想的执着和拼搏,收获成功的喜悦。二者相互映衬,表现了作者为理想奋斗的艰辛与快乐。(二)18.【答案】示例一:选文第一自然段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因为选文以各大卫视2018跨年晚会的事例开头,事例新鲜、新颖,从日常生活谈起,更贴近生活,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与“链接材料”文字相比,语言生动具体,内容丰富。示例二:“链接材料”的文字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因为这段文字更为准确地定义了“文化跨年”,具体地阐释了“文化跨年”的意义和内涵。【解析】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态度。然后结合第一段内容或了解材料的内容分析,写出理由即可。如:“链
40、接材料”的文字更能激发我的阅读兴趣。因为这段文字更为准确地定义了“文化跨年”,具体地阐释了“文化跨年”的意义和内涵。其中的“文化元素”让我沉醉。19.【答案】B【解析】A项错误,“多数受访者”,与材料一“25的受访者”不相符;C项错误,与材料二“人们如果要想其正摆脱文化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的表述不相符;D项错误在于:“最大”一词与材料一“22.4的受访者借此勉励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数据”不相符。20.【答案】(1)“接地气”意为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拉
41、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节目更为年轻人所接受。(2)存在问题:“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统的“干货”知识。解决方法:人们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不应该因明星而关注知识,而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解析】(1)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接地气”,网络流行词,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愿望、诉求、利益。用大众的生活习惯、用语等,而不是脱离了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浮于表面,而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就是要遵循自然规律
42、,而不是盲目行事。在这里意为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和表达,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使节目更为年轻人所接受。(2)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阐述即可。结合材料二内容“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时间越来越趋于碎片化,人们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这也意味着诸如文化跨年 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統的干货知识。人们如果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而不是因为明星而关注知识,还是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与魅力。”分析:“文化跨年”“直播答题”存在的问题是“文化跨年”“直播答题”等文化现象所呈
43、现的知识都是零碎的、非系统的“干货”知识。解决方法:人们要想真正摆脱“知识焦虑”,不应该因明星而关注知识,而应该将被动的知识喂养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搜寻,接受完整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21.【答案】外因是传统“唱跳”的感官娱乐方式内容泛滥且缺少新意,同质化严重,遭遇“瓶颈”;内因则是观众整体审美趣味的提升、转变,观众开始具有文化自信,也意识到我们文化的价值。【解析】要求学生首先理解内因和外因。内因是观众因素,外因是客观原因。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外因结合“49.1%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传统唱跳的娱乐方式缺少新意,遭遇瓶颈;41.5%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概括得出:传统“唱
44、跳”的感官娱乐方式内容泛滥且缺少新意,同质化严重,遭遇“瓶颈”; 内因结合“36.1%的受访者认为这是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35.7%的受访者觉得文化跨年赋予了跨年新的意义;21.4%的受访者认为这是内容生产中的价值回归”概括得出:观众整体审美趣味的提升、转变,观众开始具有文化自信,也意识到我们文化的价值。22.【答案】一些制作者(单位)单纯地为迎合观众的感官式娱乐而进行模式化(流水线化)节目制作,造成节目缺乏新意、内容同质化严重,使节目失去发展空间和市场关注,前景堪忧;而有的节目制作者(单位)更善于用年轻人喜爱、熟悉的方式进行节目创作和表达,扎根观众所需,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赢得了良好的口
45、碑和市场关注,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生命力)【解析】首先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分析得出。有两类“文化跨年”节目制作者,一类是“全民点赞,跟风制作,流水线生产”,这类节目感官式娱乐内容泛滥,同质化严重,生命力不旺盛,前景堪忧; 一类节目是“扎根土壤,才有生命”,这类节目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关注,具有生命力,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四、23.【答案】参考例文一:阅读,让生活充满诗意阅读是一种永恒的幸福!题记阅读,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阅读,是走进圣贤,亲近哲人;阅读,是体验鸟语,感受花香;爱上阅读,爱上诗意生活。在这个大数据的信息时代,电子阅读,浅阅读的风气已经逐渐蔓延,我们是否思考过: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提升生活品质,是净化灵魂。手指与书页之间的摩擦,就像是风儿轻轻吹过树叶,一阵清响,感受书香所带来的自然和谐之韵,俯首细细品读先贤们留下来的文字,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底蕴,畅游在文字世界里句句斟酌,慢慢感悟。我所谓的阅读并不是浅尝辄止的浅阅读,而是要用心去阅读。陶渊明喜欢“不求甚解”,而我更喜欢“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态度,唯有深思,我们才会学到精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