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20年)
《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适用于2020年)(3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北京市语文学科考试说明.试卷结构一、各类测试内容的赋分(一)现代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约48分(二)古诗文阅读 约42分(三)写作约60分1.微写作(三选一)约10分2.作文(二选一)50分二、试题类型包括选择、填空、简答、写作(包括微写作、作文)等。.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能力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考生在积累整合、感受嚓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方面所形成的能力进行考查。语文高考,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限内以笔答方式独立完成相关考査内容的一种选拔性考式,突出对语
2、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考查。 语文应用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及评价等能力的考查;审美能力的考查,包括对艺术美和科学美的感受品味赏析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见解及创新能力的考查。探究能力的考查,通常渗透在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的考试中。二、考试内容 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规定,根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北京市实施高课程改革方案的具体要求,确定考试内容。(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具有一定长度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类型的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阅读文
3、本,综合灵活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1.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解释2.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3.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4.对多个信息的比较、辨析5.文中信息的分析、运用6.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7.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8.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的理解、分析和概括9.依据文本内容进行的合理推断10.文学作品思想内容、作者情感的把握和评价11、文学作品语言、表现手法和艺术形象的赏析12.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13.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14.中外文学经典(篇目见附录2) 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
4、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二)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1.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2.现代常用规范汉字书写的正确、规范、美观3.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4.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5.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6.常见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7.标点符号的使用8.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基本常识的了解9.文学体裁基本常识的了解1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的了解(三)古诗
5、文阅读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歌。1.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3.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5.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6.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概括7.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体察8.古典诗歌语言、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9.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篇目见附录1)10.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和评价ll.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和探究12.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篇目见附录2)对作品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结合作品相关内容,
6、对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特色或表现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作品文化价值、时代意义的感悟和评价。对古代文化经典中名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四)写作1.微写作能用精练的语言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能写简短的应用性语段。2.作文能写不少于7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类作品。(1)符合题目要求(2)中心明确(3)思想健康(4)表达顺畅(5)书写规范(6)提倡写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有文采的文章(7)鼓励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参考样题之一:长文本阅读样题【试题18】(2017年第18题)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材料一首都博物馆
7、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
8、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9、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术。(取材于杨雪梅、黄洋等的相关文章)【试题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发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大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答案】A【说明】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概括和理解能力。【试题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意思是“刚刚”B告罄: “罄”读作qn 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n意
10、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意思是“令人喜爱”【答案】B【说明】考查考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材料二文物与大众亲密接触才能实现其价值,可是与海量文物库藏相比,目前展出的文物只是九牛一毛。由于展出空间有限、担心损毁等原因,很多文物都“藏在深闺人未识”。感谢数字技术,打破了层层壁垒,盘活了很多被“雪藏”的文物,使之在线上“活”起来。大众足不出户,便可欣赏到以前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在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数字技术不断将今人的创造融入传统文物,使之获得了新生。文物不再仅仅是摆在展柜里的静态展品,而以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走近大众,真正“活”了起来。动漫技术在文物的文化创意中越来
11、越受重视。三星堆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推出了数字动漫神树的传说,以新近发掘的海昏侯墓为素材的动画作品海昏魔镜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借助动漫,专业的学术介绍变成了幽默的旁白和“萌萌哒”的漫画,“高冷”的文物也一下子变得活泼起来,实现了学术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其实,早在1981年,我国已有让文物“活”起来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的故事创作了九色鹿。无数人通过这部动画片知道了莫高窟,看到了敦煌壁画。移动应用程序(APP)以新鲜时尚的方式提供给观众审美与求知、娱乐与鉴赏的多元文化体验。过去,由于保存和展出的特殊要求,五代的韩熙载夜宴图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机会十分
12、有限。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韩熙载夜宴图APP弥补了这一缺憾,让观众随时随地可以欣赏这幅传世经典的精妙之处,在鲜活的文化体验中感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非凡魅力。此APP独创了三层立体赏析模式总览层、鉴赏层和体验层,使这幅“数字画卷”可远观、可近赏,全方位向观众解读画作中的每个细节。点开APP,琵琶声起,拨动江南寂静的月色,观众仿佛随着画家顾闳中一起,走进韩府。画卷中的墨痕笔意、人物的衣纹表情都纤毫毕现。轻轻触动屏幕,指尖所至之处,似有烛光追随;移动“烛光”,人物、用品的名称、典故一一呈现,如同“秉烛夜读”,在静夜里与千古佳作“对话”忽然之间,画中人“活”了起来,乐伎轻扫琵琶,舞伎翩翩起舞,画与真实的界
13、限瞬间模糊起来,观众沉浸在画卷创造的艺术氛围之中。虚拟现实技术(VR)借助计算机图形系统、传感器技术等生成三维环境,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状态,通过调动用户的多种感官,带来沉浸感觉。以前,游客只能在兵马俑坑外观看,有了VR技术,戴上特制的眼镜,你会发现自己置身坑内,变身成了一个兵马俑,低头就能看到自己的身体残破却依然威严。抬起头来,你会发现博物馆的穹顶慢慢向两边散开,建筑逐渐退去,转化成荒野,风沙弥漫,你的身体同时下沉,身处地表起伏的俑坑之中,周围是千军万马(取材于胡克非、张英等的相关文章)【试题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让大众了解到更多文物 B增强了
14、文物的学术性价值C增强文物观赏的趣味性 D帮助大众更好地理解文物【答案】B【说明】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依据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试题4】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是(3分)A.身不由己 B感同身受C设身处地D身临其境【答案】D【说明】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分析和理解能力,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试题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大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三有的博物馆认为保
15、护好文物不出事情是头等大事,将文物封闭在库房,秘不示人,觉得这样才可以确保万无一失。其实不然,“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有些文物同样如此。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举办了唐代雷琴演奏会。古琴属于漆器,很难保存。这两把古琴之所以能历经千年保存下来还能使用,是因为历朝历代都有人使用它。古琴在安装上琴弦以后,才能保持力学上的平衡,不至于散架。数字技术使文物在线上“活”起来,更是对文物的一种保护。敦煌石窟集珍贵性、脆弱性于一身,历经千年的莫高窟艺术品,每一件都像岌岌可危的病人,游客的参观成为莫高窟最大的隐患。2003年,莫高窟全年游客接待量为30多万人次,2014年已增长到
16、81万人次。根据测算,莫高窟一天的游客接待量极限在3000人次左右,而黄金周的日接待量曾超过2万人次,莫高窟不堪重负。实验监测数据显示,40个人进入洞窟参观半小时,洞窟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5倍,空气相对湿度上升10%,空气温度升高4,这都有可能侵蚀壁画,加速其老化。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化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敦煌数字化工程,犹如一缕明媚的科技之光,照进古老的莫高窟。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游览模式发生了变化,艺术体验搬到洞窟外面,游客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
17、足游客看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减少了对莫高窟的破坏。中心建成后,游客停留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70分钟左右,莫高窟最高日接待游客量因此可提高到6000人次。(取材于黄洋、祝越、周龙等的相关文章)【试题6】根据材料三,下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答案】C【说明】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依据文本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试题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2分)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答案】A【说明】考查考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分析和理解能力。【试题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分)【答案要点】含义:要点一: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内涵。要点二:把文物拿出来,在展厅或线上展示出来,有些可以用起来D要点三:借助数字技术,让文物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D作用:要点一:发挥文物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要点二:使更多文物得以展示,使文物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并理解。要点三:有利于一些文物的保存与保护。
19、说明】考查考生综合多个文本材料,对文本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对文本重要段落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试题911】(2013年第1416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飞行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是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他们就是蜉蝣。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
20、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几十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
21、飞行是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开
22、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直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冲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试题9】根据文意,下列说话不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北京市 高考 语文学科 考试 说明 适用于 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