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
《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物理暑假目标班讲义第4讲.相互作用教师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4讲 相互作用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运动状态等许多方面发生变化。物理学中,物体间的这些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相互作用是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常见的重力是万有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表现,常见的弹力、摩擦力是由电磁力引起的。这一讲我们研究这几种常见的力。*教师版说明:1、四种相互作用在后面没有专门讲,希望老师在引入的过程中给学生做一些介绍。2、三种常见的力,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些基础知识,所以本讲没有过多的重复简单知识,而是增加了一些阅读材料(没有出现在学生版中),希望老
2、师上课的时候能够做些介绍。3、下面给出四种相互作用的简单介绍(主要是教参和教科版的内容)目前,物理学界公认,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在宏观世界里,能显示其作用的只有两种:引力和电磁力。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由于引力常量很小,因此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在一般的物体之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常被忽略不计。但是,对于一个具有极大质量的天体,引力成为决定天体之间以及天体与物体之间的主要作用。例如,地球对于它表面上的一般物体的引力,决定了物体的自由下落和抛体运动的规律。引力对于天体、人造地球卫星或关闭动力后的航天
3、器的运动,起主宰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的。运动着的带电粒子之间,除存在库仑静电力作用外,还存在磁力(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是统一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库仑力联系起来,因此,电力、磁力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短程
4、力。短程力的相互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强作用力只在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这两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察觉它们的存在。弱相互作用是在原子核的衰变中发现的,核子(质子、中子)、电子和中微子等参与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介子和重子(包括质子、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这种力把核子束缚在一起,核物理学家们把它称为核相互作用。四种相互作用按强度来排列,顺序是: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一对质子在相距时,各种相互作用的强度为(假定此时强相互作用强度的数量级为1):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四
5、种作用中,引力和电磁作用最先为人们所认识,并且认识得比较充分。由近代物理揭示的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的规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四种相互作用存在巨大的差别,物理学家们在努力寻求力的统一。近年来,在弱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方面,已经取得成功,实验已经证明,正如电和磁是电磁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一样,弱作用和电磁作用也只不过是统一的弱电相互作用的两种不同表现而已。弱电统一的成就促进了强、电、弱三种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的研究。下面是教科版中关于四种相互作用统一理论的介绍:1680年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引力。1864年麦克斯韦用他的电磁理论统一了电与磁的相互作用力。上世纪30年代,爱因斯
6、坦就曾试图把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统一起来,但没有成功。到上世纪60年代,温伯格和萨拉姆在杨振宁等人提出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把电磁力和弱力统一起来的理论电弱统一理论。现在物理学家们仍在努力建立四种相互作用都能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因为许多科学家都有一种信念,深信“从本质上讲,自然界简单的”。如果这种理论能够成功建立,那就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4.1 力*教师版说明:力的三要素、图示等内容,初中已经学过,所以这里没有讲。主要是强调一下力的性质,另外让学生感受一些力的数量级大小。* 知识点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2感受力3力的性质 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
7、物体而独立存在,即只要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力对应两个物体。在吸饮料时,饮料受到力的作用被吸上来,那么施力物体是谁呢?*教师版说明:饮料是被大气压力压上来的,施力物体是空气。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弄错,而且比较有意思,所以放在这里。老师根据情况,可以讲得详细一点。*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要接触吗?有没有两物体不接触而两者之间存在力的情况?请举例。*教师版说明:地球与月亮之间的引力等。例子很多,老师讲得时候最好不要涉及“场”的概念。* 力的相互性: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小笑话:某君从老板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对同事说:“我刚刚把老板打了!”众人忙问:“怎么回
8、事?怎么打的?”某君得意的说:“我拿我的腮帮子,抽打老板双手,连续40多下”众人:“ =.= ”请大家从小笑话中体会一下力的相互性。 力的矢量性:在研究力的时候,既要注意力的大小,又要注意力的方向。力的运算遵循矢量运算法则。(下一讲会讲到) 力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改变。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力的基本概念初中也讲过,所以这里放了几个简单概念题,做下复习即可。【例1】 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有的力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C有的
9、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D不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答案】 B【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后,随后必有乙物体对甲物体的施力B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加了力,施力物体本身可能不受力的作用C垒球被抛出后,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D某物体作为一个施力物体,也一定是一个受力物体【答案】 CD【例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不动的物体,一定不受任何力的作用B物体的形状没有改变,说明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了,则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答案】 C4.2 重力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10、,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版说明:重力的内容比较简单,初中也学过,这里不作为重点,建议老师补充一些有意思的内容(讲义中会给出一些)。另外,讲义中没有过多涉及万有引力与重力的关系,可以以后在万有引力章节再详细解释,如果老师认为有必要讲,也可以自己安排。* 知识点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通常取。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重力的方向与运动状态无关。 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作用在重心上,这话对吗?答案:不对,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不能认为重力只作用在重心上。重心只是等效作用点重
11、心不一定在物体内部,例如下列物体的重心都不在物体内部。 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懂得巧妙地运用重心的原理。攲(音j)器的运用就是一例典型的证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攲器的原理。*教师版说明:1、这部分知识不多,老师可以介绍一下攲器,下面提供一些介绍。所谓“攲器”,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盛水容器。孔子家语上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孔子和弟子们来到鲁庙,见到了一个很奇特的盛水容器。这个容器没有装水时是倾倒的,水装到一定位置时,容器就会自行站立起来,如果继续往里装,水将齐瓶口时,容器又会倾倒。当时,孔子的弟子们向他请教其中的道理,孔子以前曾听说过这种被称为攲器的容器,但
12、对这种容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特的性能,孔子也回答不出一二来。他只好借题发挥,讲了一番“损之而又损,谦之而又谦”的道理。关于这种容器,古书荀子上也曾有过“虚则攲,中则正,满则覆”的记载。但由于古书上没有记载这种容器的构造和原理,这种神秘的东西后来失传了。据说南北朝的著名科学家祖冲之,唐代的机械造家李皋都重造过,但也失传了。多少年来,攲器的秘密一直没有揭开,历史上称之为 “攲器之谜”。195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古城西安的东郊,挖掘出一个古代氏族社会的遗址。由于这个遗址地处半坡村,所以被称作“半坡遗址”。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许多有珍贵价值的出土文物,其中有一件陶瓶特别引起了考古学家们的重视。当时这
13、件陶瓶已经破损,经过仔细修复还原后,这只陶瓶完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只见它腹大,口小,底尖并带有两个提耳。经专家鉴定,断定它就是失传多年的攲器,为5000多年前的遗物。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就制作了这种“攲器”来汲水和盛水。使用时,因为瓶是尖底的,整个攲器的重心就高于支点(提耳)之上,因此用绳拴在提耳上,悬吊着的空瓶就易于倾倒。注入一些水之后,下面加重了,重心便移到支点以下,这时容器就正立了。注满水时,由于上部容量大于下部,重心又移到支点以下很近的地方,只需轻轻一抬底部即可倾倒出水,非常省力。经过对实物的考证研究,科学家们终于揭开了“攲器之谜”。所谓攲器的奥妙所在,是利用了物
14、体重心随着水位而变化,凭借重力帮助人们做功。早在5000多年前的氏族社会,古代劳动人民就发明创造了这种包含着深奥物理学原理的汲水和盛水工具,实在令人惊讶。现在,这只珍贵的文物被作为5000多年前我们民族高度智慧的象征,陈列在西安半坡博物馆里。在我国古代,还流传过一种被称为“不对称壶”的容器。不对称壶和上面所讲的攲器构造有所不同,但物理原理完全一样。这种木制壶的外表成对称形状,实际上壶的重心并不对称。它也利用注入水后,重心就移动变化的原理。壶是否倾倒,主要取决于重心在不在壶与地板相接触的面上。不对称壶的原理如上图所示。当壶没装水的时候,重心偏向一边,发生倾倒。适当加入水的时候,重心逐渐移到中间部
15、分,这时壶可以自行正立起来。可是当壶里的水灌满的时候,因为水的密度通常比木头的密度大,同体积的水比木头重,重心又偏向水一边,所以壶又倒覆了。2、如果学生有兴趣,老师可以做两个有关重心的游戏: 请甲坐下,乙用手顶住甲的额头,请甲试试能不能站起来。实际上甲肯定站不起来了。 请一个学生将左手上举,然后将身体左侧紧贴在墙上,试试右脚能不能抬起来。实际上右脚肯定抬不起来了* 例题精讲例题说明: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初中基本都涉及过,所以只给了两道比较简单的例题复习一下,例4是有关重力的概念,例5考察一些仪器、物理实验的原理【例4】 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地点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仅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
16、体是否运动及怎样运动无关B重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称出,物体对弹簧的拉力(或压力),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C物体受到的重力,就作用在重心上D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就在其几何中心【答案】 AD【例5】 假如重力消失,仍然可以使用的仪器或可以完成的物理实验是 A弹簧秤 B天平 C摆钟 D托里拆利实验【答案】 A4.3 弹力 知识点睛*教师版说明: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等内容初中也讲过,所以这部分没有进行太多探究,很多结论直接给出了。重点是讲一下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胡克定律。另外小量放大的物理思想可以重点讲一下。*1形变 定义: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如图甲所示,拉伸弹簧
17、时,弹簧会发生明显的形变,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那么如图乙所示,用力去压桌子,桌子会发生形变吗?如何验证?提示:这里需要用到高中物理中“小量放大”的物理思想。 图 甲 图 乙*教师版说明:老师讲这个问题的时候重点讲一下“放大累积”的思想。可以让学生再思考一下玻璃瓶受力形变的问题,加深理解* 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例如,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而我们做饭时,把面团捏成了饺子和包子后不恢复原状,就不是弹性形变。 2弹力 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暑假 目标 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