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章末总结》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章末总结》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章末总结》学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章末总结章末总结 1.细胞结构中的 5 个“未必” (1)有中心体的细胞未必是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 (2)植物细胞未必都有叶绿体和大液泡(如根尖分生区细胞)。 (3)有细胞壁的细胞未必为植物细胞(如细菌、真菌等)。 (4)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5)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2.溶酶体的功能:(1)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2)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细胞核的功能:(1)储存遗传物质 DNA 的主要场所;(2)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核仁与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目多,核仁较
2、大。 5.只有活的成熟植物细胞才可发生质壁分离,动物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2)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 细胞壁。 6.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7.有关细胞物质输入与输出的五个“不一定” (1)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 (2)水跨膜运输不一定是直接穿过磷脂双分子层: 还可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 (3)主动运输方向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有时也可以顺浓度梯度,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肠 道内的葡萄糖。 (4)消耗能量的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
3、输:胞吞和胞吐也消耗能量。 (5)物质进出细胞不一定是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不跨膜。 一、细胞结构图像的判断 1.显微、亚显微图像的判断 图像中 1表示出细胞器及细胞器的结构,则为电子显微镜 下的亚显微结构图 2表示出少数几种细胞器未表示出细胞器的结构, 则为光学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图 2.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图像的判断 图像中 1有核膜或有由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则为真 核细胞 2无核膜或无由核膜包被的真正细胞核,则为原 核细胞 3.动、植物细胞图像的判断 图像中 有中心体 1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动物细胞图 2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为低等植物细胞图 无中心体,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则
4、为高等植物细胞图 例 1 下列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都是原核细胞,有核糖体和拟核,但不应该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A、B 错误;水稻叶肉细胞和小鼠肝脏细胞是真核细胞,都有核糖体和线粒体,但水稻是高 等植物,其细胞内不应该有中心体,而动物细胞一般都有中心体,故 C 错误,D 正确。 二、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辨析 分布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成分 含 DNA 线粒体、叶绿体 含 RNA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色素 液泡、叶绿体 结构 不具膜结构 核糖体、中心
5、体 具单层膜结构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具双层膜结构 线粒体、叶绿体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功能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中心体、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与蛋白质合成与分泌相关的细胞器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线粒体 与细胞膜、核膜相连的细胞器 内质网 例 2 如图是某细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B.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的是(高尔基体) D.含有少量的 DNA 的细胞器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答案
6、C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是核糖体,是线粒体,是内质网,是叶绿体,核糖体是细胞 内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内质网可以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含有少量的 DNA。 三、细胞核 1.巧记细胞核的“二、二、五” 2.伞藻移接实验过程 结论:伞藻“帽”的形状受细胞核控制。 例 3 (2018 常熟高一上学期期中)某同学将乙伞藻的细胞核与伞部去掉, 并将甲伞藻细胞核 移入乙中,则存活下来的乙伞藻的外形是( )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可知,重组伞藻的细胞核来自甲伞藻,细胞质来自乙伞藻。由于细胞核是细胞 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存活下来的乙伞藻的外形是菊花形。 四
7、、用“结构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分析生物膜系统 1.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的联系 各种生物膜组成成分基本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体现膜系统的统一性, 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了膜系统的差异性。 2.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的联系 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两种。 3.生物膜系统在功能上的联系 (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 4.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 (2) 例 4 作为一个生命系统,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实验中用 35S 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 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
8、膜、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 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 a、b、c 分别代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B.图乙中 d、e、f 曲线所代表的结构依次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C.据图甲可得分泌蛋白的运动路线应为 abc D.图乙中 d、e、f 的膜面积变化不同,说明它们之间没有联系 答案 D 解析 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上被利用,然后进入内质网中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 结构的蛋白质,再到达高尔基体中进一步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故图甲中 a、b、c 依次是核 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A、C 正确;在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内质网的膜面积 减小、 细胞膜的膜
9、面积增大、 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先增大后减小), 因此图乙中 d、 e、 f 曲线所代表的结构依次为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B 正确、D 错误。 五、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 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2.氧气浓度 3.温度 例 5 如图是测定了某种生物的细胞对甲、 乙两种物质吸收速率与该物质浓度的关系绘制成 的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主动运输,乙物质是自由扩散 B.甲物质是自由扩散,乙物质可能是主动运输 C.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与乙物质相同 D.K 进入细胞的方式与甲物质相同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甲物质随着物质浓度的增大吸收速率加快,
10、说明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乙物 质的运输方式具有载体蛋白饱和效应, 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乙醇和 K 进入细胞的方式分 别为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六、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拓展应用 1.判断细胞的死活 (1)实验思路 待测细胞分离剂 镜检 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活细胞 不发生质壁分离死细胞 (2)实验单一变量:待测细胞的生活状态。 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 (1)实验思路: 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分离剂分别 分别镜检 细胞液浓度范围介于未发生质 壁分离和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范围之间。 (2)实验单一变量:不同浓度的分离剂。 3.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 (1)实验思路:不同植物细胞同
11、一浓度的分离剂 镜检 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质 壁分离速度或细胞液浓度(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 (2)实验单一变量:不同植物细胞。 4.比较未知浓度溶液的浓度大小 (1)实验思路:同一植物的成熟细胞未知浓度的溶液 镜检 刚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 所用时间长短判断溶液浓度的大小(时间越短,未知溶液的浓度越大)。 (2)实验单一变量:未知浓度的溶液。 5.验证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伸缩性大小 (1)实验思路:成熟植物细胞分离剂 镜检 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伸缩性 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壁伸缩性大于或等于原生质 层的伸缩性 (2)实验单一变量:植物细胞原生质层和
12、细胞壁的伸缩性差异。 6.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 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 (1)实验思路: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的溶液 质壁分离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如蔗糖溶液 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溶液 如KNO3溶液 (2)实验单一变量:不同种类的溶液。 例 6 为探究植物 A 能否移植到甲地生长, 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测定了植物 A 细胞液的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为保证植物 A 移植后能正常生存,则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 应( ) 浓度(mol/L) 0.15 0.2 0.25 0.3 质壁分离状态 不分离 刚分离 显著分离 显著分离 A.0.15 mol/L B.0.2 mol
13、/L C.0.2 mol/L D.0.3 mol/L 答案 A 解析 当植物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植物不能正常生 存。由表中信息可知,该植物细胞液的浓度介于 0.15 mol/L 和 0.2 mol/L 之间。 因此,为 保证植物移植后能正常生存,甲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0.15 mol/L。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 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 维是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经常会运用到的发展理性思维的方法。 其中模型与建模是本阶段学习中应提高的素养。模型方法是以
14、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 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构并使用物理 模型(如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概念模型(如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数学模型(如酶活 性的变化曲线)阐释生命现象和规律。 (1)物理模型: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反映认识对象的形态结构或三维结构,这类实物或 图画即为物理模型。 (2)概念模型:以图示、文字、符号等组成的流程图形式对事物的生命活动规律、机理进 行描述、阐明,这就是概念模型。 (3)数学模型:用来表达生命活动规律的计算公式、函数式、曲线图以及由实验数据绘制 成的柱形图、饼状图等称为数学模型。 理性思维强调能够从不同的生命现象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章末总结 苏教版生物必修1第3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章末总结学案含答案 苏教版 生物 必修 细胞 结构 功能 总结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8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