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 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生物群落的演替,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构成,XUE XI MU BIAO YU HE XIN SU YANG,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1.阐述群落的概念。 2.通过“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培养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 3.归纳概括种间关系,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4.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树立进化与适应观。,NEI RONG SUO YIN,内容索引,新知导学,一、生物群落的概念及构成,答案,1.概念 在 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2.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和表现 (1)组成:群落由一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基础:一个群
2、落中 和 ,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 (3)从赤道到北极依次分布 、温带森林和苔原等不同类型的群落。,同一时间,物种的数目,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热带雨林,3.物种丰富度 (1)概念:一个群落或生态系统中 的多少。 (2)某一地域中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常用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表示。计算公式:DS/lnA(S:物种数目;A: )。 4.统计大型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1)土壤动物:是指一生或一生中某个阶段在土壤中生活,并对土壤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 (2)探究原理 研究土壤动物物种丰富度,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 _(如采集罐、吸虫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确定物种
3、丰富度的 ,表示方法有“很多”“多”“较多”“较少”“少”和“很少”等。,答案,物种数目,样地面积,等级,取样器,(3)探究步骤 选择样地:一般在林下或落叶等 较为丰富的地方采集标本。 确定样方与取样:在采样地随机选取35个样方(50 cm50 cm15 cm),采集样方内的落叶和土壤,将其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用取样器或手捡的方法,放入盛有体积分数为 溶液的采集罐中。 标本鉴定与结果统计:根据有关资料,分拣并鉴定标本,填写表格,估算物种的丰富度。,答案,腐殖质,70%的酒精,归纳总结,比较种群和群落,例1 某校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一个生物群落的调查结果如下表:,该生物群落总面积500 m2,则关于物
4、种丰富度指数的计算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此生物群落物种总数为122种,样地面积为500 m2, 再根据公式:D 即可得出物种丰富度指数为 。,例2 为了对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进行统计,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解析 土壤动物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因此要让土壤动物从上面漏斗中转移到下面的收集瓶中,漏斗中的环境应有光、干燥、高温。对比4个选项,A选项中热光源能同时满足有光和高温两个条件。,答案,解析,易错提醒,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不适合使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的原因:(1)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主要用于研究种群密度,而丰富度是从群
5、落水平上研究动物物种数目的;(2)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二、生物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答案,互利共生,同一资源,捕食,体液、组织,归纳总结,比较各种种间关系,例3 (2017海南,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解析,解析 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
6、,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 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例4 下图中的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请据图回答问题:,(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的对应曲线(填图中序号): A._;B._;C._;D._。,答案,解析,解析 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属于互利共生关系,两者互助互利、难以分开,数量曲线波动近似平行,对应曲线为
7、; 大、小草履虫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属于种间竞争关系,混养在一起后,小草履虫繁殖速率超过大草履虫,具有明显优势,最终大草履虫在竞争中消亡,对应曲线为; 狐与兔属于捕食关系,其数量变化曲线的特点是捕食者数量受被捕食者限制,即兔曲线波动变化在前(b),狐曲线波动变化在后(a),表现为此消彼长,对应曲线为; 细菌与噬菌体为寄生关系,寄生的结果是噬菌体大量增殖,而细菌大量死亡,造成细菌总体数量下降,对应曲线为。,(2)造成现象是由于_ _。,竞争过程中,一种生物最终因缺乏食物、空间而全部 死亡,解析 造成现象是由于竞争导致一种生物最终因缺乏食物、空间而全部死亡。,(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_ _。,寄
8、生生物依赖于宿主生活,寄生关系不像 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解析 因为寄生生物依赖于宿主生活,寄生关系不像竞争关系那样,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答案,解析,核心素养,本题体现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通过建立种间关系的曲线模型,归纳概括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的特点。,方法技巧,(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2)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绝灭);捕食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 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3)竞争曲线看最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2 生物群落的构成ppt课件 生物群落 构成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77wenku.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9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