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选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生物选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生物选修三《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章末检测章末检测(三三)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下列生物不能组成一个种群的是( ) A.某个鱼塘内的不同年龄的鲫鱼 B.寄生在某个 T 细胞内的所有 HIV C.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 D.生活在卧龙自然保护区内的所有大熊猫 解析 一段腐木上的微生物含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不属于同一个物种,不能 组成一个种群。 答案 C 2.下列调查生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不宜采用的是( ) A.灰喜鹊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B.蚜虫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C.蒲公英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进行统计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物种丰
2、富度可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解析 土壤中小动物的数量多、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强,进行丰富度调查时一 般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通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答案 D 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营养、 空间、 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 NtN0t B.一个物种引入新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 K 值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K/2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如果条件适宜,可能呈“J”型增长,后来由于食 物和空间等限制,可能呈“S”型增长,如果
3、条件不适合其生存则可能灭绝。 答案 B 4.种群密度的大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下列现象主要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农业生产中,常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减少害虫的危害 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减少害虫的数量 C.为了维持海洋鱼类的种群密度,在一定的季节进行休渔 D.我国沿海某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剧增,造成一定的社会压力 解析 A 选项体现了死亡率影响害虫种群密度大小;B 选项体现了性别比例对种 群密度大小的影响;C 选项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幼年个体的数量,使种群处于增长 型,体现了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大小的影响;D 选项体现了迁入率对种群密度大 小的影响。 答案 A 5.如图表示某
4、种兔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 3 年时用 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捉 50 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 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 60 只,标志的 20 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 境中的 K 值是( ) A.150 只 B.300 只 C.200 只 D.大于 300 只 解析 题干中关键信息有“种群增长速率”、 “第 3 年”、 “标志重捕法”、 “捕 获未标志的 60 只”、“环境中的 K 值”。依据题干中关键信息可知,在第 3 年 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而此时种群数量应该为 K/2;另外依据标志重 捕法的计算方法可估算出此时种群的数量为
5、50(6020) 20200,由此可知 K 值为 400 大于 300。 答案 D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0 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 7.17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 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 解析 B 选项描述了种群的年龄特征,A、D 选项描述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 选项描述的是种内互助的现象。 答案 C 7.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无 K 值,无种内斗争,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 A 点后种内斗争最为激烈,且增长
6、速率为零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 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 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 NtN0t,其中 代表增长速率 答案 D 8.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C.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解析 种群不仅具有数量特征,还具有空间特征,如均匀分布、集群分布等;在 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由于生物逐渐增多,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增多;种群 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不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D
7、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 地衣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 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解析 在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衣层,这 表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 表明群落又具有水平结构。 答案 A 10.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及演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与垂直分布有关
8、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其食性有关 D.人类的活动可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方向 解析 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其高低错落有致,不能说明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 现象。 答案 A 1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 D.海南岛的气候适宜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 K 值 解析 K 值是指环境对种群的最大容纳量,由于空间和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水稻 种群数量不应超过 K 值。
9、 答案 D 12.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 到 8 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给出 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群落 种 1 种 2 种 3 种 4 种 5 种 6 种 7 种 8 甲 92 4 0 0 1 1 1 1 乙 0 25 20 20 20 5 0 0 丙 0 65 20 10 3 2 0 0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 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10、 解析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 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 A、B 选 项正确;分析群落丙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形,最可能的关系是捕 食关系。 答案 C 13.如图表示鹞鹰攻击不同鸽群时取得成功的概率, 也能表示鸽群防御能力的大小, 请据图分析以下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单独的鸽子比在鸽群中的鸽子被鹞鹰抓住的概率更小 鹞鹰攻击较大的鸽群时,不太容易成功 鹞鹰只攻击单独的鸽子 鹞鹰攻击鸽群成功的比例与鸽子的数量成反比 A. B. C. D. 解析 由图像可知, 鹞鹰在攻击鸽群时, 鸽子数量越多, 鹞鹰
11、取胜的机会就越小, 可见,鹞鹰攻击成功率与鸽群数量成反比。 答案 C 14.广州增城出入境检疫局曾从进口物品中截获入侵红火蚁, 若红火蚁流入境内适 宜的环境中,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其种群增长率曲线将是( ) 解析 入侵物种在入侵地适宜的环境中, 由于缺少天敌等, 刚开始, 种群数量呈“J” 型曲线增长,表达式 NtN0t中,t 为自变量,种群增长率是一个常数。 答案 A 15.如图是一温带地区在初生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 这两条曲线分别表 示( ) A.a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 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a 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a 表示土壤中腐殖质
12、总量,b 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a 表示食肉类的种类数量,b 表示食肉类的生物量 解析 在初生演替过程中,生物总量是逐渐增加的。先驱物种一般是较为低等的 植食性昆虫,但某个阶段的生物种类数量在演替到这个阶段时逐渐增加,由此阶 段向另一个阶段演替时逐渐减少。故选 A。 答案 A 16.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 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 化趋势正确的是( ) 解析 生态系统演替的结果是使不稳定的、生产量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 逐步达到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和光能利用相对稳定的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苏教版 生物 选修 第三 生物群落 演替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