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章末检测章末检测(四四)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1.下列术语中,阐述生态系统的是( ) A.地球上全部生物的总和 B.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C.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D.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解析 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环境中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答案 D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 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解析 生产者包括进行光合作用
2、的绿色植物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它们都 属于自养型生物。 答案 D 3.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成分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解析 生产者能将无机自然界中的无机物转化为体内的有机物。分解者能将动植 物遗体、排泄物等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自然界中。 答案 D 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图中食物网共有 4 条食物链 蛇处于多个不同营养级 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总能量大于蝗虫
3、可利用总能量 A. B. C. D. 解析 生物群落由该地域所有生物构成,错误;图中有 4 条食物链:大麦蝗 虫青蛙蛇、大麦蝗虫蜘蛛青蛙蛇、狗尾草蝗虫青蛙蛇、狗尾 草蝗虫蜘蛛青蛙蛇,蛇处于第四、五营养级;青蛙捕食蜘蛛,二者又同 时捕食蝗虫,又为竞争关系;青蛙与蜘蛛利用的能量来自蝗虫,蝗虫利用的能量 来自大麦和狗尾草,蝗虫所含能量少于大麦和狗尾草。 答案 B 5.某生态系统中有 a、b、c、d 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 abc,d 为分解者,下 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 b 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的甲表示 b 的同化能量,乙表示 b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4、B.蘑菇可参与丁过程 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 2值 D.图中 d 的能量不全部来自 b 生物 解析 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 种群数量一般处于 K 值;b 摄入量为 其同化量和粪便量之和, 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 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 发育和繁殖;d 表示分解者,丁过程表示分解者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蘑 菇可参与此过程;d 的能量可来自于 b 的粪便,而此部分属于上一营养级 a 的能 量。 答案 C 6.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 A、B、C、D 的能量之和 B.信息传递仅发生在
5、A、B、C、D、之间 C.此图不能完整地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 D.B 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一定比 A 营养级中的少 解析 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 A; 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 A、 B、 C、 D 之间, 还能与无机环境之间发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此图不能 完整表示出该生态系统的结构;B 营养级中的生物个体数目不一定比 A 营养级中 的少,如大树与蚜虫。 答案 C 7.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D.物种多样性上升 解析 水稻田中的杂草与水稻为竞争关系,当杂草全部清除
6、掉后,能量更多的流 向水稻,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水稻害虫的密度将增加,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 基本不变,物种多样性不易确定。 答案 C 8.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 1、2、3 分别代表 第一、二、三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该金字塔相符( ) 草 树 昆虫 兔 鸟 狼 A. B. C. D. 解析 生物数量金字塔一般是正立的,但有时也有例外,像树、虫和鸟之间就符 合该图的关系。 答案 C 9.如图为碳循环的主要途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 B 能实现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转化 B.由 BCD 能量传递效率是变化的 C.B、E 是实现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沟通
7、的关键环节 D.B、C、D 被 E 食用而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解析 A 是无机环境,B 是生产者,C、D 都是消费者,E 是分解者。实现光能转 化成电能,再转化成化学能的是生产者;能量传递的效率是 10%20%,每两个 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不同的;B 和 E 是连接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关键环 节;B 是第一营养级,C 是第二营养级,D 是第三营养级,E 不参与食物链的 形成。 答案 D 1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 B.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C.碳元素在生态系统内循环的主要形式是 CO2和碳水化合物 D.
8、生物圈在物质上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解析 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它与能量流动是密不可分的, 碳以 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碳水化合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再 以 CO2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生物圈在能量上是不能自给自足的,但在物质上是 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答案 C 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真核生物,所有的分解者都是微生物 B.所有的生产者都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 C.有的分解者是原核生物,有的分解者是真核生物 D.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只能是生产者或分解者 解析 蓝藻和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9、,它们都是原核生 物; 部分动物如蚯蚓和蜣螂等营腐生生活, 是分解者, 但不属于微生物, A 错误; 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制造有机物的,B 错误;光合细菌和 化能合成细菌属于生产者, 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 D 错误。 答案 C 12.有关右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 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 物质和能量 B.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 3 条食物链 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解析 在物质循环中, 生产者与无
10、机环境之间是相互的, 即生产者既能吸收 CO2, 又能释放 CO2,生产者属自养型生物;若表示食物网则甲为生产者,丁为最高营 养级,共有 4 条食物链;在群落中所有生物都有物质会流向分解者,所以若该图 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答案 B 13.我国北方处于稳定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其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和字母分 别表示碳元素的传递方向和转移量。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夏季,abce B.秋季,efcf 解析 我国北方的夏季昼长夜短, 气温较高, 生产者同化作用占优势, 生长较快, 因此 abce;在秋季,植食性昆虫的遗体、残枝败叶相对增多,动物粪便增 多, 而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相对稳定
11、, 由于气温变低, 土壤中的微生物代谢变缓、 繁殖变慢,因而 efg;在冬季,动物呼吸作用加强以维持体温,即 d 增大,而 动物可摄入的有机物相对减少,即 c 减少,可能的关系是 dfc。 答案 A 14.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由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甲乙丙丁,其中甲是 自养型生物。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能量分别为 a、 b、 c、 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甲从无机环境中获得的能量肯定大于 a B.若 b0.2a,此生态系统可能会受影响 C.甲单一个体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在四种生物中最多 D.这四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一个自然生态群落 解析 甲即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
12、太阳能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 定的能量去向: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因此甲从无机 环境获得的能量大于 a;当 b0.2a 时,该生态系统能量供应不足,会遭到破坏; 仅由生产者、消费者不能构成群落,还需分解者;第一营养级种群中一个个体所 含有机物总量不一定最多,如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某个浮游植物所含能量可能少于 其他营养级的单个生物所含能量。 答案 AB 15.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发现在水稻分蘖期间, 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晒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 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农民拔草
13、、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提高土壤肥力,实现能量高效利用 解析 拔草减少了竞争者,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治虫是使能量更多的留在本 营养级中;由于水稻田中施肥,含有较为丰富的营养物质,排水后可能对其他水 体造成污染;搁田使水分减少,根向土壤深处寻找水分,有利于根的生长;焚烧 秸秆不利于能量的有效利用。 答案 ABC 16.下面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以两种呼吸方式将碳返回无机环境中 B.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 C.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
14、一定会导致生态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的降低 D.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必不可少的成分 解析 并不是所有生物都有两种呼吸方式;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 性高;食物链中生物种类的增加,也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利用率;生产者 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 答案 B 17.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 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章 生态系统的稳态 章末检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 生态系统 稳态 检测 试卷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2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