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2讲 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2讲 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2讲 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42 讲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纲要求 1.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运用 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 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 4.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 和方法。5.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6.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7.从生物材料中提取 某些特定的成分。8.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一考点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制作原理与发酵条件 项目 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菌种来源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变酸酒表面的菌膜 发酵过程 有氧条件下,酵
2、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 繁殖: C6H12O66O26H2O 酶 6CO2 12H2O能量;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 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6H12O6 酶 2C2H5OH2CO2能量 氧气、糖源充足时:C6H12O6 2O2 酶 2CH3COOH2CO22H2O 能量;缺少糖源、氧气充足时: C2H5OHO2 酶 CH3COOHH2O 能量 温度 一般酒精发酵 1825 ,繁殖最适为 20 左右 最适为 3035 条件 前期:需氧,后期:无氧 需要充足的氧气 时间 1012 天 78 天 2.制作流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果酒 果醋 (1)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 (
3、2)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高于果醋发酵温度( ) (3)在果酒发酵后期拧开瓶盖的间隔时间可延长( ) (4)在家庭中用新鲜葡萄制作果酒时,需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 (5)在制作果酒、果醋时,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 (6)利用葡萄发酵产生果酒的后期,加入醋酸菌即可产生醋酸( ) 如图为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实验装置图,据图分析: (1)甲、乙、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 通入空气(氧气)、排气、取样(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2)图中发酵瓶中葡萄汁的量是否恰当?为什么? 提示 不恰当,因为葡萄汁的量不能超过发酵瓶体积的 2/3,而且不能将排
4、气口淹没。 (3)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时,无论是利用糖源还是酒精,甲都需要打开,请说明原因。 提示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发酵过程中始终需要氧气,如果氧气中断则会引起醋酸菌的死 亡。 (4)果酒搁置时间过久为什么会有酸味? 提示 醋酸菌在缺乏糖源时,可以将酒精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命题点一 果酒、果醋制作原理的理解 1.(2019 西安调研)如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和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 B.过程和都发生在酵母菌细胞的线粒体中 C.过程和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D.过程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 答案 C 解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
5、均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物是丙酮酸,而丙 酮酸产生乙醇只能发生在无氧呼吸过程中,A、B 项错误;过程属于有氧呼吸第二、三阶 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是制作果醋的过程,需醋酸菌参与,醋酸菌是一种好氧 细菌,因此过程也需要氧气参与,C 项正确;制作果酒时,最适温度为 1825 ,而制 作果醋时,最适温度为 3035 ,D 项错误。 2.果酒是以新鲜水果或果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配制而成的,酒精度为 7%18%。在 果酒的基础上继续发酵可得到果醋。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 B.在果酒制作过程中要定期拧松瓶盖排放 CO2 C.传统
6、的葡萄酒制作一定需要人工接种菌种 D.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将瓶装满 答案 B 解析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果醋的制作由醋酸菌完成,A 错误;在果酒制作过程中, 定期排放 CO2,避免容器内压力过大,B 正确;传统的葡萄酒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 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C 错误;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1/3 的空间,D 错误。 命题点二 果酒、果醋制作的过程和装置分析 3.(2018 海南,30)葡萄酒是葡萄汁经酵母菌发酵而成的。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如图所 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 X 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与乙装置相比, 用甲装置酿制葡 萄酒
7、的优点是_ _(答出两点即可)。 (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时, 要留有约 1/3 的空间, 这种做法的目的是_ _(答出两点即可)。 (3)某同学若用乙装置进行发酵,并设置两个不同处理组(乙 A 和乙 B),乙 A 装置中保留一定 量的氧气,乙 B 装置中没有氧气。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乙 A 和 乙 B 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及乙 A 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趋势,如曲线图所示。 图中曲线、依次表示_、_、_含量的变 化趋势。 (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_生物;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 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 答案 (1)不需要开盖放气; 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
8、杂菌污染 (2)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 氧气;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 (3)乙 A 中的氧气 乙 B 中的酒精 乙 A 中的酒精 (4)兼 性厌氧 异养 解析 (1)试管中的 X 溶液有助于维持甲装置的瓶中气压相对稳定, 与乙装置相比, 用甲装置 酿制葡萄酒的优点是不需要开盖放气;避免了因开盖引起的杂菌污染。(2)葡萄汁装入甲装置 时,要留有约 1/3 的空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防止发酵 旺盛时汁液溢出。(3)分析题意可知,图中曲线、依次表示乙 A 中的氧气、乙 B 中 的酒精、乙 A 中的酒精含量的变化趋势。(4)从细胞呼吸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
9、从同化作用的类型看,酵母菌属于异养生物。 考点二考点二 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腐乳和泡菜的制作 1.腐乳的制作 (1)制作原理 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脂肪酶等,可分解有机物。 蛋白质 蛋白酶 氨基酸小分子的肽。 脂肪 脂肪酶 甘油脂肪酸。 (2)制作流程 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直接接种或利用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加盐腌制 方法:逐层加盐,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近瓶口表面铺厚些 作用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以 免过早酥烂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 败变质 加卤汤装瓶 酒: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使腐乳具有独 特的香味 香辛料:调味、防腐杀菌 密封腌制 用酒精灯对瓶口灭菌后密封 微生物产生的
10、酶继续进行发酵 2.泡菜的制作 (1)菌种来源:附着在蔬菜上的乳酸菌。 (2)制作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反应式:C6H12O62C3H6O3。 (3)制作流程 归纳总结 传统发酵技术中四种常用菌种的比较 项目 酵母菌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生物学分类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发酵条件 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 一直需氧 一直需氧 无氧 生长适宜温度 1825 C 3035 C 1518 C 室温 生产应用 酿酒、发面 酿醋 制作腐乳 制作酸奶、 泡菜 1.判断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 (1)制作腐乳的菌
11、种只有毛霉( ) (2)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 (3)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加入香辛料既能调节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作用( ) (5)在腐乳制作过程中,盐的用量要适宜,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 12%左右( ) 2.判断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 (1)泡菜制作的菌种主要是醋酸菌( ) (2)制作泡菜时,盐水煮沸后可以立即使用( ) (3)泡菜坛的选择、发酵过程中坛沿要注满水都有利于泡菜的无氧发酵( ) (4)泡菜的制作前期需要通入氧气,后期应严格保持无氧条件( ) (5)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12、 ) 下图是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的变化规律,据图分析: (1)从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和条件变化分析,乳酸菌呈现这种变化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发酵初期以不产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在 该时期利用氧气,产生了无氧环境,乳酸菌开始活动;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 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乳酸菌活动增强;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 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 (2)乳酸含量开始很低,中后期急剧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发酵初期有氧气,乳酸菌活动较弱,中后期氧气含量减少,乳酸菌大量繁殖,乳酸的 量迅速积累。 (3)分析亚
13、硝酸盐的含量变化的原因。 提示 发酵初期,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 逐渐增加;后期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 量下降。 命题点一 腐乳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分析 1.(2018 芜湖调研)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腐乳调味 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 C.毛霉的主要作用是分解脂肪和淀粉 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 答案 B 解析 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影响腐乳发酵,控制发酵的温度主要有利于毛霉等微生物的生 长和腐乳发酵,A 项错误;香辛料和料
14、酒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防腐作用,B 项正确; 毛霉的主要作用是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C 项错误; 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是毛霉产生的,毛霉属于真菌,D 项错误。 2.腐乳是我国民间传统发酵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易于消化。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 (2)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 甘油、 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有_ _。 参与这些物质变化的酶有_。 (3)腐乳的制作过程中需加盐腌制,那么用盐腌制的目的是_ _ _。 要控制盐的用量,因为_ _。 (4
15、)在腐乳的制作中,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12%左 右的原因是_ _。 答案 (1)毛霉 毛霉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2)蛋白质小分子的肽、 氨基酸, 脂肪甘油、 脂肪酸 蛋白酶、 脂肪酶 (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 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 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 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4)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 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解析 (1)在腐乳的制作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毛霉为真核生
16、物,乳酸菌为原核生 物,毛霉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毛霉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腐乳的制作主要是 利用了毛霉等真菌,因为毛霉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它们能将大分子物质水解成小分子物 质,从而易于吸收。与此有关的物质变化有蛋白质小分子的肽、氨基酸,脂肪甘油、脂 肪酸。 (3)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用盐腌制的目的是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加盐还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但要控 制盐的用量,因为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 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4)在腐乳的制作中,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 12
17、%左右,若 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若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 能导致豆腐腐败。 命题点二 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分析 3.(2018 北京海淀区高三二模)利用卷心菜发酵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乳酸菌、酵母菌细胞数量 和 pH 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和乳酸菌均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发酵初期乳酸菌建立了明显的菌种优势 C.前 6 天 pH 下降主要由乳酸菌代谢引起 D.发酵中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增殖 答案 A 解析 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 错误;根据曲线图中乳酸菌 和酵母菌的数量变化曲线对比分析可知,发酵初期
18、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所以乳酸菌成为了 明显的优势菌种,B 正确;结合曲线图分析,前 6 天,由于乳酸菌远多于酵母菌,其产生的 乳酸会降低培养液的 pH,C 正确;由于整个发酵过程都是在无氧环境条件下进行的,在发酵 中期,酵母菌明显增多,酵母菌增多只能是通过无氧呼吸增殖,D 正确。 4.(2015 广东,29)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 潜在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下图。 (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 乳酸菌发酵第一阶段的产物有_。 (2)据题图,与第 3 天相比,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_;
19、pH 值呈下降趋势,原因是_。 (3)该小组得到一株“优选”乳酸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活力比普通乳酸菌高 5 倍),拟参照资料 的实验方案和食盐浓度(4%10%), 探究与普通乳酸菌相比用“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过程中亚 硝酸盐含量的高低,并确定其最适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结果记录表,并推测实验结论。 答案 (1)隔绝空气,创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菌发酵 丙酮酸、H、ATP (2)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增多 (3)两种乳酸菌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表 乳酸菌类型及食盐浓度 亚硝酸盐 含量(mg/kg) 发酵时间(天) 普通乳酸菌 “优选”乳酸菌 4% 5% 10% 4% 5%
20、 10% 1 2 3 10 推测实验结论:与普通乳酸菌相比,“优选”乳酸菌制作泡菜时,相同条件下产生的亚硝酸 盐含量低。 考点三考点三 酶的研究及应用酶的研究及应用 1.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1)果胶酶的组成和作用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果胶酶能够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 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 提高出汁率, 并且使果汁变得澄清。 (2)酶的活性及影响因素 酶的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可用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影响因素:温度、pH 和激活剂等。 (3)探究影响果胶酶催化作用因素的实验设计 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
21、度,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置一系列的 pH 梯度,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置不同浓度的果胶酶,探究果胶酶的最佳用量。 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加酶种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 (2)作用原理:将大分子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纤维素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提高洗衣粉的去 污能力。 (3)实验设计(用对应数字填写下表) 探究内容 自变量 无关变量 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不同类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洗衣粉的种类 污染物的种类 洗衣粉的用量 反应温度 搅拌时间 布料 质地 3.酶和酵母细胞的固定化 (1)常用的几种固定方式 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苏教版高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第42讲 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 2020 年苏教版 高中生物 一轮 复习 42 技术 食品 加工 及其 他方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