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专项复习卷
《高考化学《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专项复习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专项复习卷(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Br-80 Ag-108 I-127 Ba-137 第第卷卷 (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040 分分) ) 一、一、 选择题选择题( (本题共本题共 20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求的题目求的) ) 1下列有关实验仪器的使用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发皿和烧杯均
2、可用于加热 B为减少仪器使用而带来的误差,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可用温度计兼做搅拌棒 C配置 1L0.1molL 1NaCl 溶液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取 5.85gNaCl D测定溶液中草酸含量时,用碱式滴定管盛装 KMnO4标准液进行滴定操作 【答案】A 【解析】A 项,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烧杯垫上石棉网也可用于加热,A 正确;B 项,温度计不能当做 搅拌棒使用,B 错误;C 项,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 0.1g,C 错误;D 项,KMnO4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管, 不能用碱式滴定管盛装,D 错误;故选 A。 2针对下列实验现象表述不正确 的是( ) A用同一针筒先后抽取 80 mL 氯气、20
3、 mL 水,振荡,气体完全溶解,溶液变为黄绿色 B在表面皿中加入少量胆矾,再加入 3 mL 浓硫酸,搅拌,固体由蓝色变白色 C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再滴加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 D将点燃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镁条剧烈燃烧,有白色、黑色固体生成 【答案】A 【解析】A 项,氯气可溶于水,在常温时,1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2 体积氯气,因而 20mL 水大约能溶解 40mL 氯气,气体大约剩余 40mL 未溶解,A 项错误;B 项,胆矾指的是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其显蓝 色,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CuSO45H2O 变为 CuSO4,CuSO4为白色固体,B 项正确
4、;C 项,双氧水将 SO2氧化, 离子方程式为 H2O2+SO2 =SO4 2-+2H+,氯化钡溶液中 Ba2+与 SO 4 2-生成 BaSO 4白色沉淀,C 项正确;D 项,将点燃 后的镁条伸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 为白色固体,C 是黑色固体,D 项正确。故选 A。 3下列有关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与使用操作的叙述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名称 250 mL 容量瓶 长颈漏斗 酸式滴定管 冷凝管 图形 用途 与使用 操作 配制 1.0 molL 1 NaCl 溶液,定容时仰 视刻度线, 则配得的溶 液浓度大于 1.0 molL 1 用酒精萃取碘
5、 水中的碘,分 液时,碘层需 从下口放出 可用于量取 10.00 mL 高锰 酸钾溶液 蒸馏实验中将蒸 气冷凝为液体 【答案】C 【解析】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溶液体积偏大致使溶液的浓度偏低,A 项错误;B 项为分液漏斗,错误;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C 项正确;蒸馏实验中水从下口进上口出,D 项错误。 4 NaOH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时, 需经过 NaOH 溶液的配制、 基准物质 H2C2O42H2O 的称量以及用 NaOH 溶液滴定等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图 A 图 B 图 C 图 D A用图 A 所示的方法转移 NaOH 溶液到容量瓶中 B用图 B
6、所示的装置准确称得 0.157 5 g H2C2O42H2O 固体 C用图 C 所示的操作排除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 D用图 D 所示的装置,用 NaOH 待测液滴定 H2C2O4溶液 【答案】C 【解析】A 项,移液应用玻璃棒引流。B 项,托盘天平至多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称量 0.157 5 g 的物质应用分析天平。C 正确。D 项 NaOH 溶液应放在碱式滴定管中,而图示是酸式滴定管,错误。 2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 Cu 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并加热,反应后再加入水,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7、CuCl2的生成 C将 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 CuCl2固体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答案】D 【解析】A 项,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正确的操作应该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取一定量的反应 液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A 错误;B 项,应该用红热的铜丝,B 错误;C 项,Cu 2水解,加热 CuCl 2溶液不能 得到 CuCl2固体,C 错误;D 项,铜绿溶于盐酸而铜不溶于盐酸,故可用盐酸除去铜器表面的铜绿,D 正确。 故选 D。 5为测定镀锌铁皮锌镀层的厚度,将镀锌皮与足量盐酸反应,待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取出,洗涤, 烘干,称重。
8、关于该实验的操作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判断正确的是( ) A.铁皮未及时取出,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B.铁皮未洗涤干净,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烘干时间过长,回导致测定结果偏小 D.若把盐酸换成硫酸,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答案】C 【解析】产生的气泡明显减少时,表明锌反应完,若这时铁皮未及时取出,则铁溶解,会导致测定结 果偏大,A 错误;铁皮未洗涤干净(表面吸附杂质),烘干时间过长(铁被氧化),则剩余物的质量偏大,导致 测定结果偏小,B 错误;C 正确;D 项对结果无影响,错误。 6下列有关实验误差分析中,错误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中,盛装待测液的锥形瓶没有用待测液润洗,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用容量
9、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C用润湿的 pH 试纸测某溶液的 pH,测定结果不一定有误差 D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将碱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所测中和热值偏低 【答案】B 【解析】A 项,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无需用待测液润洗,正确;B 项,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液面低于刻度 线,V偏小,c(B)偏大,错误;C 项,用润湿的 pH 试纸测溶液的 pH 时,相当于把原溶液稀释,中性溶液中 加水 pH 不变,正确;D 项,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若将碱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会造成热量的散失,导致 所测中和热值偏低,正确。 7已知 Ag2CrO4是砖红色沉淀,下列滴定反应中,指示剂使
10、用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准 FeCl3溶液滴定 KI 溶液,选择 KSCN 溶液 B用 I2溶液滴定 Na2SO3溶液,淀粉作指示剂 C用 AgNO3溶液滴定 NaCl 溶液,Na2CrO4作指示剂 D用 H2O2溶液滴定 KI 溶液,淀粉作指示剂 【答案】D 【解析】A 项,铁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碘单质,KSCN 溶液遇铁离子显红色,当溶液显 红色时,说明碘离子反应完全,达到滴定终点,正确;B 项,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当溶液显蓝色时,说明 亚硫酸根离子已经被碘单质充分氧化,碘单质剩余,达到滴定终点,正确;C 项,Ag2CrO4是砖红色沉淀,当 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时,待测液中的氯
11、离子被充分沉淀,银离子剩余,正确;D 项,待测液中的碘离子被双 氧水氧化生成碘单质,淀粉显蓝色,即开始滴定就出现蓝色,蓝色加深,碘离子反应完全时,蓝色不再加 深,但是不易观察,不能判断滴定终点,错误。 8有关实验方法及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少量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溶液中一定不含有 K + B取 1 3 5mL0.1mol L FeCl 溶液,向其中加入1mL0.1 1 mol L KI 溶液,通过检验 Fe 3+的存 在来说 明该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C把分别研磨后的 20g 22 Ba(OH)8H O 和 4 10gNH Cl晶体混合,用玻璃棒搅拌充
12、分反应,反 应 混合物的温度会明显下降 D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有白色浑浊出现,则说明原溶液中 存在 SO4 2- 【答案】C 【解析】A 项,观察 K 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操作和现象不能说明是否含钾离子,选项 A 错误; B 项,氯化铁过滤,应检验碘离子说明反应的限度,而不能检验验 Fe 3+的存在,选项 B 错误; C 项, 混合发生吸热反应,则混合物的温度会明显下降,选项 C 正确; D 项,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原溶液中不 一定存在 SO4 2-,选项 D 错误; 故选 C。 9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13、A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 I 的 Cl 2 D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 I 后的 Cl 2尾气 【答案】B 【解析】灼烧应在坩埚中进行,A 项错误;海带灰浸泡液通过过滤可得海带灰和滤液,B 项正确;浓 HCl 与 MnO2反应制备 Cl2时需要加热,C 项错误;Cl2在饱和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小,应用碱液吸收,D 项错误。 10测定 Cu(NO3)2nH2O 的结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肯定不可行的是( ) A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 CuO B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 Cu(NO3)2 C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
14、D称量样品加 NaOH过滤加热冷却称量 CuO 【答案】B 【解析】Cu(NO3)2受热易分解,其分解反应为:2Cu(NO3)22CuO+4NO2+O2。A 项,称量样品加热 冷却称量 CuO,根据硝酸铜分解的方程式以及氧化铜的质量可测定 Cu(NO3)2nH2O 的结晶水含量,故 A 正确;B 项,因硝酸铜易分解,称量样品加热无法恰好使结晶水合物恰好分解为硝酸铜,故 B 错误;C 项, 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根据水的质量以及结晶水合物的质量可以 求解,故 C 正确;D 项,称量样品加 NaOH 将硝酸铜转化为氢氧化铜,过滤加热氢氧化铜分解生成氧 化铜冷却称量 C
15、uO,根据铜原子守恒求解无水硝酸铜的质量,据此求解结晶水含量,故 D 正确;故选 B。 11下列各实验的原理、操作、现象和结论均完全正确的是 A证明某红棕色气体是溴蒸气还是 NO2,可用 AgNO3溶液检验,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B将点燃的镁条迅速投入到集满 C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镁条在集气瓶底部继续燃烧 C实验室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时,选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D向盛有 5mL 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 23 滴稀溴水,边加边振荡,立即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答案】A 【解析】A 项,AgNO3与 HNO3、NO2、NO 均不反应,而可以与溴溶于水后少量电离产生的 Br 迅速反应生
16、成 黄色沉淀,反应极为灵敏,是鉴定溴的常用方法;故 A 正确;B 项,应该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满 CO2 的集气瓶中,不能直接投入集气瓶,否则燃烧放出的大量热会导致集气瓶炸裂故 B 错误;C 项,用氢氧化钠 溶液滴定醋酸溶液是强碱滴定弱酸的中和滴定,在等当量点(等当点)时,溶液略带碱性(因为此时醋酸已被 完全中和,但生成的醋酸钠要被水解而产生醋酸和氢氧化钠,醋酸微弱电离而氢氧化钠强烈离解使液略显 碱性),因此要用变色范围在 pH 8.0-10.0 之间的酚酞作指示剂,而石蕊指示剂变色范围是 pH5.0-8.0,甲 基橙的变色范围是 pH3.1-4.4,都不适合。故 C 错误;D 项,生成的三
17、溴苯酚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中,故 D 错 误;故选 A。 12下列有关对定量实验误差分析正确的是 A中和热测定实验中,缓慢地将 NaOH 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测定结果无影响 B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测定结果无影响 C测定溶液 pH 的实验中,用干燥 pH 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 pH 测定结果无影响 D现需 90 mL 1.0 mol/LNaOH 溶液,称取 3.6 g NaOH 固体配制 溶液浓度偏低 【答案】D 【解析】A 项,缓慢地将 NaOH 溶液倒入测定装置中,会使热量损失,造成中和热测量数值偏小,故 A 错 误;B 项,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后,不能用待测润洗,否则待测液的物质的量
18、增加,滴定时标准液所用体积增 加,导致测定结果偏大,故 B 错误;C 项,新制氯水中含有次氯酸,能漂白 pH 试纸,不可用 pH 试纸测定新 制氯水的 pH,故 C 错误;D 项,实验室没有 90mL 容量瓶,配制 90mL 1.0molL -1NaOH 溶液,需要选用 100mL 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L0.10L=0.1mol,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40g/mol0.1mol=4.0g,称取 3.6gNaOH 固体配制,溶质偏小,溶液浓度偏低,故 D 正确。故选 D。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1)将镁粉投入冷水中,未见
19、任何现象; (2)将镁粉投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色; (3)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4)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粉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正确的是( ) A镁粉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镁粉只与溴水中的酸反应 C产生极少量的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在水的催化下与溴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A 项,根据实验将镁粉放入液溴中,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知:镁粉不会直接与溴水中的溴 反应,A 错误;B 项,根据实验将镁粉放入溴水中,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说明镁粉只与 溴水中的部
20、分酸反应,但是溴水的颜色褪去,说明溴单质参与了反应,B 错误;C 项,根据实验将镁粉投 入冷水中,未见任何现象可知:镁粉与冷水不能发生反应,C 错误;D 项, 根据实验向含足量镁粉的液 溴中滴加几滴水,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可以知道:镁粉和溴单质的反应需要在水的催化下进行,D 正 确;故合理选项是 D。 14 “封管实验”具有简易、 方便、 节约、 绿色等优点, 观察下面四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时,上部汇集了固体 NH4Cl,说明 NH4Cl 的热稳定性比较好 B加热时,、溶液均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 C中,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
21、浸泡在冰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 D四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 【答案】C 【解析】加热时 NH4Cl 分解为 NH3和 HCl,在封管上部遇冷 NH3和 HCl 又化合成 NH4Cl,说明 NH4Cl 的热 稳定性差,故 A 项错误;加热时溶液变无色,冷却后变为红色,加热时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变为无 色,故 B 项错误;由于 2NO2N2O4为放热反应,浸泡在热水中的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深,浸泡在冰水中的 容器内气体颜色变浅,故 C 项正确;封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故 D 项错误。 15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用如下实验可检验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含量通常以
22、 1 kg 样品中含 SO2的质量计算;所加试剂均足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样品 稀H2SO4,边通N2边煮沸 气体 A H2O2溶液 含 H2SO4 NaOH溶液 中和液 A亚硫酸盐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是防腐、抗氧化 B反应中通入 N2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 C测定样品质量及中耗碱量,可测定样品中亚硫酸盐含量 D若仅将中的氧化剂“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对测定结果无影响 【答案】D 【解析】样品中加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硫,通氮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从溶液中全部赶出,得到气体 A 为 氮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气体,通入双氧水中,二氧化硫被氧化成硫酸,再用氢氧化钠中和得到的中和液含 有硫酸钠
23、。亚硫酸盐有还原性,可以防止食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起到了防腐、抗氧化作用,故 A 项正 确;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反应中通入 N2的作用是将生成的气体全部赶出,故 B 项正确;根据中耗碱 量可以计算出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利用硫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硫的质量,结合样品的质量可求得样品 中亚硫酸盐的含量,故 C 项正确;H2O2溶液替换为碘水,如果碘过量,碘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无法根据氢 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确定生成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故 D 项错误。 16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 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证明该溶液一定为钠盐溶液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专项复习卷 2020年高考化学实验专项复习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