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中唐诗歌流派很多,创作数量最多,由于战乱,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陷入无法摆脱 的危机,冷酷的现实使诗人们倾向于冷静的观察和思考,诗歌创作转向现实主义的道路,诗 歌多反映民生疾苦。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 得以发展。对于中晚唐诗歌的鉴赏,设题时诗歌的风格和思想内容是重点。 本单元的作品都选自“中唐”和“晚唐”。安史之乱后,社会矛盾复杂尖锐,诗歌创作 中的现实主义潮流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局面。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张籍等更继承杜甫的 传统,进一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了新乐府运动。他们的新乐 府诗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残酷剥削,对人民
2、的深重疾苦表示同情,对国势的削弱也 深感不安。他们的诗在当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除了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外,中唐时期 诗歌的风格流派比盛唐更多了。大历年间的山水诗和边塞诗,都是盛唐诗风的余响;韩愈、 孟郊以横放杰出的诗笔,开创了奇险生新的新风格;而李贺则以秾丽的色彩,出人意料的想 象,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苦闷和追求;刘禹锡、柳宗元借山水以抒幽愤,有独到的成就。 晚唐诗歌随国势的衰危动乱, 风格面貌有很大变化。 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 皮日休、 杜荀鹤等人继承新乐府传统, 反映民生疾苦, 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缺乏艺术创造性, 影响不大。在诗坛上占据显要地位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人称“小李杜”
3、,他们具有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慨于盛世之不再,诗中充满了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李商隐写诗善于用典;杜牧 的诗出语警拔、含意深远,常带有史论色彩,这些对后世诗歌的发展都有较大影响。 第第 7 课课 白居易诗四首白居易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思想。 2.了解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思想内容, 了解 新乐府运动。3.体会白居易诗歌高超的艺术性。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 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 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白居易 时难年饥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
4、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意解读 这是白居易的一首望月抒怀之作。 全诗处处紧扣题意, 首句仅用“时难年饥”四字就把当时因叛乱造成的民生凋敝、 时局 动荡的状况揭示出来, 因为动乱, 祖先遗留下的一点家产也没有了, 兄弟们不得不四处流浪, 四海为家。这两句借白氏家庭一家的不幸,表现出整个时代的不幸。因此三、四句所表现的 田园荒芜,骨肉兄弟颠沛流离的悲惨场面,既是实写诗人一家的不幸,又是表现整个战乱给 全体黎民百姓造成的灾难。以小见大,虚实结合,高度概括而又深刻地揭示了战乱给人民带 来的灾难和痛苦。 后两联触景伤情,写诗人想到兄弟姐妹分居五处,一个个就像离群的孤雁,形影相吊。 紧接着写兄弟失散既如离
5、群的孤雁那样孤苦无依,又像离根之飞蓬,飘摇不定,进一步揭示 出战乱的祸害深重。同时也是首句“时难年饥”的极好注脚。诗人出以口语,看似轻松客观 地记述当时的印象,实则沉痛之极。因此末句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诗人自己在看月,想象着失散的亲人此时也在看月,他们对着同一个月亮思念故乡,也彼此 怀念。圆圆的月亮本来是团圆的象征,失散的兄弟见到它却更易牵动思念之情。类似的意境 就像杜甫因安史之乱被困长安时所写的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诗人自 己对着月亮思念着远方的妻子,想象着妻子也在家中对着月亮想念他。 名句识记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考点演示 请你简要分析一下本
6、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 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 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都能道 出的真实情感。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 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祖上迁居下邽(今 陕西渭南东北),生于新郑(今属河南)。贞元十六年(800)登进士第,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 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忠州、 杭州、 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 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诗歌
7、创作的主要倡导者。 受历代乐府诗歌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的 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指斥时弊, 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与元稹交厚, 世称“元白”。 并且由于白居易诗歌语言浅近、 平易, 形成了一个通俗诗派,后世对其诗风的认识往往与元稹并提,有“元轻白俗”的评价。晚年 居洛阳与刘禹锡唱和颇多, 世称“刘白”。 一生有诗近 3 000 首, 自分为讽喻、 闲适、 感伤、 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 、 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 、 琵琶行为 代表。 二、写作背景 轻肥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冬天到元和四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
8、区,受 了严重的旱灾,广大百姓衣食无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食人”的惨剧。当时白居易刚 刚担任左拾遗一职, 看到旱情严重、 民生疾苦, 而朝廷的权贵、 宦官们却及时行乐, 过着“乘 肥马,衣轻裘”的奢侈生活。白居易在悲愤之余,提笔写下这首诗。 花非花 这首诗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没有介绍其背景,作者于何时、在何种情况下所写不详,但从 诗的内容与风格看, 当属白居易后期作品, 旨在表现对某种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或 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杜陵叟 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的冬天到元和四年的春天,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周边地区,遭 受了严重的旱灾。白居易是在元和三年刚刚担任左拾遗一职的,此时上书力陈旱
9、情严重,民 生疾苦,请求朝廷能够及时认真地“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白居易的一番忠诚打动了宪宗皇帝,他不但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一道“罪己诏”。 没想到,这一切到头来却成了一场闹剧,受灾的老百姓并没有从中得到任何恩赐与救济,免 除租税的诏书竟成了一纸空文。白居易在悲愤之余,忍不住提笔写了新乐府 杜陵叟 。 问刘十九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遭权贵诬陷,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白居易在严酷的政治斗争 中消沉起来,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与其朋友嵩阳处士刘珂来往密切,写下了不少反映这种 生活的诗作, 问刘十九就是其中一首。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朱绂 (f )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7课 白居易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