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1 课课 咏物诗四首咏物诗四首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的手法。 2.分析咏物诗中寄寓着的诗人情 志和说明的道理。3.掌握对比、衬托手法。 山园小梅 林 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意解读 此诗为作者隐居西湖孤山时所作。 诗开篇便直写诗人对梅花的赞赏: 当严冬 尚未全退, 春风尚未来到之际, 早被寒风冬雪摇落的百花尚未开放, 艳丽的梅花却迎风怒放, 以其明丽的风姿竟把小园风光占尽了。 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 写出了梅花独特的生 活环境、非同凡响的性
2、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这一联明写梅花,实是暗喻作者远离名利、超 然物外的清高品格。 三、 四句是对梅花的具体描绘。 “疏影横斜”, 写梅花稀疏错落的姿态; “暗香浮动”,写梅花清幽芬芳的神韵;再加上黄昏月下、清澈水边的映照反衬,愈发突出 了梅花的上述个性和特点。 所以这两句为千古咏梅绝唱, 一直为后人称颂。 这一联特别出名, “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吟咏梅花的词调名(这两种词调名创自宋代词人姜 夔),足见其对后世影响之大。第五、六句用拟人手法,是说白鹤因爱惜梅花,每次要从枝 头飞下, 还要偷看梅花几眼; 花间的蝴蝶如果知道梅花如此美丽清高, 定会喜欢得失魂落魄。 以上三联, 先写胸中
3、之梅, 次写眼中之梅, 作者的感情早已融合其中。 因此写到诗要结尾时, 作者按捺不住感情,便直抒胸臆:如果人们在花间月下,以低声吟诵小诗与梅花相亲相近, 便能领略到梅花的风韵;又何必一定要在手击檀木白板,轻歌曼舞,举杯豪饮时,才来欣赏 梅花呢?言外之意, 便是作者委婉地讽刺了那些世俗的所谓爱梅之人, 实是借梅花之高雅而 装点自己的平庸。 名句识记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考点演示 颔联被誉为“神来之笔”,试加以赏析。 答案 颔联写梅影错落有致和梅香清幽四溢。以水映影,梅枝俊俏清丽;以月衬香,梅 花色香俱全。其中“横斜”、“浮动”两词,不仅把梅枝由静态变为动态,还把梅香从无形 化为有形
4、。 一、作者简介 顾况(约 727约 820),字逋翁,海盐(今属浙江)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 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 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有华阳集 。顾况性诙谐,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认为诗歌 “信无逃于声教,岂徒文采之丽耶?”其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囝 、 公子行 。 诗风平易流畅,擅画山水。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后人称为“韩昌黎”。幼孤,由兄嫂 抚养。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 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
5、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元年(806)召为国 子博士。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迁刑 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后历 任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所。谥号“文”,人称 “韩吏部”、“韩文公”。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入 诗,即“以文为诗”,风格奇崛雄伟,时有怪诞、滞涩,与孟郊齐名,为“韩孟诗派”的主 要代表。而近体诗却多亲切自然。他是中唐“古文运动”的领袖,与柳宗元齐名,人称“韩 柳”,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强调文章的内容,认为道
6、是内容,文是形式。要提倡古 道,就一定要提倡“古文”;对于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他十分不满,认为作者的道德修养才 是决定文章好坏的重要因素。对于古文,他主张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惟古于辞 必己出”;对于语言,他要求“文从字顺”、“惟陈言之务去”,文辞要清新流畅,质朴自 然。 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文学创作的社会原因进行了探讨, 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是作家自己真 情实感的流露,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作家的创作也是如此,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送 孟东野序),这是对古代散文创作理论的进步认识,使散文创作更具现实性和斗争性。其 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并外集行世, 全
7、 唐诗存诗十卷,三百余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 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的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 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 同州刺史。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校检礼部尚书。刘禹锡的政治 思想与柳宗元是一致的, 他的文学主张也与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理论一致。 他强调文 学与时代、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文气的作用,指出诗歌创作要掌握诗歌格调的变化,善于构 思,运用语言,使用比兴手法,从而完备诗歌创作方法。他的诗或抒发
8、自己的身世遭遇,对 现实政治进行讽刺,笔锋犀利;或怀古伤今,表达感慨,沉郁苍凉;或借鉴民歌的形式,描 述百姓生活及地方风物,清新活泼。他的政治讽刺诗立意深刻,胡震亨曾说他的诗“以意为 主”。他多运用比兴、象征、讽喻的手法,借物咏怀,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他的怀古伤今 诗往往从平常景物中引申开来,以小见大,托古喻今,“感慨无穷,用笔极曲”(施补华岘 佣说诗)。名篇乌衣巷以野草、闲花、夕阳、恋旧的燕子等种种意象写出了显赫一时 的王谢世族的没落, 在平淡的叙述中借历史的变迁写出自己半世漂泊的感慨, 格调深沉浑厚。 此外,刘禹锡的诗还具有深沉的哲理韵味,在他的诗中,通过生动的诗歌形象常能反映出诗 人对社
9、会人生的思考,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的名句,以沉舟、病树喻过去,用比兴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揭示了事物新 陈代谢的客观规律,使全诗充满理趣。刘禹锡还运用民歌的形式,创作了一批民歌体诗,著 名的有竹枝词等。这些诗“开朗流畅,含思宛转”(胡震亨唐音癸签),具有浓郁的 地方色彩。总的来说,刘禹锡的诗风雄浑深沉,言近旨远,加之他创作数量极多,后世称之 为“诗豪”。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二年(891)登 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天占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 员外郎,遭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1课 咏物诗四首 学案含答案 11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