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李白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第2课《李白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李白诗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课 李白诗四首李白诗四首 一、基础巩固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李白的诗歌 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 整, 就比别人高明许多。若论比喻的新鲜、夸张的大胆,虽有过人之处, 只凭 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 ,李白是以气势夺人的。气的充沛与浩大是 盛唐文化的特点, 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 虽然 如果 未必 即使 但 更 B 倘若 那么 也 不过 但 也是 C 固然 但 未必 可是 其实 也是 D 诚然 可是 也 即使 其实 更 答案 C 解析 注意语段中“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大的艺术力量”一句
2、的作用; 选段肯定了 李白诗歌的高度艺术技巧(包括后面论述的“以气势夺人”);“若论”一词后面搭配的应该 是“未必”,据此排除即可。 2.下面是关于李白的一段话,请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总结性的话,概括其主要意思,使上下文 连贯流畅。(不超过 40 个字) 尽管李白出生于西域,与中土汉人有着不同的气质特点,然而,李白性格的底子仍然是 中国文化,仍然与中国文化的哺育分不开。这是李白少年时代在蜀地读书生活的积极影响。 他五岁就能背诵关雎 ,他的诗歌有浓郁的书卷气,深深浸渍着青少年时代苦读而来的学 养。至今流传着他匡山苦读的故事匡山有读书台,夜晚常有光如灯,老人说:“李白又 在读书了。 ”至今流传着“铁杵
3、磨成针”的励志故事, 正是李白融身而为中国诗书人文传统 的一个美好传说,正是李白其人底子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证明。 答: 答案 文化取决于教育, 无论李白有多么深刻的西域情结, 也仍然抹不掉青少年时代的文化 记忆。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34 题。 长门怨 二首 李 白 其 一 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其 二 桂殿 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 注 长门怨:古乐府诗题。据乐府解题记述:“长门怨者,为汉武帝陈皇后作 也。后退居长门宫,愁闷悲思。桂殿:长门殿。这两句化用司马相如长门赋“悬明 月以自照兮,徂清
4、夜于洞房”诗句。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的前两句,点出时间是午夜,季节是凉秋,地点则是一座空旷寂寥的冷宫,其中 “挂”“流”二字,给人以异常凄凉之感。 B. 其一 的后两句本是写宫人见月生愁, 或是月光照到愁人, 但这两句诗却不让人物出场, 把愁说成是月光所“作”,运笔空灵,设想奇特。 C.其一描绘了一幅斗柄斜射、空屋流萤的月夜深宫图,远近结合,视听结合,虽看不到 居住其中的人,而其人处境之苦、愁思之深已可想而知。 D. 其二 通篇以“我”观物, 由愁而写景, 使景物都染上极其浓厚的感情色彩, 开头的“愁” 字,说明下面所写的一切都是愁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白诗四首 李白 诗四首 课时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