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李商隐诗三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9 课课 李商隐诗三首李商隐诗三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 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可叹,令人怜悯) B.可怜 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叹,令人怜悯) C.可怜 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爱,指月光善解人意) D.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 光彩生门户。(可羡,惹人羡慕) 答案 A 解析 A 项“可怜”是令人感慨万千,寓微讽之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林语堂先生说,中国的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_? _?_?_?年华如水静流,中国人是多情的、善感的。虽然我们不都 是
2、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_;_。那就让我们从 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 我们的心灵深处。 总会有那样一个节点,我们品味人生,心绪万千 成年跌宕时,我们谁不曾在诗酒中流连 我们谁不曾登高看水阔山长?我们谁不曾渴望逃离喧嚣,寻访静谧的田园 我们谁没有经过春来秋往的涤荡?我们谁没有经历日月交迭的轮转 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 少年飞扬时,我们谁不曾向往长剑狂歌的豪侠倜傥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句为陈述句, 可知是第二组句子, 依据后文“那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 开始”,抓住关键词“寻
3、找”可知前文应为句,故而排除 A 项和 C 项。第一组中,依 据句式结构和时间“少年”“成年”可知应为句, 也可排除 C 项; 依据句式“谁不曾” 可知应相近, 但句中的“寻访静谧的田园”不能在句的“少年”后, 排除 B 项; 依据结构可知句的“谁没有”置于最前, 后接“谁不曾”, 由后文“年华如水静流”可知 句应在前与之衔接,故答案为 D。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34 题。 代 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 地点是在高楼之上。 主人公在黄昏时
4、分登上高楼, 想凭栏远眺,最终却凄然作罢。 B.“玉梯横绝”是说玉梯横断,无由得上,喻指心上人被阻,不能来此相会。 C.“月如钩”不仅烘托了环境的寂寞与凄清,还有象征意义:月儿的缺而不圆,就像是一对 有情人的不得相会。 D.芭蕉的绿叶展不开丁香的花蕾,指丁香花尚未绽放,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 答案 D 解析 “暗示主人公欲语还休的羞涩心绪”错, “芭蕉不展丁香结”, “丁香结”指丁香之 花蕾, 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丁香未开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 无所谓愁, 但在主人公眼里却是满目哀愁,这是因为心中有愁,所以蕉叶难以舒展;满腹是恨,故而花 瓣怨结难开。人之愁极,故而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商隐诗三首 课时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