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
《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课《李清照词二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5 课课 李清照词二首李清照词二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永遇乐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诗人把夕阳比喻为熔化的金子,把 傍晚飘动的云比喻成璧玉。这是分别从色与形上捕捉了相似点。 B.为了适用格律和音韵的需要,诗词中常用倒装句和省略句。比如本词上片末句“来相 召”的主语是“酒朋诗侣”; “香车宝马”省略了谓语“乘”, 它们的位置在“来相召”前; “谢他”省略了主语“我”。 C.下片的“闺门多暇”,形容词人年轻时美满闲适的生活;“偏重三五”,指每月的十五日 (即望日)都要与“酒朋诗侣”相聚。 D.从下片的“中州盛日”、“记得”、
2、“如今憔悴”等词语透射出来的信息看,这首永遇 乐侧面描写出金兵南侵,毁灭了她美满闲适的生活。 答案 C 解析 C 项中对“偏重三五”的叙述错误。“三五”指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句是写词人遥想 当年汴京繁盛的时代,在四时八节的良辰盛会中,人们最重视元宵佳节。 2.填空题 永遇乐开篇写了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的暮色景象,从全词内容来看,这是一种以乐 景写哀情的手法, 其作用表现为与下文写谢绝前来相邀的酒朋诗侣形成鲜明的反差, 突出表 现词人内心的伤感。 3.永遇乐中所描述的今昔元宵佳节有什么不同?说说其中隐含的心情。 答:_ 答案 今朝在和风煦日的春日里, 担心风雨转眼将至, 连“酒朋诗侣”的召唤也觉
3、得兴味索 然;可是从前盛装打扮,呼朋唤友,却是怎样繁盛的景象啊!一盛一衰,不言而喻。后两句 尤让人不堪,“不如”其实是情非得已而故作洒脱语。全词充满了对往事的追念、对现实的 感伤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词作思想内容的鉴赏能力,要注意通过分析词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进而 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45 题。 添字采桑子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 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 注,不惯起来听。 注 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4、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 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B.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于“余情”是深远绵长的,所以词人直到夜晚卧床时仍处于苦 苦的思念之中,使她越思越悲,越想越愁,辗转反侧,无法成眠。 C.词人将“点滴霖霪”,组成叠句,不但从音韵上造成连绵延长的效果,而且有力地烘托了 悲凉凄绝的气氛。 D.结句用“愁损北人, 不惯起来听”煞住, 看似平淡, 实极深刻, 写出了对亡夫的深刻思念, 这一句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余地。 答案 D 解析 通过“北人”一词来看,更主要的是一种飘零沦丧的异乡
5、之感。 5.作者在这首词里写到“雨”的意象,她的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也写到“雨”的意象,这两个“雨”的意象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示例一)虽然这首词的雨打在芭蕉上, 声声慢中的雨打在梧桐上,但是词人借以 传递的感情是相同的,书写的都是浓浓的凄苦的愁思。雨点打在梧桐上或者芭蕉上,点点滴 滴,滴滴点点,不断重复,凄清悲凉。这雨点虽然是打在叶子上,可在国破家亡、漂泊无依 的词人听来却都像是打在自己的心上,让词人不能自抑,倍感伤情。 (示例二)不尽相同。 声声慢中“雨”的意象虽然也包含着忧国伤时的愁思,但抒发的主 要是个人和家庭的悲愁;而这首词中“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清照词二首 15 课时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