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国词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课《爱国词四首》课时对点练(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第 17 课课 爱国词四首爱国词四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柳梢青 春感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马蒙毡”, 暗指当年“金戈铁马”的抗元之势今已不在。 这四个字中包含着词人的无 尽憾恨。 B.“银花洒泪”,景情交融,耐人寻味:元宵节火树银花的景象,更勾起了亡国遗民屈辱、 悲凉的感情。 C.“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描写元人以鼓噪庆祝胜利,意在说明入主异族不会 欣赏汉人的歌声。 D.下片写佳节思故国的愁绪, 比辛弃疾“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慨叹更多了几 番怨懑与无奈。 答案 C 解析 C 项所引的词句,不仅说元人的鼓乐笛声不悠扬、不中听,更主要的是反映亡国遗民 听
2、到入主异族的音乐, 立即引起了亡国之恨的心情。 将其理解为“说明入主异族不会欣赏汉 人的歌声”是不恰当的。 2.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B.词逐渐与音乐分离, 成为诗的别体, 称为“诗余”, 又因为句子长短不齐而称为“长短句”。 C.词还有“别的名称, 如“乐章”、 “歌曲”等, 东坡乐府 中的“乐府”也是词的别称。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一首词可以只有词牌,没有词题;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 还可以词牌、词题同时出现。 答案 D 解析 “也可以只有词题,没有词牌”错。 二、拓展提升 阅读
3、下面这首词,完成 34 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雪晓清笳乱起”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一种肃杀紧张的战争气氛。 B.“雁门西,青海际”两句,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 C.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的意境。 D.“有谁知”抒发了词人对自己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不被理解的慨叹。 答案 B
4、解析 B 项“雁门关、青海湖”是代指宋金战场而不是真的战场。 4.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虚实结合。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一 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 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56 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 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陈克:南宋词人。江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齑盐:细碎的
5、腌菜,这里代指养 老之处。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因,具有统领全词 的作用。 B.“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下启“应在吴 兴”“别愁”“孤影”。 C.“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了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了词人难言 的苦衷,含不尽之意。 D.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味十足、感人 至深。 答案 D 解析 D 项“语言清新淡雅”错误。 6.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亡国之悲愤。词人作
6、此词时,中原已沦陷,兵临建康,词人对此痛心疾首,又无可奈 何,满腔悲愤溢于言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78 题。 秋波媚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 ,望长安南山 陆 游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 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南宋抗金前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的金占领区长安南山。 此时陆游在南郑担任军务。灞桥:与后文“曲江”同在长安境内,为唐代长安名胜。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 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
7、征。 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之事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 观失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 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凸显了陆游诗歌 的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 B 解析 “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 国家前路茫然, 悲观失望的情绪”错误, 首先从“此兴悠哉” 可知词人并非悲观失望,其次“悲歌击筑”一句实则表现了词人誓死夺取胜利的决心。 8.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是如何抒发的?请简要分析。 答:_ 答案 下片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拟人。词人赋以南山月、 灞桥柳、曲江馆人的心态与情感,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 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想象。词人于高兴亭上,放眼远望,想象长安城外灞桥两岸 的烟柳在迎风摇摆,长安城南的曲江,无数亭台楼馆都一齐敞开大门,正期待南宋军队早日 胜利归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0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