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02020 年高三一模年高三一模 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1.据考证,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营建的北长城建造不在三国原有疆界之内,而远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 里的农牧分界线上。这一状况 A. 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B. 说明三国国力最为强盛 C. 反映了国家统一趋势 D. 不利于封建制度的确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 根据“在向北数百里乃至上千里的农牧分界线上”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三国营建长城起到了抵御北方 少数民族南下,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故选 A 项;三国营建长城的做法并不能证明三国国力最为
2、强 盛,也没有体现国家统一的趋势,排除 BC 项;三国营建长城的做法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否没有必然关系, 排除 D项。 2.有论者指出,学界评价科举制,多从其“得人”出发,把着眼点放在科举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面。这反 映出科举制的推行 A. 增强了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B. 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 C.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D. 导致封建官僚队伍急剧膨胀 【答案】B 【解析】 【详解】对科举制的评价侧重于其对优秀人才的选拔,由此说明科举制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人才基础,故选 B 项;材料主要强调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没有体现各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和扩大封建统治 的社会基础,排除 AC
3、项;官僚队伍的膨胀和科举制选拔人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 D 项。 3.据统计,已发现属于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有 50 多处,分布在豫、陕、冀、晋、鲁、皖、苏、辽、内 蒙、甘、新、川、贵、粤、闽等 15 个省区。这说明 A. 生产力水平普遍提高 B. 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 C. 东汉奠定了中国疆域 D. 中原是当时经济中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东汉时期的铁犁和牛耕图分布在全国 15 个省区,说明铁犁牛耕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生产力水 平普遍提高,故选 A 项;生产力的提高并不能说明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排除 B 项;奠定中国疆域基础的 是清朝,排除 C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原是当时的经济中
4、心,排除 D项。 4.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 说明政府 A. 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 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 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 D. 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无论是清查和统计户口还是清丈土地,都是为赋税征收提供依据,这种做 法的变化说明赋税征收的标准从以户口为准到以土地为准,故选 D项;材料反应的是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 没有涉及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 A 项;农业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基础,对其依赖并没有减弱,排除 B 项;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变化没有必
5、然联系,排除 C项。 5.关于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 毛泽东曾说, 当农民把大牌子写着“张二狗二垧地”时候, 共产党扎根了。 这揭示了 A. 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B. 土地改革瓦解了反动统治 C. 民众支持是革命胜利的基础 D. 党的文化教育成绩显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共产党土地改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支持, 从而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选 C 项;材料揭示的是农民对民主革命的支持,并不是巩固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排除 A 项;根据“能不能打垮国民党政权”可知此时的土改尚未瓦解国民党的反 动统治,排除 B项;材料反映的不
6、是党的文化教育成绩,排除 D 项。 6.清末,经营西式餐饮、住宿的六国饭店“红顶花翎日日来”,成为京中时尚;到了民国初年,官绅宦室则 是“器必洋式,食必西餐”了。这说明 A. 上层社会奢侈之风加剧 B. 中外商业竞争激烈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D. 饮食风俗全面变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官绅宦室器必洋式,食必西餐”,可知清末民初时期上层社会奢侈风气盛行,故选 A 项;材料体现的是上层社会的奢侈之风,没有体现中外商业竞争,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性质的变 化,排除 C项;“全面变化”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D项。 7.从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吾国实不啻久已分为十百千小
7、国”。1935 年 11 月,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 中国、交通(次年 1 月增加中国农民银行)三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其他银行不再有货币发行权,流通 中的纸币逐渐收回,停止使用。这一举措 A. 推动实现国家政治统一 B. 加剧了经济形势的持续恶化 C.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说明政府为抗战做了充分准备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民政府通过“三银行”收回货币发行权,有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和统一,从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故选 C 项;此时国民政府已经实现了国家政治的统一,排除 A 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利于推动经济 发展,而不是加剧经济形势恶化,排除 B 项;国民政府的做法有
8、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无法体现是为抗战做 准备,排除 D 项。 8.如图是 19701975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 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 B. 反映出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C. 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 D. 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1970 年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七十年代的外交关系出 现突破性进展,所以此时对外贸易的发展是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的,故选 A 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 长并不能证明生产能力大幅提高,更不能体现发展经济成为中心,排除 BC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无法 体现开放局面的逐渐形成,排除
9、D 项。 9.如图是公元前七世纪末至公元前六世纪初雅典社会关系简图。据此分析,雅典社会发展前七世纪末前 六世纪初 A. 需要解决财产与权利关系 B. 应重点关注外国人与奴隶权益 C. 必须消除贵族与平民界限 D. 应进一步细化社会阶层的划分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当时的雅典社会中,平民上层有财产却无权利,下层平民因为财产问题有可能 沦为奴隶,所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财产与权利,故选 A 项;外国人与奴隶不是当时雅典的公民,所 以不属于重点关注的问题,排除 B 项;当时要解决的应该是财产与权利问题,而不是取消贵族与平民的界 限和细化社会阶层划分,排除 CD项。 10.有
10、人戏称德意志帝国议会只是“发表独白”的“一个没有政府的议会”。 不管是联邦议会还是帝国议会, 召集权和宣布休会的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说明德国 A. 政治发展违背历史趋势 B. 帝国议会是皇帝喉舌 C. 代议制具有形式上意义 D. 国家机构设置不健全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召集权和宣布休会的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德意志帝国的议会并没有 真正掌握国家的确立,形式大于内容,故选 C 项;德国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排除 A项; BD 项在题意中无从体现,排除; 11.1803 年,英国开始研发蒸汽机车,但还没试制成功,美国就于 1807 年成功试
11、航了蒸汽轮船。欧洲人发 明了电的理论,但美国的爱迪生和贝尔等人对之理解最透彻。这种现象 A. 表明美国抓住了崛起的机遇 B. 使美国成为十九世纪霸主 C. 推动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D. 表明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欧洲人率先进行了新的发明,但美国人却对之理解和运用的更加透彻,说明美国抓住了发展的机 遇,故选 A 项;十九世纪美国并没有称为世界霸主,排除 B 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率先实现了工业化,排 除 C 项;科学加快转化为技术的观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项。 12.1921 年 5 月,苏维埃政府颁布法令:“允许自由交换、买卖农民缴纳实物税之后剩余的农产品。”但
12、是 自由贸易(包括小工业和手工业)限于“地方流转”;实行产品交换;交换主要由政府组织或由政府监督。 这客观上 A. 打击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 B. 有利于苏俄经济平稳过渡 C. 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减轻了政府领导经济的职责 【答案】B 【解析】 【详解】允许农民自由贸易剩余产品的规定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当时苏俄经济从战时 状态向经济建设的平稳过渡,故选 B 项;该项措施使调动了小生产者的积极性,排除 A 项;该项措施的出 台说明当时苏俄已经不再坚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 C 项;减轻政府领导经济职责从题意中无从体现, 排除 D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 清朝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虽不必使为 工者尽归于农”,但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还违反价值规律限价收 购手工业产品。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甲午一战,中国败于原来经济落后的日本,举国震动。 马关务约签订后,外货倾销,外资 涌进,铁路权和矿权纷纷丧失。于是,“设厂自救”呼声遍及全国,群众反对外国人勘测、开矿、修铁路 的斗争风起云涌。百日维新中,提倡实业,鼓励商办矿务、铁路,奖励实业方面的各种发明。维新失败, 法令被废,但它所代表的思潮,已形成社会舆论,后来还是陆续实现了。 摘编自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三
14、1950 年 6 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把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作为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一个重 要条件。为此,国家增加投放货币,大量收购农副产品以提高农村购买力;扩大对私营工厂的加工订货; 大幅减少工商税目;适当收缩国营商业,给私营商业以出路,并使之有利可图;在坚持工人民主权利等原 则下,教育私营企业工人努力完成生产任务等,从而使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得到调整。当年秋, 商品滞销情况全面缓解,全国城乡经济进一步活跃起来。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工商业政策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合理调整工商业的特点和意义。 【答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师大附中 东北 辽宁省 实验 中学 2019 年高 三一模文综 历史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1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