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历历 史史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和第和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两部分。本试卷共两部分。本试卷共 100100 分分, ,考试时量考试时量 9090 分钟。分钟。 答题前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认真核准条形码并认真核准条形码 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 ,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2.回答第回答第 I I 卷时卷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用 2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3.回答第回答第卷时卷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4.考试结束时考试结束时, ,只交答题卡。只交答题卡。 第第卷卷 ( (选择题选择题, ,共共 4848 分分) )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本大题共 2424 小题小题, ,每小题每小题 2 2 分分, ,共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
3、。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 9 处出土了石器共 209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 磨石等,计 144 件,另外出土蚌器 205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 179 件。这些考古发现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B. 农业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 C. 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 D.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农业生产工具,在出土石器及蚌器中比重较大,这说明 当时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因此 B
4、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距今二三万年前是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 期,与殷商的存在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D选项错误,男耕女织的小 农经济开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 2.春秋初期齐桓公首开礼贤下士之风,战国时期诸侯招贤已蔚然成风。 史记秦本纪载,秦孝公元年(前 361 年)向天下士人广发求贤令,开出了“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丰厚条件。 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 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B. 法家思想已取得了独尊地位 C. 私学出现动摇了王室的统治基础 D. 士阶层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
5、中“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 期士阶层借助社会变革之际,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社会阶层出现了流动,冲击了贵族政治体制, 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宗法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结合所学可知,西汉 初年和明朝初期仍然有分封制;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法家思想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王 室统治基础的动摇。故正确答案为 D选项。 3.汉武帝下诏:“郡国长吏,在其治区,乃竟无孝子廉吏,可应国家选举,可证其职责之未尽,遂下令议不 举者罪。”此后,郡国每年荐举孝廉一名。这表明汉武帝 A. 通过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诸侯 B.
6、积极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C. 重视教化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D. 创新设计了分科考试的选官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举荐孝廉”等信息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的察举制以德行和才能为标准为国家选用 官员,德被置于首位,表明汉武帝重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推 恩令及削弱地方诸侯的内容;B 选项错误,汉武帝推行儒法结合的治国理念,抛弃了汉初实行的道家无为而 治的政治主张;D选项错误,分科考试是科举制的特征,汉武帝时期并未实行。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 4.魏晋以前盛行钟、鼓、罄一类的敲打乐器,此类乐器使用往往用来显示主人身份等级。魏晋时期,钟、鼓
7、、 罄等乐器已经失去了昔时的辉煌,活跃于社会上的大多是可携带的乐器,如古琴、长笛、筝、琵琶等。这 一变化表明魏晋时期 A. 市民阶层壮大冲击等级秩序 B. 传统伦理观遭到了严峻挑战 C. 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 D. 儒学丧失社会正统思想地位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音乐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文人感怀的 主要方式,古琴等便于携带的乐器在这时受到了格外的推崇,这表明魏晋时期情感表达的个性化趋向增强, 因此 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市民阶层大致产生于唐朝后期,主要是商人和手工业者,古琴、长笛、筝、 琵琶等乐器的使用者主要是士人阶层,与市民阶层
8、无关;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魏晋时期便于表达文人 情感的乐器的活跃,并未挑战传统伦理观;D 选项错误,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学获得正 统地位,魏晋时期其正统地位并未丧失。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 5.下表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表 镇别 户数 兵数 户:兵 兵数出处 魏博 74498 70000 1.1:1 旧唐书卷一二七洪经纶传 成德 63604 50000 1.3:1 旧唐书卷一四四阳惠元传 武宁 37251 30000 1.2:1 全唐文卷七一六使院新修石幢记 泽潞 26059 20000 1.3:1 旧唐书卷一三二李抱真传 淮西 12867 50000 0.3:1 旧唐
9、书卷二一四吴元济传 由表可以推知,唐代中后期 A. 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 B. 战事多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 C. 朝廷军队征兵标准日趋严格 D. 呈现出北强南弱的战略态势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中后期社 会动荡剧烈,藩镇之间和中央与藩镇之间的战争频发,导致军事参与率较高,士兵征发较多,因此 B 选项 正确。A选项错误,并非所有的藩镇拥兵自重脱离中央控制,结合所学可知,即使是割据的魏博、成德等河 朔藩镇也并未完全脱离中央;C选项错误,材料中唐代中后期部分藩镇户兵比例较高,其征兵标准较低;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比
10、较南北方藩镇的情况。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 6.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 民不思乱。”这句话着重强调宋代 A. 文臣治国政策的重要性 B. 地方设置通判的必然性 C. 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D. 完善三省体制的进步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易以文臣牧民”信息可知,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 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因此 A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太祖文官治国的重要性, 并未
11、涉及地方通判的设置;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的局限性;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 宋代对地方控制的加强,与中央的三省体制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A选项。 7.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 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这表明藏书 A. 成为科举应试的官方教科书 B. 因离经叛道在民间广为流传 C. 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 D. 以讽刺程朱理学为思想主旨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 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信息可知,李贽认为自己的藏书叙述的是治
12、平之事和用人之方,希望此 书成为经筵讲读和科举取士的内容,这表明李贽未能冲破传统的束缚,其思想仍属于儒学体系的范畴,因 此 C 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 藏书被明清封建统治者搜查烧毁,并未成为科举应试的官 方教科书;B 选项错误, 藏书是禁书,并未在民间广泛流传;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藏书讽刺 程朱理学。故正确答案为 C选项。 8.康熙帝曾先后命焦秉贞、冷枚等人绘耕织图 ,还亲自作诗题咏,“复命镂板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 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这一做法 A. 确保了农民生活的富足 B. 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 C. 缓解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D. 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 【答案】D
13、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康熙皇帝命人绘制耕织图 ,充分体现了康熙帝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对农 事辛劳的深切认知,这一做法推动了重农理念的传播,因此 D 选项正确。A选项中“确保”一词表述绝对, 与统治者具有重农思想没有必然关系;B选项错误,重视农业与中央集权没有直接关系;C选项错误,统治 者具有重农思想与缓解人地矛盾没有直接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9.1869 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 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 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
14、时中国 A. 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 B.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 C. 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 D.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信息可知,“举步要稳重端正”的传统 礼仪观念制约了近代教育转型,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学生碍于传统观念不愿 学习体育,并非是当时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稀少;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 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 国学界对“中体西用”主张的推崇。故正确答案为 C
15、选项。 10.19 世纪 60 年代,船政大臣沈葆祯给福州船政局制定的管制办法规定:“佣工、杂作是有健丁,日每八 九百人,非以兵部勒则散而难稽,呼而不应,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 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这一做法 A. 借鉴了西方近代企业管理制度 B. 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 C. 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 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于是每十人以什长一人束之,每五什长以队长一人束之,特派勤能之武弁统焉。” 信息可知,针对“佣工、杂作”“散而难稽,呼而不应”的现象,沈葆桢强化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 因此 B 选项正
16、确。A 选项错误,这一做法沿用军队的管理模式,是封建工头制的体现,并未像西方近代资 本主义企业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C选项错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的进程,并非是材料中 做法的影响;D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加强了政府对军事工业的管理,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没有直接关 系。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 11.1904 年,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刊文介绍了成汤灭夏莱,武王灭商封,周公、召公实行十四年共和制 的故事,指出周召共和“仿佛和西洋人所说的贵族共和政体相同”,并把它描绘成一个“国内太平,家家 富足,人人有道”“中国空前绝后的太平世界”陈独秀此举意在 A.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 B. 高举科
17、学大旗批判传统文化 C. 提倡文学革命大力推广白话文 D. 强调中国面临列强瓜分的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陈独秀将“周召共和”说成是贵族共和政体。结合所学可知,他把十四年 共和称为“太平世界”的主要意图是论证封建贵族共和政治较封建专制政治要好,类似西方的共和政体在 中国历史上古已有之,而且成效显著。所以陈独秀此举意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专制,因此 A选项正确。 B、C 选项是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信息不符;D 选项错误,19 世纪末的义和团运动粉 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此后列强改为保全清政府,实行“以华制华”政策,陈独秀此举并非
18、是在瓜分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 12.1922 年 6 月,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中国)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 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这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源泉,也是 人民深受痛苦的源泉”。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明确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的道路 B. 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主革命目标 C. 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D. 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这篇文件分析了辛亥革命以后,国际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军阀互相勾结, 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现状,指出帝国主义的
19、侵略和军阀政治是中国内忧外患的根源,也是人民受痛苦的 根源,所以要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正确分析国情明确民 主革命目标,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提出是在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期间, 与材料信息不符;C 选项错误,1923 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与材料时间不符;D 选 项错误,中共中央受到“左”倾冒进主义路线影响是在 1931-1934年王明掌握领导权期间。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13.1937 年 7 月 23 日,毛泽东在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与前途中说:“立刻和苏联订立军事政治 同盟,紧密地联合这个最可
20、靠最有力量最能够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在不 丧失领土主权的条件下争取他们的援助。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外援是不可少的,孤立政策是 有利于敌人的。”这表明他 A. 科学预见到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 阐述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 C. 主张由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认为外来援助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战胜日寇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也要联合苏联,争取英、 美、法等国家的支持,孤立敌人,阐明了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路径,因此 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 1937 年 7 月 7
21、 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 月 23 日毛泽东作此文并非是预见战争;C 选项错误,材料 并未涉及中国主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内容;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依靠自己的力量 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而非外来援助。故正确答案为 B选项。 14.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合作社经济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或者是劳 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半社会主义经济。劳动群众部分集体所有制是个体经济、个体手工业者和其他个 体劳动者走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过渡形式。”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B. 为推行联产承包制创造条件 C. 完成中共八大二次
22、会议的目标 D.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该规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集体经济明确为一种国家层面的所有制形 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这一规定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B 选项错误,联产承包制 实行于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 选项错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于 1958年,与材 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5.1981 年 4 月,在一份以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名义印发的材料上,按照对计划与市场
23、的态度,将经济学 家划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坚持计划经济的;第二类是赞成计划经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三类是赞成商品经 济但不那么鲜明的;第四类则是主张发展商品经济的。这表明当时 A 传统计划经济观念束缚亟待突破 B. 照搬西方市场经济成为时人共识 C. 国营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正式启动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份材料有倾向性地将经济学家划为四类,说明当时决策层尚未正 确认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亟待突破,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当时经济学家对于计划与市场存在不同看法,说明照搬
24、西方市场经济并未成为 共识;C 选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 1984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D 选项错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 21 世纪初,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 A选项。 16.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个人实际上不受保护,并且任由集体摆布。因为它不允许一个公民比 其他公民更优秀,在这种制度下,个人的地位总是危在旦夕,一夜之间可能从最高自由堕入苛酷的奴隶状 态”。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代雅典 A. 孕育了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 B. 公民个体利益服从于城邦利益 C. 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D. 公民参政议政范围不断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湖南省 永州市 高三上 学期 第一次 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