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市直)历史试题(解析版)(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大同市大同市 20202020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联合考试( (市直市直) ) 历史历史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 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 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 关系等。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C.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答案】B 【解析】 【详解】
2、根据材料“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 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为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明确了尊卑等 级,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宗法制度先于儒家思 想产生,排除。C 项,宗法制度后来遭到破坏,故排除。D 项,宗法制度是社会等级形成的根源,而非表现, 排除。 2.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 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 言。下列表述最准确
3、的是 A. 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 B. 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 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 D. 战国时已普遍推行郡县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文字“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 之术也”表明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其主张被秦王采纳,在全国实行郡县制,B 正确;郡县制在秦以前的战 国时期已经存在,排除 A;C 与材料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战国是否实行郡县制的信 息,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 易制,则安宁之术也”,联系所学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史
4、实分析解答。 3.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以冰裂纹瓷器(见下图)最为有名,这种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 A. 青瓷系列 B. 白瓷系列 C. 青花瓷系列 D. 珐琅瓷系列 【答案】A 【解析】 【详解】北宋的哥窑在浙江龙泉,出产青瓷,冰裂纹瓷器应当属于青瓷系列。故答案为 A 项。北宋名窑中 北方的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排除 B 项;青花瓷在元朝时出现,排除 C 项;珐琅瓷在清朝时出现,排除 D 项。 4.两宋时期,人口迅速增长,土地使用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加剧了土地用养矛盾。对养地投入需求的增加 推动了长期租佃制的逐渐盛行。南宋时期农民逐渐拥有了土地的永佃权,且可将租佃权在土地市场上交换 转让。土地租佃制
5、的发展 A. 减少了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 B. 消除了土地用养的矛盾 C. 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 D. 加剧了地主和农民矛盾 【答案】A 【解析】 【详解】租佃制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从长佃到永佃的发展,可以使农民更好地去协调用地与养地的矛盾,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实行短期契约的分租制带来的对土地的掠夺式经营,故 A 项正确。但是土 地租佃制的发展不能消除土地用养矛盾,故 B 项错误;农民长期甚至永久租种土地,并且可以转让租佃权, 会使得农民对土地的使用自主性增强,有利于弱化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有利于缓解地主和农民矛盾, 故 C、D 两项错误。 5.由于中国的自然河流多由西部山脉流向东
6、部平原地区, 因此对于政府而言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 南北向的水路运输问题。隋朝挖掘的大运河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的核心。但在明朝前期,大运河的枢 纽地位却经历了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A. 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 B. 明初政治中心的变迁 C. 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朝政治中心在南京,后来搬迁到北京,这一政治中心的转移是导致大运河的枢纽地位却经历了 从丧失到重新确立的原因,B 正确;元末农民战争的破坏不是主要原因,A 错误;东南地区市镇的兴盛与材 料中信息无关,C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明朝中后期出现,错误。 6.明
7、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 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A. 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 宦官职掌裁定权 C. 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 丞相制度被废除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明朝宦官专权的现象,内阁的地位、性质与宦官专权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 A 错误;宦官没有 裁定权,裁决权属于皇帝,故 B 错误;宦官专权是皇帝专制皇权至上的产物,故 C 正确;丞相制度被废除 与宦官专权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宦官刘瑾职掌相关
8、,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 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宦官专权的根源出发,即可得出“君主专 制”的结论。 7.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 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A.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B. 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 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D.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 商定”可知,“御门听政”减少了处理政务的环节,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
9、 B 正确;内阁没有决策权,A 错误;“御门听政”和减轻君主政务负担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C;D 表述太绝对,“御门听政”不能保证决 策的正确性,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部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 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下表为有关军机处成立时间的记载,据此可知 A. 上述史料均不是第一手史料,没有研究价值 B. 军需房、军机房均为军机处的早期名称,职能相同 C. 军机处的保密性很强,无法通过文献史料梳理考证其成立时间 D. 理顺军需房、军机房与军机处的关系,利于考订军机处成立时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
10、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军机处成立的时间和职能变化的理解和认识。表格中列举了四个与军机处成 立时间相关的记载,结合所学我们发现:军机处的名称前后有所变化,其职能范围也与所变化,这一点必 须要清楚,故 D项说法正确;虽然表中的记载来源不是一手史料,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故 A项说法错 误,排除;军需房和军机房的职能显然不同,故 B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 9.章太炎曾说: “船山(王夫之)学说为民族光复之源, 近代倡义诸公, 皆闻风而起者, 水源木本, 端在于斯。 ” 其原因是王夫之的学说 A.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B. 冲击了宋明理学僵化体系 C. 动摇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D
11、. 为民主革命思想提供启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民族光复之源,近代倡义诸公,皆闻风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材料体现了王夫之的思想对近代民主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故 D 正确;王夫之的思想仍然属于封建儒 家思想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 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宋明理学”,排除 B;新文化运动动摇 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C 不符合题意,排除。 10.在 19 世纪后半叶中国市场上,棉纺织品始终是进口商品中的重要项目。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洋 布进口值增长 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以上现象表明 A. 男耕女织的自然
12、经济被彻底破坏 B. 外国棉纺织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 洋布倾销遭到传统手工业的抵制 D. 中国近代棉纺织业取得较快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 从“1874 年至 1894 年 20 年间, 洋布进口值增长 88.4%, 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 986.7%” 的统计中,显示出洋纱的进口远远超过了洋布,可知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洋布倾销遭到中国传统手工业的 抵制, C 项正确; 当时中国的自然经济远未被“彻底”破坏, 外国的棉纺织品还不能“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只有进口统计,不能得出“中国”棉纺织业有较快发展,ABD 三项错误。 11.雷颐的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说,太平天
13、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 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 深远的意义所在。材料中的“乌托邦”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 B. 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 C. 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 D. 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可以看出,论者是在农 民不切实际的空想这一点上认为太平天国是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故 C 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不 是空想社会主义,这种做法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排除 A;太平天国的“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 人不饱暖”
14、的理想社会,不是指关于资本主义的设想,排除 B;“乌托邦”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的理想社会,并非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排除 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太平天国的理想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对”,联系所学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分析解答。 12.下表为 19281935 年中国轮船统计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 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 B. 表明外国侵略由沿海转向内陆 C. 国家经济建设促进轮船业的发展 D. 表明工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背景的理解和认识。表格中的时间是 19281935 年
15、,属 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期,该时期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 C 项说 法正确;国民政府日益重视发展海洋经济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A项说法错误,排除;早在 19 世纪末,列 强侵略的触角即已伸入中国内地,故 B 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近代中国的工业属于畸形发展状态,地区 分布、行业分布均不合理,故 D项说法错误,排除。 13.据统计, 从 1919 年 5 月到 1920 年 12 月, 前后有 20 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总数达到 1900 人次左右。 各省频频举办欢送会和“出国指导讲座”,大型报刊也纷纷报道,掀起了一股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这表 明当时 A
16、.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 B. 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觉醒 C. 五四运动激发青年探求真理 D. 向西方学习成为社会的共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读材料信息可知,从 1919 年 5 月到 1920 年 12 月,中国有一大批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 因为 1919 年五四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自由平等的思想和爱国思潮,在这一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青年 到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勤工俭学,故选 C 项;材料反映的是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传播,故排除 A 项;材料只反映
17、了广大青年到法国勤工俭学,不能得出“新文化运动促进全民族 觉醒”的结论,故排除 B 项;D 项的“社会的共识”表述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D 项。 14.1906 年,孙中山等人在军政府宣言中提出“国民革命”,以区别于前人的“英雄革命”。1924 年, 国民党在其“一大”宣言中,强调国民革命运动必须联合工农才能取得胜利。这表明 A. 工农群众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 革命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C. 民主革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D. 广大民众的革命觉悟显著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国民革命的内涵由英雄革命转向革命必须联合工农 才能取得胜利,可见孙
18、中山在五四运动之后逐渐意识到工农大众的力量,选项 C 正确;1919 年五四运动无 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中时间为 1924年,选项 A排除;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只 是依靠的力量有所转变,选项 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与广大民众无关,选项 D 排除。 15.如表为 1949 年后我国高校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部分)。关于表中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注:空白项表示数据暂缺) A. 1958 年招生人数超过毕业生数是“一五”计划的需要 B. 1962 年录取率较低说明高等院校的教学秩序走向混乱 C. 1973 年招生方式变化是“左”倾错误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D.
19、 1977 年参考生人数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决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教育状况的了解和认识。表格中的 1973年属于文革时期,教育基本上 废止,与表中的高考人数和毕业人数一致,故 C项说法正确;一五计划是 19531957年,故 A项的说法不 正确,排除;1962 年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校的教育秩序并未混乱,故 B 项说法错误,排除;十 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 1978年,故 D 项说法错误,排除。 16.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 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
20、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 贵族的特权被取消 B. 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 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 D. 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答案】C 【解析】 “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说明平民和贵族之间有矛盾,结合所学可知,在罗马共和国时 期,一开始贵族是享有很多特权的,而平民没有,所以平民就为了追求平等的权利而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通过颁布一系列法律达到“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也就是说在法律上最终确定了 双方平等的地位,故选 C;“贵族的特权被取消”本身说法错误,A 排除。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标志是 6 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编写的民法大全 ,而题干
21、讲的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故 B 与题干时间 不符,所以排除;自由民不仅仅包括罗马公民,而共和国时期的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故 D 不符合题 意,排除。 名师点睛:古代罗马为人类文明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其法律,既体现了法律的权威,也反映了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这样一种理念,这是通过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与贵族进行斗争才逐渐实现的。法律表面看来是冰 冷的,但所蕴含的却是人们对理性的追求。它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体现的是对人权和人道的尊重, 这是古罗马法律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这一题就考查了罗马法不断发展演变的历史,属于主干知识,涉及到 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个重要的历史核心素养。 17.从公元 12 世纪
22、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神秘、哀婉和崇高的 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 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欧洲建筑美学深受新教的影响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思潮深刻改变建筑美学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答案】D 【解析】 【详解】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建筑采用希腊和罗马的风格,是为了“欢快充实”,而这正是市民阶层追求 世俗化生活体验的反映,D 项符合题意。新建筑风格是受文艺复兴影响而不是宗教改革,也不是受几何学影 响,A、B 两项不符合题意。学
23、习古希腊和古罗马是借古希腊罗马之名进行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而不 是纯粹的复古,C 项不符合题意。 18.“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 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 A. 美国南北战争 B. 法国启蒙运动 C. 欧洲宗教改革 D. 英国光荣革命 【答案】B 【解析】 “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是说要想结束国王的独裁就一定 要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启蒙运动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故选 B;美国南北战 争发生在 19世纪 60年代,当时这
24、种诉求早已经有了,故排除 A;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光荣革命时对上帝的 信仰还处于比较盛行的时代,故排除 CD。 19.1832 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 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 的通过表明 A. 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 上院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 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 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答案】C 【解析】 “反对派议员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说明在 1832 年议会改革方案讨论中,保 守派最终做出了让步,故 C 项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山西省 大同市 第一次 联合 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