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写作针对训练20 拎出核心概念定义定意阐释辨析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写作针对训练20 拎出核心概念定义定意阐释辨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写作针对训练20 拎出核心概念定义定意阐释辨析(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任务任务(二十二十) 拎出核心概念拎出核心概念,定义定意定义定意,阐释辨析阐释辨析 任务情境 无论是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其材料中总包含一至两个核心 概念。对这一两个核心概念的理解,关乎审题立意的准确、深刻。同时,理清核心概念是议 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议论文论证的力量之源。因此,对于考场作文来说,正确理解其内 涵,发挥好它在审题立意、展开论证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任务试图帮你认识核心概 念的运用以及理解它的方法。 品读佳作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体悟出彩理由 (2019 全国)题目见任务(十九)“品读佳作,体悟出彩理由”部分。 以心中之爱,开脚下之路 亲爱的同学们: 大
2、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以心中之爱,开脚下之路”。 风因热爱风景而永不止息,雨因热爱人间而跌落云端,而人类因热爱生活而辛勤劳动, 缔造了今日的繁华世界。提起“劳动”二字,可能大家想到的就是“苦”或“累”,但我今 天想为劳动正名。 现代汉语词典对“劳动”的解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体力劳动;二是指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这样看来,“劳动”二字虽简短却意蕴丰富,值得我们深 思。 由“劳动”词典义开始。 有人不愿意劳动,大多是将之狭隘地理解为体力劳动。的确,在这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 时代,更易获得较高劳动报酬的脑力劳动深受人们青睐,但就社会而言,二者都必不可少。 劳动是耕作,春日播种,秋收冬藏,
3、一畦畦土地既是农民的希望,也是国之根基;劳动是科 研,天眼倾听宇宙声音,宇宙飞船探索星球奥秘,一项项突破既是科研工作者的汗水,也是 国之动力。 紧承上文,指出应全面理解“劳动”的含义。 点明“劳动”的具体含义:两个整句对应其两层含义。 回眸亘古及今的人类历史,人类是用劳动描绘蓝图的。“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从茹 毛饮血到民智初开,从沐浴清化到现代文明,中国史乃至人类史都是一部劳动史、一部创造 史。 从遗迹当中, 我们依稀可以窥见人类是如何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开辟天地”的。 “劳动”二字并不仅指一种行为或方式,更是一份开创的勇气与永恒的希望,这贯穿于整个 人类发展史,也让中华民族生机永存。
4、 进一步指出“劳动”的深层内涵。 热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数千年的文化延续中, 劳动更内化为中华民族之魂自强不息,这足以与自然、与强敌、与命运苦苦抗争的绝大 勇气,它源于中华儿女心中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体现为无限顽强的生命力。可在新时代, 这样的坚守有些风雨飘摇, 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虽说劳动形式的蜕变是必要的, 但我想“劳 动”二字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千年前已有人言明的至 理,这也正是我今天要说的热爱劳动。 深挖“劳动”的深层意义。 同学们,无论生活的模样如何,我们都应心存希望与理想,脚踏实地,自强不息,以心 中之爱,开脚下之
5、路。我相信,这是“劳动”在当代最有益的警示与继承,也希望大家能做 到“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找到更好的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尽一份力。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的聆听! 这篇考场作文的优胜之处不只是“用语动情,引发共鸣:作者巧用排比、短句增强文章 气势及语句表现力,引发共鸣”(阅卷组评语),更在于能够围绕核心概念劳动展开思路、 具体分析: 条分缕析,层层推进。文章由劳动的含义入手,讲到它之于人类进而之于中华民族的 重大意义,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视野开阔,见识独到。作者不将劳动的意义局限于个人与民族,而是放在整个人类发 展历程中去探讨劳动的重大价值,视野开阔。同时,作者把“劳动”的意义诠释为一种自强
6、 不息的民族之魂,见解独到。 学点实招学点实招,找准提升门径找准提升门径 一、核心概念在议论文写作中的两重作用 (一)从定义到定意,审题立意绝对不缺席 审题立意是考场写作极其重要的开端。审题立意的初步工作是对材料的审读,随着思考 的深入,最终都会聚焦于材料中的一两个核心概念(语词)。因此,对这一两个核心概念的准 确理解,决定了审题立意的成败。所谓“准确理解”,就是要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确定文章最终要写什么(“定意”)。试以一个简单的命题话题类作文来说明 之:我的年度汉字。 “我的”,不是你的、他的、中国的。行文必须写“我”自己的变化以及所思所想,凡 是主要写社会或其他人
7、的事情,均视为不合题意。 “年度”,是某个年份的一整年,暗含材料中给出的这一年。具备相当的概括性和高度 “浓缩性”。 “汉字”,是一个字,不是词、短语、句子。目的是通过汉字表现这一年自己各方面的 变化以及对生活的认识。有考生选了一个字,组成一个词,围绕这个词去写,是偷换概念, 视为偏题。 所谓“定义”理解,就是理解其内涵和外延。理解了其内涵,决定了立意的深刻性;理 解了其外延,就可确定写作的题材,决定选材的新颖度了。 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就是要定性,就是明确其特征与属性。而概念所展现出来的特征 有很多,其中有些特征是本质性的,使一概念区别于另一概念。只有抓住其本质特征,才能 将立意立得极精准、
8、深刻。 试以“工匠精神”为例。它的内涵有:认真细致严谨(态度)、探究创新(方式)、超越世俗 功利(价值观)。考生如写有关“工匠精神”的作文时,对这个概念作一般性理解:具有“工 匠精神”的人的工作态度是认真细致严谨的。如果以逆向思维想想,工作认真细致严谨的人 都可以称得上工匠吗?并不一定,我们还得从其他角度来对这一概念进行描述,具有“工匠 精神”的人还得有探究创新的工作方式,超越世俗功利的价值观。比较“工匠精神”这三个 特征,“认真细致严谨”是最显而易见的,只能作为其基本特征;“探究创新”和“超越世 俗功利”更显“工匠精神”的深层含义,更能诠释“工匠精神”的独特性。如果写作把立意 定为第一点,那
9、显然是肤浅、人云亦云的;如果理解到后两点,这样的立意绝对称得上深刻、 超出同类。 理解概念的外延就是定量, 就是分析界定概念的外延, 明确概念所涉及的范围。 试以 2018 年浙江卷材料中的“浙江精神”为例来分析其外延。 (1)宏观与微观。从宏观角度看,“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组成的一个部分,与“江 苏精神”“广东精神”一样有其共同之处,更有其独特性。从微观角度看,有王阳明的“浙 江精神”,有马一浮的“浙江精神”,等等。 (2)历史与现代。历史上的“浙江精神”,其内涵与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现代的“浙江精 神”又有怎样的内涵,又经历了怎样的形成过程。古今“浙江精神”有哪些异同性,是如何 在继承中
10、发展的。 (3)地域与行业。从地域看,有宁波的“浙江精神”,有温州的“浙江精神”,等等;从 行业看,有教育界的“浙江精神”,有工商界的“浙江精神”,等等。 通过对“浙江精神”作外延式分析,你将打开思考、选材的广度,从中确定一个范围去 写,从而保证了写什么的新颖性。 (二)阐释、辨析:确立写作前提和展开具体分析的抓手 1阐释概念:写作第一步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也是议论文写作重要的第一步。阐释其核心概念,搞懂“什么是什 么”,为写作行动确立必要的“决议”。 请看下面的作文题及其写作片段: 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人有
11、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一条是想走的,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漂 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有人却说,我不去走我想走的路,又怎能走得更好?不去走想走的 路,人生又有何趣味和意义? 作文片段 (第 1 段)从一出生,我们就踏踏实实走上了各种各样的路,无可避免,正如曹文轩在前 方中所说:“是命运把人拋到了路上。”这路,或坦坦荡荡,或充满荆棘,或四处泥泞, 但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必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用课本上的话,引出材料中的两个关键 词“必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既显智慧,又显亲切,开篇不凡) (第 2 段)所谓必须走的路,其实是社会为你规定的路,这是大众之路;所谓自己想走的 路,其实就是你
12、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的路,这是罕迹之路。有人曾说,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 走漂亮了,才可以走自己想走的路。诚然,有些道路我们无法避免,应该尽全力将它走好, 但之后,你是否会依据初心,向着心中的那个方向,像朝圣者一样虔诚地走下去呢?(对“必 须走的路”和“自己想走的路”进行概念界定,是为下文提出观点提供逻辑依据) 2辨析概念:展开具体分析的抓手 不少考生在议论说理中存在空泛、笼统、模糊等问题,如果能围绕核心概念展开分析, 那就做到了具体化,进而避免了空泛等问题。试以 2019 年全国卷作文题为例。材料的核心 概念是:劳动。在展开分析议论时,就可以就材料中的“不理解劳动”进行辨析。所谓“不 理解劳动”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高三二轮复习系列写作针对训练20 拎出核心概念定义定意阐释辨析 语文 二轮 复习 系列 写作 针对 训练 20 核心 概念 定义 阐释 辨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1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