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解答)(22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分) 1 (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次沿着没有人迹的山坡登上角山的碟 楼,放眼四望连绵无际的长城遗址时,我 突然想起了北京城里旧式的四合院。一户户的人家都把自己圈在一个个的院墙里面,修 筑自家的小窝。有小一些的,有大一些的,有更大一些的,白天关门闭户,晚来壁磊森 严,为的防止外来的侵袭;为了安全,围墙最好修得高一些,再高一些而我现在看 见的连绵万里的古代长城,何尝不就是四合院的扩大?它是最高的围墙,这一堵围墙修 起来可非同小可,秦始皇把秦、燕、赵历代修筑的长城联成一气, “起临洮 ,至辽东” , 一千六七百年中间,一直修到明代。东起山海关,西达
2、嘉峪关,修成了一座全长一万二 千七百多里的长城。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碟 楼 临洮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 (3)请将文中划线句改为陈述句(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2 (10 分)名句默写。 (1)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2)谈笑有鸿儒, 。 (刘禹锡陋室铭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 (4) ,殊未屑! (秋瑾满江红 ) (5)学诗谩有惊人句, 。 (李清照渔家傲 ) (6)春蚕到死
3、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 (7)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 (8)沉舟侧畔千帆过,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 (10)君问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3 (4 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 。 (1)据此,可推测出这场戏与水浒中 、 两位好汉有关。 第 2 页(共 22 页) (2)关于这两位好汉的故事,
4、你还知道哪些?请各举一例: ; 。 4 (8 分)某校以“文明驾驶,拒绝路怒”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材料一】近日,在我市某镇,有一条仅能容下两台车并排行驶的南北向小路,一辆由 南向北行驶的收割机与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小轿车在此相会。收割机体积较大,占据了 大半幅路面,小轿车无法从旁边驶过。两车停了下来,互不让路,僵持不下。两个车主 从一言不合发展到大打出手,轿车车主喊来亲戚帮忙,将收割机车主鼻梁打伤,鼻骨粉 碎性骨折。 (1)请你代公路部门拟一条针对路怒族的公益广告,悬挂在交通拥挤处。 (至少使用一 种修辞手法) (2) “路怒”究
5、竟是怎么回事?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随着中国汽车数量增多,这一问题也受到国内越 来越多专家的关注。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二】2015 年 5 月 3 日下午,一段 35 秒视频在网上疯传:在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 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随后男方公布一段行车记录视频,因女司机多次 故意变道别车并挑衅,使男子车内孩童受伤,车子险些撞到路边行人酿成车祸,男司机 逼停痛殴女司机。这段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并热议。 (摘自百度新闻 ) 【材料三】随着汽车时代到来,使“路怒症”正引起社会关注。有的人平时温文尔稚, 但一开起车
6、就变脸,动不动就爱上火,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 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对此,专家称之为“路怒症” 。 (摘自浙江日报 ) 【材料四】网友“wandex”认为:交通堵塞是导致路怒症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 他在留言中声称是工作、生活、失业等压力,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网友“匆匆”认为: 还有些路怒症的司机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 恼。 (摘自百度贴吧 ) 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什么是路怒症。 第 3 页(共 22 页) 材料三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探讨引起路怒症的原因。 二、阅读(二、阅读
7、(43 分)分) 5 (13 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 徐长才 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根据自己的读书治学经历,总结了一条经验,叫“用力多 者收功远”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由于他自觉得记忆力不足,所以他读书时格外用功。 平日,教他们的老先生每次讲完课后,都要让学生们温习功课。别的孩子读几遍就合上 了书本,出外玩了。而司马光则不然,总要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放下窗帘,一遍又一遍 地琅琅诵读课文,反复思考揣摩,直到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意思方肯罢休。司马光做官 后,尽管公务繁忙,还能利用点滴时间多读深思。即使在去一些地方视察途中,他也坚 持在马背上背诵诗文。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五
8、车、著 述颇丰的大家。 不仅如此,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 资治通鉴是一部 规模宏大的编年史。此书不仅在过去的一千多年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依然不失 它的史学价值,即使将来,它也会熠熠生辉。 杜甫有言: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也是个乐于“用力多者” ,因此,他所写的诗分外 好,能成为“诗史” ,能留存千古。正如有人所赞颂的那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贾岛用诗表达自己写作的心迹:“为求一字稳, 耐得半宵寒” 、“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 杜牧说到他写诗的心态,那就是: “苦心为诗,唯求高绝” 。不难看出,他们也是乐于“用 力多者” 。正因为如此,所以
9、他们能留下千古传诵的优秀诗篇。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对他人说: “我的每一幅画,都像我的亲骨肉一样,都是十 月怀胎,都是养育出来,全都饱含着我的真情实感和心血。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在 91 岁高龄的某一天,要创作一幅丈二的高粱 ,清晨 6 点进去,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东 西,一干就是 8 个小时。吴冠中有个习惯,他作画时,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进去打扰他的。 知情的老伴心疼他,还是端去了一杯水。结果,吴冠中生气地把水打洒一地。画完后, 他立即向老伴道歉: “对不起了,当时我画得太投入了,根本没想到喝水。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还存在诸多不便,朋友、部居们经常帮吴冠中干些 买煤扛煤气
10、罐之类的活。吴冠中就拿画谢人家,当时画得比较随意。后来,他对这些随 第 4 页(共 22 页) 意的画颇有悔意。他不是画张好的送去换回原画,就是花点钱给人家把原画买回来。把 这些画弄回来后,他就立即撕毁了。吴冠中还有两次烧画的事:一次发生在 1966 年,他 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幅作品付之一炬;另一次发生在 1991 年,他把自己十多年来的不 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下子就烧毁了 200 多幅作品。他对人说: “我这样做,并不是要 维护自己的什么名声,而是要为后人负责,要把真正的艺术留飨后人。 ” 吴冠中先生作画,力求精品,讲究创新。在他心目中,粗制滥造、失去了创新的态度, 那样就“笔墨等于零”
11、 。他用心、用功、毫不苟且的作画心态,使他作出的画价值连城, 凡收藏者,无一人不想收藏到他的画。毋庸讳言,吴冠中先生的画和人品都会光耀千秋 万代的。 “用力多者收功远” ,历来如此。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 (1)文章开头从司马光写起有何作用? (2)第段“不仅如此 ,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 , “如此” 指的是什么? (3)第段举吴冠中三次毁画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 。你对成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请简要说一说。 6 (15 分) 母爱不说话 丁立梅 他比姐姐小,且是个男孩。农村人家,都把男孩当宝的,何况他比姐姐聪
12、明,从小读 书好,捧回的奖状贴了满满一墙。 姐姐愚笨得很,念书念到小学五年级了,做加减法还要拼着手指头数。姐姐也体弱, 整天病歪歪的。母亲的一腔爱,却都洒在姐姐身上。穿的,尽着姐姐穿。他读初中了, 还穿姐姐穿剩下的毛衣大红的女式毛衣,远远就看得见,一团火似的。当时他们正 学到一首杜牧的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杨贵妃, 说杨贵妃喜欢着红装,很是艳丽。同学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到他身上,从此, “贵妃娘 娘”的绰号就叫开了。 他回家冲着母亲哭,再不肯穿那件大红毛衣。母亲只()看他一眼,说,能保暖就 行,讲究那么多做什么?隔天,却给姐姐买了一件漂亮的棉外套。吃的,也
13、是尽着姐姐 吃。那个时候还小吧,母亲给姐姐蒸了一碗鸡蛋羹。物质匾乏的家里,一碗鸡蛋羹是他 第 5 页(共 22 页) 小小的脑袋里能想象出的最好吃的食物。他跟在母亲身后,小声说,妈,我也要吃。母 亲转身看他一眼,说,姐姐病了,你又没生病。 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生一场病。下雨天,他故意淋雨,落汤鸡似的跑回家。他 真的发烧了,脸烧得通红通红的,头脑昏昏沉沉。他很高兴地把滚烫的小手伸向母亲, 说,妈,我生病了。母亲摸摸他的额头,给他泡一杯生姜水灌下去,拿被子捂紧他,出 一身的汗。第二天清早,他悲哀地发现,他的烧退了,他没有吃成鸡蛋羹。 是发过誓的,有朝一日他要把鸡蛋吃够。他发愤读书,一路把自己读
14、到名牌大学去了。 毕业之后,他留在了大城市,把美食吃尽,曾经的不堪被他远远甩到身后去了。而姐姐, 书只念到初中便念不下去了,回到家里,母亲养着她。 他极少跟母亲联系,倒是母亲常常打电话来,每次都是说姐姐怎样怎样。一次,母亲 ()半天,跟他提出要钱数目不小。他问,做什么用?母亲说,我想给你姐开家 小店,卖卖小杂货什么的,也好让她日后有个依靠。他的心立即被什么堵住了,这么些 年过去了,母亲竟还是偏心的。他什么话也没回, ()挂了母亲的电话。 两个星期后,他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电话里姐姐哭着说,弟弟呀,妈不行了。 医院里,母亲面色渗白地躺在病床上,癌症晚期。他平生第一次,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
15、骨瘦如柴。 深夜。母亲在一阵剧烈疼痛后,平息下来。拉着他的手,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母亲流下了泪,母亲说,这些年苦了你。也是到这个时候,他才得知,当年姐姐还在婴 儿时患了脑膜炎,因就医不及时,留下了后遗症,母亲为此一直内疚着。 他让母亲安心,他说他会照顾姐姐的。母亲在听到他这句话后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他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接姐姐去城里。老家的房子他给处理了。屋里的东西全部散尽, 姐姐却偏要把一个香炉和几把香带走。他解释,城里不兴这个的。姐姐回答,不,妈以 前天天都帮你给菩萨敬香,要菩萨保佑你平安的。姐姐说,我以后也要每天帮你给菩萨 敬香。他一下子愣住了 母爱不说话。 (1)在文中一处括号内依次
16、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淡 默默 讷讷 久久 B久久 淡淡 默默 讷讷 C淡淡 讷讷 默默 久久 D默默 久久 讷讷 淡淡 第 6 页(共 22 页) (2)文中说母亲“偏心” ,表现哪里,这样写有何好处?请联系全文说一说。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段结尾“他一下子愣住了” “他”为什么会“愣住了” ,请以第一人称写一 写弟弟的心理活动。 7 (15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7、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侯 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 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
18、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以是人多以书假 余 假 尝 趋百里外 尝 四支 僵劲 支 腰 白玉之环 腰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文中哪些词句表明了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 (4)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三、作文(三、作文(50 分,含分,含 5 分卷面分)分卷面分) 8 (50 分)请以“语文的韵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 (1)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诗歌除外) 。 第 7 页(共
19、 22 页)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 600 字。 第 8 页(共 22 页) 2017-2018 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学年安徽省蚌埠市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一、语文积累与运用(共 27 分)分) 1 (5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次沿着没有人迹的山坡登上角山的碟 楼,放眼四望连绵无际的长城遗址时,我 突然想起了北京城里旧式的四合院。一户户的人家都把自己
20、圈在一个个的院墙里面,修 筑自家的小窝。有小一些的,有大一些的,有更大一些的,白天关门闭户,晚来壁磊森 严,为的防止外来的侵袭;为了安全,围墙最好修得高一些,再高一些而我现在看 见的连绵万里的古代长城,何尝不就是四合院的扩大?它是最高的围墙,这一堵围墙修 起来可非同小可,秦始皇把秦、燕、赵历代修筑的长城联成一气, “起临洮 ,至辽东” , 一千六七百年中间,一直修到明代。东起山海关,西达嘉峪关,修成了一座全长一万二 千七百多里的长城。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碟 楼 di 临洮 to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正确的写法是 壁垒森严
21、。 (3)请将文中划线句改为陈述句(不要改变句子原意) 【分析】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二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第三题考查句式转换。 【解答】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读作 di,第二个字读作 to。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细读材料可知, “壁磊森严”应写作“壁垒森严” 。 (3)本题考查句式转换。要在不改变句义的前提下,对句式进行指定转换。作答本题时, 把“何尝不就是四合院的扩大?”改为“就是四合院的扩大”即可。 答案: (1)di;to。 (2)壁磊森严;壁垒森严。 (3)而我现在看见的连绵万里的古代长城,就是四合院的扩大。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
22、大家熟悉的) ,考查学生的审题 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 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 第 9 页(共 22 页) 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 自己的见解。 2 (10 分)名句默写。 (1)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2)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 (刘禹锡陋室铭 )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 (范仲淹渔家傲 ) (4) 强派作峨眉 ,殊未屑! (秋瑾满江红 ) (5)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
23、风鹏正举 。 (李清照渔家傲 ) (6)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 ) (7)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 (8)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9)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林嗣环口技 ) (10)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分析】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 在考试中却得不到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生僻字、难写字书写有误,一字之差,导致 丢分,实在遗憾。这就要勤于动笔,重点突破。
24、 【解答】答案 (1)枯藤老树昏鸦(重点字:藤) ; (2)往来无白丁; (3)燕然未勒归无计(重点字:勒) ; (4)强派作峨眉; (5)九万里风鹏正举; (6)蜡炬成灰泪始干; (7)非淡泊无以明志; (8)病树前头万木春; (9)奋袖出臂(重点字:臂) ; (10)巴山夜雨涨秋池; 【点评】在复习和应试时应注意 1、要整体背诵,不要孤立记诵名句。 2、古代诗歌、散文名篇里的名句都要同等重视。 第 10 页(共 22 页) 3、要记忆准确,默写正确。要格外注意难写、易混易错的字。 4、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诵。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 5、平时背诵既要“口到” ,更要“心到” “手到”
25、 。 6、要把握字的准确读音,要克服粗心的毛病、要日积月累,学以致用。 3 (4 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 某剧院前贴出一张海报,上写“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 。 (1)据此,可推测出这场戏与水浒中 林冲 、 鲁智深 两位好汉有关。 (2)关于这两位好汉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请各举一例: 林冲误入白虎堂 ; 花 和尚倒拔垂杨柳 。 【分析】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 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 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
26、解答】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学生必须对名著内容熟 悉,才能准确把握“豹子头刊金印后,野猪林伏洒家前”与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 故事情节相关,故事中的好汉一个是豹子头林冲,另一个是自称洒家的花和尚鲁智深。 与林冲相关的故事情节还有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火并王伦等;与鲁 智深相关的情节有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倒拔垂杨柳、火烧瓦罐寺等。 答案: (1)林冲,鲁智深。 (2)林冲误入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火并王伦等) ,花和尚(鲁智深)倒 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火烧瓦罐寺) 。 【点评】解答此题,学生不仅要熟悉名著中人物及相关情节,还要了
27、解与人物相关的经 历,熟悉事件的前因后果。读了原著,方可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4 (8 分)某校以“文明驾驶,拒绝路怒”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进来。 【材料一】近日,在我市某镇,有一条仅能容下两台车并排行驶的南北向小路,一辆由 南向北行驶的收割机与一辆由北向南行驶的小轿车在此相会。收割机体积较大,占据了 大半幅路面,小轿车无法从旁边驶过。两车停了下来,互不让路,僵持不下。两个车主 从一言不合发展到大打出手,轿车车主喊来亲戚帮忙,将收割机车主鼻梁打伤,鼻骨粉 碎性骨折。 (1)请你代公路部门拟一条针对路怒族的公益广告,悬挂在交通拥挤处。 (至少使用一 第 11 页(共 2
28、2 页) 种修辞手法) (2) “路怒”究竟是怎么回事?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路怒症”概念最早来自国外心理学。随着中国汽车数量增多,这一问题也受到国内越 来越多专家的关注。阅读下列三则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二】2015 年 5 月 3 日下午,一段 35 秒视频在网上疯传:在成都市娇子立交处,一 名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随后男方公布一段行车记录视频,因女司机多次 故意变道别车并挑衅,使男子车内孩童受伤,车子险些撞到路边行人酿成车祸,男司机 逼停痛殴女司机。这段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并热议。 (摘自百度新闻 ) 【材料三】随着汽车时代到来,使“路怒症”正引起
29、社会关注。有的人平时温文尔稚, 但一开起车就变脸,动不动就爱上火,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 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对此,专家称之为“路怒症” 。 (摘自浙江日报 ) 【材料四】网友“wandex”认为:交通堵塞是导致路怒症的一个问题,但不是根本问题。 他在留言中声称是工作、生活、失业等压力,破坏了人们的好心情。网友“匆匆”认为: 还有些路怒症的司机喜欢在马路上和其他司机竞争,超过对方就高兴,被对方超过就懊 恼。 (摘自百度贴吧 ) 请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什么是路怒症。 材料三画线句有语病,请给出修改意见。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探讨引起路怒症的原因。 【分
30、析】本题考查材料综合阅读能力。材料一、二分别给出两个“路怒症”引发的交通 案件;材料三,介绍什么是“路怒症” ;材料四,介绍导致路怒症的概括本原因。 【解答】 (1)本题考查广告语的拟写。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广泛 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拟定广告首先要扣住主题,要善用修辞,同时最好能做到 押韵。题干要求广告语针对路怒族,据此如拟写为:拒绝路怒症 争做文明人。 (2)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由材料二所举的事例,可以看出“路怒症”是 第 12 页(共 22 页) 一种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其引发的原因是他人的不文明驾驶;材料三可以看出“路怒症” 还表现在开车的司机带着愤怒的心
31、情开车,所以称为“路怒” 。将这些理解用“路怒症 是”的句式表述出来即可。 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阅读画线句子,可以看出其缺少主语,可将句中的“随着”或 “使”任意删去一个。 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由材料一中的事件可以看出,路怒症是由“互不让路,僵持不 下”造成的,其根据原因是交通状况差;材料二中的事件可以看出原因在于女司机“多 次故意变道别车并挑衅” ,所以男司机有了“痛殴”的行为,可概括出原因在于与别人的 违章斗气;根据材料四中网友的分析,可以看出原因还在于“工作、生活、失业等压力” , 从材料三中也可看出还有司机个人修养的原因。 答案: (1)拒绝路怒症 争做文明人;路怒是魔鬼 吞噬你和我。
32、 (2) 路怒症, 就是指司机带着愤怒去开车违反交规、 不讲文明、 并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随着” 、 “使”任意去掉一处 与别人的违章斗气;交通状况差;生活压力大;个人修养不够;驾驶心态差 【点评】辨析病句常用的方法有: 1语感法。辨析句子正误,首先认真阅读,仔细考虑,从整体把握,看看句意是否明确, 内容是否合理,句意间关系与关联词语是否一致等,凭借语感,就可以发现一些句子的 毛病。 2紧缩法。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主谓宾(中心语)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 3分解法。理清枝叶(附在主、谓、宾上的附加成分) ,检查枝叶同相应的主干是否搭 配得当。 4聚焦法。对于句中出现的修饰性词语、
33、关联词应格外留意,尤其是成对出现的词语, 先检查多用、错用或搭配不当的毛病,再看分句次序是否合理。 二、阅读(二、阅读(43 分)分) 5 (13 分) 用力多者收功远 徐长才 北宋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根据自己的读书治学经历,总结了一条经验,叫“用力多 者收功远”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由于他自觉得记忆力不足,所以他读书时格外用功。 第 13 页(共 22 页) 平日,教他们的老先生每次讲完课后,都要让学生们温习功课。别的孩子读几遍就合上 了书本,出外玩了。而司马光则不然,总要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放下窗帘,一遍又一遍 地琅琅诵读课文,反复思考揣摩,直到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意思方肯罢休。司马光做官
34、后,尽管公务繁忙,还能利用点滴时间多读深思。即使在去一些地方视察途中,他也坚 持在马背上背诵诗文。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五车、著 述颇丰的大家。 不仅如此,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 资治通鉴是一部 规模宏大的编年史。此书不仅在过去的一千多年起过很好的作用,而且在今天依然不失 它的史学价值,即使将来,它也会熠熠生辉。 杜甫有言: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也是个乐于“用力多者” ,因此,他所写的诗分外 好,能成为“诗史” ,能留存千古。正如有人所赞颂的那样: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贾岛用诗表达自己写作的心迹:“为求一字稳, 耐得半宵寒” 、
35、“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 杜牧说到他写诗的心态,那就是: “苦心为诗,唯求高绝” 。不难看出,他们也是乐于“用 力多者”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能留下千古传诵的优秀诗篇。 我国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对他人说: “我的每一幅画,都像我的亲骨肉一样,都是十 月怀胎,都是养育出来,全都饱含着我的真情实感和心血。 ”事实也正是如此。他在 91 岁高龄的某一天,要创作一幅丈二的高粱 ,清晨 6 点进去,没喝一口水,没吃一点东 西,一干就是 8 个小时。吴冠中有个习惯,他作画时,是绝对不允许别人进去打扰他的。 知情的老伴心疼他,还是端去了一杯水。结果,吴冠中生气地把水打洒一地。画完后, 他立即向老伴
36、道歉: “对不起了,当时我画得太投入了,根本没想到喝水。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还存在诸多不便,朋友、部居们经常帮吴冠中干些 买煤扛煤气罐之类的活。吴冠中就拿画谢人家,当时画得比较随意。后来,他对这些随 意的画颇有悔意。他不是画张好的送去换回原画,就是花点钱给人家把原画买回来。把 这些画弄回来后,他就立即撕毁了。吴冠中还有两次烧画的事:一次发生在 1966 年,他 把自己回国后画的几百幅作品付之一炬;另一次发生在 1991 年,他把自己十多年来的不 满意的作品集中起来,一下子就烧毁了 200 多幅作品。他对人说: “我这样做,并不是要 维护自己的什么名声,而是要为后人负责,要把真正
37、的艺术留飨后人。 ” 吴冠中先生作画,力求精品,讲究创新。在他心目中,粗制滥造、失去了创新的态度, 那样就“笔墨等于零” 。他用心、用功、毫不苟且的作画心态,使他作出的画价值连城, 凡收藏者,无一人不想收藏到他的画。毋庸讳言,吴冠中先生的画和人品都会光耀千秋 第 14 页(共 22 页) 万代的。 “用力多者收功远” ,历来如此。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 (1)文章开头从司马光写起有何作用? (2)第段“不仅如此 ,他笔下的资治通鉴也是他总结的这条经验的明证” , “如此” 指的是什么? (3)第段举吴冠中三次毁画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4)作者认为“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
38、 。你对成功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请简要说一说。 【分析】这是一篇议论文。首段由司马光写起,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力多者收功远。 然后依次列举了杜甫,李贺,杜牧和吴冠中的例子证明了这一论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得出结论:没有超人的付出,就没有超人的成绩。 【解答】 (1)本题考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议论文的首段常有引出论题、论点,激发读 者阅读兴趣,充当论据证明论点的作用。本文首段从司马光的事例写起,引出中心论点, 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分析代词的指代作用。某个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在这句话的前面。 根据第一段中的“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
39、一位学富五车、著述颇 丰的大家。 ”可知“如此”的指代内容。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证明的观点一般会出现在它的附近。根据第六段中的 “吴冠中先生作画,力求精品,讲究创新。 ”和“毋庸讳言,吴冠中先生的画和人品都会 光耀千秋万代的。 ”可知这一处举例的论证效果,同时也证明了中心论点。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 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围绕“努力” “付出”等关键词语,或者结合自已对于成功的理 解,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引出中心论点:用力多者收功远。同时作为举例论证证明了中心论点,激发了读者 的阅读兴趣。 (2) “如此”指的是
40、他通过长期的刻苦攻读和乐于思考,终于成了一位学富五车、著述 颇丰的大家。 (3)为了论证吴冠中先生作画,力求精品,讲究创新,因此它的画和人品都会光耀千古, 有力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 15 页(共 22 页) (4)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没有 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点评】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1、举例论证:举(概括事例:人物+事件)证明了(如有分论点,写它证明的分论 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让人信服。 2、道理论证: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增强文章说服力。 3、引用论证:如果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
41、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 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答题格式: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 往下读) 4、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5、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 6 (15 分) 母爱不说话 丁立梅 他比姐姐小,且是个男孩。农村人家,都把男孩当宝的,何况他比姐姐聪明,从小读 书好,捧回的奖状贴了满满一墙。 姐姐愚笨得很,念书念到小学五年级了,做加减法还要拼着手指头数。姐姐也体弱, 整天病歪歪的。母亲的一腔爱,却都洒在姐姐身上。穿的
42、,尽着姐姐穿。他读初中了, 还穿姐姐穿剩下的毛衣大红的女式毛衣,远远就看得见,一团火似的。当时他们正 学到一首杜牧的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杨贵妃, 说杨贵妃喜欢着红装,很是艳丽。同学们的目光便齐刷刷地落到他身上,从此, “贵妃娘 娘”的绰号就叫开了。 他回家冲着母亲哭,再不肯穿那件大红毛衣。母亲只()看他一眼,说,能保暖就 行,讲究那么多做什么?隔天,却给姐姐买了一件漂亮的棉外套。吃的,也是尽着姐姐 吃。那个时候还小吧,母亲给姐姐蒸了一碗鸡蛋羹。物质匾乏的家里,一碗鸡蛋羹是他 小小的脑袋里能想象出的最好吃的食物。他跟在母亲身后,小声说,妈,我也要吃。母 亲
43、转身看他一眼,说,姐姐病了,你又没生病。 那个时候,他最大的愿望是生一场病。下雨天,他故意淋雨,落汤鸡似的跑回家。他 第 16 页(共 22 页) 真的发烧了,脸烧得通红通红的,头脑昏昏沉沉。他很高兴地把滚烫的小手伸向母亲, 说,妈,我生病了。母亲摸摸他的额头,给他泡一杯生姜水灌下去,拿被子捂紧他,出 一身的汗。第二天清早,他悲哀地发现,他的烧退了,他没有吃成鸡蛋羹。 是发过誓的,有朝一日他要把鸡蛋吃够。他发愤读书,一路把自己读到名牌大学去了。 毕业之后,他留在了大城市,把美食吃尽,曾经的不堪被他远远甩到身后去了。而姐姐, 书只念到初中便念不下去了,回到家里,母亲养着她。 他极少跟母亲联系,倒
44、是母亲常常打电话来,每次都是说姐姐怎样怎样。一次,母亲 ()半天,跟他提出要钱数目不小。他问,做什么用?母亲说,我想给你姐开家 小店,卖卖小杂货什么的,也好让她日后有个依靠。他的心立即被什么堵住了,这么些 年过去了,母亲竟还是偏心的。他什么话也没回, ()挂了母亲的电话。 两个星期后,他突然接到姐姐的电话,电话里姐姐哭着说,弟弟呀,妈不行了。 医院里,母亲面色渗白地躺在病床上,癌症晚期。他平生第一次,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骨瘦如柴。 深夜。母亲在一阵剧烈疼痛后,平息下来。拉着他的手,目光()落在他的脸上, 母亲流下了泪,母亲说,这些年苦了你。也是到这个时候,他才得知,当年姐姐还在婴 儿时
45、患了脑膜炎,因就医不及时,留下了后遗症,母亲为此一直内疚着。 他让母亲安心,他说他会照顾姐姐的。母亲在听到他这句话后微笑着闭上了眼睛。 他料理完母亲的后事,接姐姐去城里。老家的房子他给处理了。屋里的东西全部散尽, 姐姐却偏要把一个香炉和几把香带走。他解释,城里不兴这个的。姐姐回答,不,妈以 前天天都帮你给菩萨敬香,要菩萨保佑你平安的。姐姐说,我以后也要每天帮你给菩萨 敬香。他一下子愣住了 母爱不说话。 (1)在文中一处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A淡淡 默默 讷讷 久久 B久久 淡淡 默默 讷讷 C淡淡 讷讷 默默 久久 D默默 久久 讷讷 淡淡 (2)文中说母亲“偏心
46、” ,表现哪里,这样写有何好处?请联系全文说一说。 (3)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第段结尾“他一下子愣住了” “他”为什么会“愣住了” ,请以第一人称写一 第 17 页(共 22 页) 写弟弟的心理活动。 【分析】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母亲对姐姐的特殊关爱和对我的不以为意,这 让我能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大学,拥有了幸福的生活,在母亲临终的时候,我得知了真 情的真相,姐姐小时候生过病,所以才会更加关爱她。但母亲同样是爱我的,每天为我 上香祝福。全文表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无声。 【解答】 (1)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第一处空白的语境是我说发烧了,母亲却不 以为意,只
47、是让我喝了一杯姜汤水。所以此处应填“淡淡” 。第二处空白的语境是母亲给 我要钱,给姐姐开一间小店,此时母亲应是觉得为难,有点说不出口的,所以此处应填 “讷讷” 。分析至此,采用排除法,可知只有 C 项是正确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写作手法。根据第二段中的“穿的,尽着姐姐穿。 ” ,第三段中 的“吃的,也是尽着姐姐吃。 ” ,第六段中的“母亲说,我想给你姐开家小店,卖卖小杂 货什么的,也好让她日后有个依靠。 ”可知母亲偏心的表现。联系下文姐姐提到的母亲每 天为我上香祈福的细节,可知本文采用的写法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这种写法,对比鲜明, 使故事情节起伏有波折,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
48、更能表现作者情感,给读者留下深 刻印象。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细读句子可知, “面色惨白” “骨瘦如柴”是对母亲的外貌描写, 联系此时母亲生病的特定情境,这处外貌描写写出母亲病得很重,可能很快就要去世了。 “握住”是对我的动作描写,我看到母亲病得如此之重,不由得握住母亲的手,生动地 表现了我看到病重母亲后的心疼和不舍。 (4)本题考查补充人物心理。需结合具体的语境来揣摩。此时的特定情境是弟弟从姐姐 的嘴里得知了母亲每天给自己上香祈福,感受到了母爱。所以此时的心理活动应围绕着 这一点来展开。 答案: (1)C (2)穿的尽着姐姐,吃得尽着姐姐,向弟弟要钱给姐姐开店。 欲扬先抑的手法使情节多变
49、,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作者充沛的感情, 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面色惨白” “骨瘦如柴”是外貌描写,写出母亲病的很重,可能很快不久于世。 “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是动作描写,写出他对病重母亲的心疼与不舍。 第 18 页(共 22 页) (4)原来母亲的爱一直都在,只是从未对我说起。 【点评】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 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 ,写人物的 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 7 (15 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 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 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