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含答案)
《1.3.2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2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学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情景导入 条件反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1.掌握反射弧的构成。 2.理解突触和突触间的传递。 3.了解反射中枢。 关键术语 反射与反射弧 神经中枢 突触与神经递质 单向传递、突触延搁 反射弧的构成 基础梳理 1反射弧的构成 2反射的一般过程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 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思维激活 1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就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吗? 提示 不是。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思维激活 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
2、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至少需要几个? 提示 不能。至少需要 2 个。 合作探究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胞体:内含细胞核 突起 轴突:一条,较长、分支较少 树突:数条,较短、分支较多 2反射弧组成及相应功能比较 结 构 组 成 功 能 结构破坏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 经纤维 传入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 至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 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 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 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出神 经纤维 传出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 出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 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3、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应 答反应 只有感觉无效应 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 完整性 特别提醒反射弧中传入神经纤维和传出神经纤维的判断 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判断: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纤维(B)。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 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纤维(B),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E)。 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 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纤维,反之则为传出神经纤维。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纤维,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 的为传入神经纤
4、维。 3反射的类型及联系 (1)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的形成必须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将无关刺激和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使无关刺 激转化成条件刺激后才形成。条件反射应不断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才能稳定,否则将不断减弱 甚至消退。 4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比较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形成 时间 生来就有 后天获得 刺激 非条件刺激(直接刺激) 条件刺激(信号刺激) 神经 中枢 大脑皮层以下中枢 大脑皮层 神经 联系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永久、固 定,反射不消退 反射弧及神经联系暂时、可变,反射 易消退,需强化 意义 完成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大大提高人和动物适应复杂环境的能 力 举例
5、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巩固 1如图为一个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s 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 s 是效应器,m 是感受器 a 是传入神经纤维,c 是传出神 经纤维 a 是传出神经纤维, c 是传入神经纤维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sabcm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mcbas 兴奋的传导方向是: sabcm或mcbas ABCD 解析 根据突触结构和神经节的位置,可判断出 s 是感受器,m 是效应器,a 是传入神经纤 维,c 是传出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方向是:sabcm。 答案 A 突触和突触传递以及反射中枢 基础梳理 1突触和突触传递 (1)突触的结构 突触 A
6、.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其他结构:D.轴突末端、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2)突触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 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下一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反射中枢 (1)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2)组成 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构成,如膝跳反射的 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 弧。 具有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 中枢分
7、析和综合能力就越强。 思维激活 3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是依赖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释放方式为细胞膜的外排作用,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 思维激活 4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为什么只能是单方向的? 提示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 触后膜上。 合作探究 1突触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形成接点, 由此可分为两类: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导,如下图所示: (1)突触小泡释放的递质:乙酰胆碱、单胺类物质等。 (2)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3)信号转换
8、: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兴奋传导过程: 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下一 个神经元)。 (5)突触传递的特点 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延搁:冲动在突触前末梢部分传导速度较慢。 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 过程。 特别提醒注意突触小体与突触的关系,二者范围不同、位置不同,但都包括突触前膜;突 触后膜一般是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部分,也可能是肌肉或腺体。 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递质释放的过程为外排, 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3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