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武汉市 20202020 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届高中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3.72020.3.7 本试题卷共本试题卷共 1010 页页,22,22 题。全卷满分题。全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150150 分钟。分钟。 祝考试顺利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1.答题前答题前, ,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2.选择题的作答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表格中。
2、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表格中。 3.3.非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4.4.选考题的作答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 ,答案写在答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5.5.请学生请学生自行打印答题卡。自行打印答题卡。 不能打印的不能打印的, ,可在可在 A4A4 白纸上答题白纸上答题, ,选择题请标明题号选择题请标明题号, ,写清答案写清答案; ; 非选择题
3、请标明题号非选择题请标明题号, ,自行画定答题区域自行画定答题区域, ,并在相应区域内答题并在相应区域内答题, ,需要制图的请自行制图。需要制图的请自行制图。 6.6.答题完毕答题完毕, ,请将答案用手机拍照并上传给学校请将答案用手机拍照并上传给学校, ,原则上一张原则上一张 A4A4 拍成一张照片拍成一张照片, ,要注意照片的要注意照片的 清晰清晰, ,不要多拍、漏拍。不要多拍、漏拍。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元典精神”,是
4、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所集中体现的原创性精神。这种典籍因其首创性及覆 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而在该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成为生活的指针。印度的华陀经 、波斯的古 圣经,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先哲的论著,犹太及基督教的圣经 、伊斯兰教的可兰经,都被相关民 族视为“圣典”或“元典”。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堪称元典的是“六经”,与之相关的论语 孟子 老 子等典籍也具有“元典”性质。 文化元典是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当以历史文献视之,“六经皆史”即此之谓也。 同时,元典的 某些基本精神又能观照久远的岁月,反复被后人重新刻勒,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 维定式造成深远而又长期的影响。元典
5、的这种超越性并非某种神秘因子所造成,乃是由其基本特质所致:它 们的思考指向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各个时代的人类所始终关心的,也就是说,元典 讨论的是不朽的主题,同时,元典在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时,提供的是一种哲理式的框架, 而并非实证性的结论;是一种开放式的原型,而并非封闭式的教条,这使元典不致因内容和形式的时代局限 沦为明日黄花,而以一种灵感的清泉,赢得不朽性,一再发挥巨大的启迪功能。 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既是对中世纪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中世纪某些束缚社会进步的 制度和精神的否定。 近代文明实现这种对中世纪的否定,往往借助于对古代文明某些因素的
6、“复归”。当 然,这种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进程。这种向“哲学原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 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中国哲人对此早有领悟。考之以中国近代思想 文化史,“返其初”的现象可谓俯拾即是。即以龚自珍为例,便有相当精辟的识见。稍后的经史学家皮锡瑞 在论及清学演变时曾概括道:学愈进而愈古,义愈推而愈高;屡迁而返其初,一变而至于道。19 世纪中后叶活 跃在中国思想界的先进文化人,从徐继畲、魏源到郭嵩焘、薛福成进而到康有为、梁启超继之到孙中山、章 太炎,其具体见解虽各有差异,但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却是他们共同遵循的一条思 维
7、路向。 20 世纪以降,工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取得长足进展,特别是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轨 道上突飞猛进,文明的器用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都发生着愈益深刻的现代化转型。 然而,“现代化” 给人类带来的并非单一式的进步,而是善恶并进、苦乐同行的矛盾过程,正所谓“省忧喜之共门兮,察吉凶之 同城”。不论与自然交互关系这一面,单就人与人的关系这一面而论,工业文明取得了社会契约化、法治化、 民主化的重要进程,却又带来社会的失衡和人的异化,物欲主义的泛滥、道德的沉沦、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的分离等令人困扰的问题,显示了个人失调以至社会失衡的危险趋向。 面对当今形势,人类正在寻找解决途径。在这一
8、努力过程中,元典精神可以给予我们以启示。 中华元典 所贯穿的一天人、合知行、同真善、兼内外的融通精神,行健不息、生生不已的好勤乐生主义、人道亲亲的 人文传统,以及德业日新意识、社会改革意识、文化包容意识、守中和谐意识等等,经过创造性的转化,无疑 会成为现代人克服“现代病”的良药。这便是在“退却与重回”中获得民族文化原创性动力的“返本开 新”之路,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革故鼎新之路。这种双向性的辩证发展进程,正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的近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典精神体现在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中,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
9、。 B. 文化元典提供永恒精神因子,能产生不朽而深远的影响,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 C. 近代文明在其发展进程中选择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D. 工业文明利弊参半,只有走上用新见变化元典的道路才是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历史到现实展开论证,既有对历史发展的深刻剖析,也有对当下现实的冷峻思考。 B. 文章围绕论题,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论证,从多个角度充分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C. 文章论述从文化史角度审视近代文明时,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 D. 文章末段从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指出面对当今形势
10、,人类特别是中国正在寻找解决途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民族的“文化元典”必有其原创性的元典精神,这种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该民族的社会与生活 之中。 B. 元典永远不会被时代淘汰,因为元典超越现实关照久远,摒弃实证亲近哲理,具有开放的气度和终极关怀 的胸襟。 C. 东西方文化共同遵循一条借助“复归”来谋求现实变革的思路,以至“返其初”的现象深刻影响了近代 文明的进程。 D. 中华元典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而今要发展现代中国,还需要开辟来自中华文化原创性动力的 “返本开新”之路。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
1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 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这些典籍具有元典性质”错误,以偏概全,从第一段所举的华陀经 古圣经等以及论 语 孟子 老子等来看,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能具有“元典”性质的,只是少数“首创性 及覆盖面的广阔性、思考的深邃性”的典籍,并不是所有的“世界各民族遗留下来的文化典籍”。A 错误。 B 项,“以解决困扰人的问题”错误,从第二段元典“回答这些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普遍性问题”来看,文化 元
12、典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是给人们带来“启示”的。B 错误。 C 项,“以尚古作为前进的基点”错误,“尚古”不正确,与第三段“复归并非复古,而是一种螺旋式 上升的进程”“菲薄近古崇尚远古并以此求新、求变”的说法不一致。C 错误。 D 项,正确。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 项,“将国外史料与中国文化人的理论材料作了对比”错误,“对比
13、”有误,从第三段“这种向哲学原 旨文化原本汲取灵感、获得前进基点的文化现象,不仅在西方出现过,在东方也多次出现”看,中 西方对近代文明的审视应是殊途同归,而不是对比。C 错误。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 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 化、变未然为已然。 B项,“因为元典超越现实关照久远”错误,从第二段的一二句的内涵看,元典的超越性是指对某民族的价 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定式的影响力,并不是具体指超越现实关照久远。B错误。 故选
14、 B。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 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 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 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 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 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 (二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15、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构建筑。前者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我国周边 的东南亚和西亚诸国;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中国以及朝鲜和日本。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 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几千年而不灭。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 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它们辉煌的过去越 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
16、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 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 化”. (摘编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材料二: 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1938 年春的台儿庄大捷, 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 存 1 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 2 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 53 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 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 的纪念城市。 (
17、摘编自新浪山东昔日抗战英雄城台儿庄,今日旅游度假天堂)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1964 年通过了威尼斯宪章 。在世界文化 遗产的认定中,“真实性”这条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威尼斯宪章 。因此,随着我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 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禁止重建”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文化多样性保护 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的重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司库及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原局 长乔拉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发展一种新的关于重建的理论,以取代威尼斯宪章“只同意原物原位归 安”的原则。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
18、、研究、展示三个类型。 基于保护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典型案例有丽江古 城震后、汶川“512”震后和尼泊尔地震后对文物建筑的恢复重建等。二是对文化本身的保护。最典型的 案例就是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重建。 在“二战”中,纳粹德军摧毁了这座城市,全城 85%的地段被荡平。 此后, 波兰人民拒绝了建设现代主义首都的规划建议,凭借着战前精确的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 史中心。华沙历史中心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这类案例特别多,如历史街区、 民族村寨、历史村镇等。基于研究进行的古建筑重建大部分是针对考古所进行的复原。最有代表性的
19、案例 是日本奈良平成宫大极殿和朱雀门的重建。日本严格按照相同材料、相同工艺重建了这两处建筑,其中朱雀 门的做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原有建筑形态和做法,而大极殿则在屋顶天花部分的彩绘、门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 些当代的元素。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复原房址、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复原房址也是。从某种意义上讲, 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所进行的重建行为,都可以进行展示。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 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选编自白海峰遗产旅游中的古建筑重建:该不该) 4. 下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 A. 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 B. 保留经过战火洗礼而留下的城
20、市遗迹。 C. 由于现实发展需要而被搬迁建造的旅游资源。 D. 为保障建筑群的完整性对少量被毁的建筑进行恢复。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废墟只有具备了宏伟的外形显示昔日的辉煌,经历足够的损毁以表明辉煌已逝才能成为古建筑遗迹。 B. 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儿庄也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的可能。 C. 尽管古建筑的重建饱受争议,但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量事实说明了重建行为的可 行性。 D. 基于研究的古建筑修复强调了保持原有状态的本真性,尽量做到整旧如旧,可从客观上讲,这种修复是 很难百分之百做到的。 6.
21、 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A 5. B 6. 三则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古代建筑遗产,材料一从废墟文化的角度谈建筑遗产的美,材料二从合理利用的 角度谈古城建筑保护与恢复的价值,材料三从重建类型的角度谈古建筑重建的具体措施。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 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属于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由原文“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可知,按照 文
22、中的观点“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不是所有的“废墟”都在保护 的范围,“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中包括不属于“古建筑重建”的废墟。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选项的内容不一定是原材料中句子的照搬,可能是在原句的 基础上,加以变通、转换,甚至添加了出题者或客观或主观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 料的熟悉,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 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的变通,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 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
23、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 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B项,“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错误,从材料二看,“古城重建”是否保持了与原 有状貌的一致性,文中没有交代,文中只突出来台儿庄战争遗址的恢复问题。由原文“凭借着战前精确的 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史中心”可知, 华沙的重建保持了原有状貌, 所以不能说台儿庄的 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B 错误。 故选 B。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信息筛选的题目,首先要求审清 题干,确定答题的方向,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
24、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 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次,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综合信息筛选要立 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 条作答。 由材料一“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可知,材料一从废墟文化的角度谈建筑遗产的美;由材料二“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 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 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可概括,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省 武汉市 2019 2020 年高 学期 毕业生 学习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