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2019-2020学年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2019-2020学年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2019-2020学年高三月考(六)语文试题(解析版)(27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表达传统文化巳 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而临的重要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用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与 创新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更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 的再造。 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表达,巳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保持稳定是传统文化的特色,但也对传统 文化发展带来阻碍。社会的发展、意识的更新,降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汪度。人们更喜欢追逐朔流, 一些传统节日的传统文化味道正在消退,如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在个别地方巳经沦为饺子节、粽子 节、月饼节。随着西方思想文化东进,西
2、方节日如圣诞节、情人节为年轻人热衷,大量中学生用孰练英 语完成大学四级考试后,却不能连贾地阅读出一篇传承千载的古诗词散文。造成传统文化魅力缺失的关键 因素是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表达缺乏兴趣。从东西方文化乃至古今文化 属性看,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并无优劣。西方现代文化因其强大的传播力,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传统文化 受西方文化冲击打压,让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产生疑虑。事实上,产生传统民族传承危机的 原因并非传统文化差于西方,而是文化表达方式及有与时俱进。 现代文化是现代人为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文化体现。传统文化要想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 展,就应融合于现代文
3、化中,借助现代文化传递传统文化魅力。用流行文化表达古曲新声,让我们能在歌 曲发如雪中体会到将进酒所描绘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意境;传统武 术魅力通过以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电影走向世界;近些年,如功夫熊猫 花木兰等好莱坞电影中的中 国文化元素也在不断增多。这些当代视听产品大量采撕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无一不是看重中国文化的独特 魅力和价值,再利用现代数字手段来表达。这不仅产生了巨大影响,更形成强大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中国 文化的感染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开拓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 科技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传统文化可与高科技手段融合创新,使原本固定模式下的传统文化表现 科技化、动态化,展现
4、时代特色演绎创新生机与店力。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巨大的光影画轴徐 徐舒展,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山水墨彩、古陶、玉器等跃然纸上,在这一瞬间,传统文化所体现的古典美 与高科技光阵结合,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艺术氛围,这无疑是传统文化以现代科技表达的成功典范。 传统文化大胆地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守诚信、求大同的价值追求,通过文化 交往有利于促进国冢、民族间的和谐。英国哲学冢罗素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伦理品质若能够被世界采纳,世界将充满欢乐祥和。因此,传统文化要善于结合世界潮流与民族特色, 将传统文化基因推广传播,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世界上弘扬
5、起来,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价值 被世界认可。 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适应现代人求新求变的欣赏需求。我们应以发展、创新、宽容的态度对待传统 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将传统文化底蕴在新时代焕发出来,展现其特有的文化魅力。 (摘编自张兴华传统文化如何表达才能彰显魅力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表达形式能展示并激发出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B. 传统节日的文化味道得到传承的关键在于提升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 C. 人们只要正确认知了文化的本质,就能打消对传统文化生命力和价值的疑惑。 D. 当代视听产品借助现代文化传递传统文化魅力对开拓
6、发展中华传统文化而言利大于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依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论证,层层推进,思路 清晰。 B. 全文从借助现代文化平台、利用高科技手段、开拓”走出去”的思维三个角度讨论了传统文化彰显魅力 的路径。 C. 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了之所以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产生疑虑,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 着差距。 D. 作者引用罗素的话意在阐明文化要”走出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得到世界 认同的现状。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曲兰亭序有机结合传统文化与
7、现代音乐流行元素,让我们能感知到传统旋律中温婉抒情的书法之 韵。 B. 中国诗词大会以比拼诗词知识的形式迎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变的欣赏需求,进而掀起了重温古诗词的 热潮。 C. 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表达已形成固定模式,有利有弊,科技能消除固定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阻碍。 D. 当前西方文化更受追捧是因为它善于借助时代特点,成功地将西方传统文化附加在了现代事物上。 【答案】1. B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 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
8、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 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 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 项,“现代表达形式能展示并激发出传统文化的生命活力”分析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现代表达形式 对传统文化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更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 C项,“只要 就”的说法过于绝对。 D 项,“对中华传统文化开拓发展而言利大于弊”分析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到利弊比较。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
9、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之所以一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价值产生疑虑,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距”强加因果, 且依据文中观点,“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并尤优劣”。 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 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C项,“科技能消除固定模式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的阻碍”说法错误。结合文中第二段“传统文化的形成 和表达,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
10、,保持稳定是传统文化的特色,但也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阻碍” 和第四段“使原本固定模式下的传统文化表现科技化、动态化,展现时代特色演绎创新生机与活力”,可 知 C 项用“消除”一词夸大了科技的作用,推断过于绝对。且固定模式“有利”的说法于文无据。 故选 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 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
11、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城市比中小城镇更有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首先,大城市的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更低。大城市的经济 活动和公共服务成本会因城市规模的扩大而摊薄,聚集在大城市中的个人、企事业单位都将因相互之同的 协调而从中受益。其次,相比中小城镇,大城市土地利用率更高。根据住建部数据,从整体来看,2017 年 我国小城镇、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人均占地面积依次递减,分别为 130 平方米、125 平方米、118 平方米、113 平方米、
12、99 平方米。再次,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在创造相同 GDP 的条件 下,大城市污染物排放量远低于中小城镇。而且,由于规模经济效应,大城市降低单位污染的成本也远低 于中小城镇。最后,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和超大城市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由于大城市是第二产 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它们远比中小城镇更能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就业机会。 材料二 (摘编自潘家林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 , 城市发展论坛2019 年 1 期) 图表 1:北京、上海、首尔、东京四城市中心城区出行情况比较 中心城区面积 (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人 口密度(人平 方公里) 轨二 道交通出 行比例 轨道 交通运营 里程(
13、公 里) 私家车 出行比例 上下班高蜂期 交通状况 北 京 668 17774 23% 631 38.7% 重度拥堵 上 海 664 17056 25% 683 36% 重度拥堵 首 尔 605 15087 69% 1098 20.9% 轻度拥堵 东 京 627 14525 62% 2705 14.7% 轻度拥堵 图表 2:全球部分都市人口总数及人口密度比较 (摘编自熊柴等大城市病主因是人口分布失衡 , 财经2017 年 2 月) 材料三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发展本应服务于人的需要,但是许多城市却偏离了人本轨道,一味追求经济 总量的增加,引发了严重的城市病。 城市化不是楼字化,而是家园化。但
14、是,一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却只重表面工程,认为修建高楼大厦 就是城市化,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许多城市出现了千城一面的情况。城市的功能 化不是产业化。城市的功能包含生产方面的功能,即人们通常理解的产业规模化,但产业发展不是城市唯 一的功能。城市是人、境、业的综合体,产城一体,人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归宿。不应该把城市看成 是一个生产产品的机器,城市应是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摘编自李后强等以人为中心:城市发展的永续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 年 3 月) 材料四 大城市病并不是我国所特有的,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东京城 市病最为严重的时期,
15、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导致了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为 此,东京政府通过制定东京圈基本规划、实施工业控制法等举措,让大批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一些重 化工业相继迁往郊区、中小城市甚至海外,而聚集更多以研究开发型工业、都市型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 工业。这一方面增加了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东京的人口总量。另外,为减轻办公和荷业 活动对市中心的压力,平衡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东京还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副中心战略,让副中心和中心城 区共同承担起东京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了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在建设副中心的同时,东京也很重 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修建一条环市中心铁路和众多呈放射状、向近
16、郊或邻近城市延伸的轻轨线,将各 副中心串联起来,并在线路末端发展新的中小城市和工业中心。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 , 中华建筑报2018 年 4 月 22 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京、上海两城市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大于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这可能成为两地上下班高峰期重度 拥堵的主要原因。 B. 相较而言,首尔、东京两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也很大,但上下班高峰期交通状况更好,这得益于更强大 的公共交通运力。 C. 北京、上海的人口密度远低于首尔,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却比首尔高,这表明北京、上海的人口分布失 衡、核心区域人口过密。 D. 人
17、口密度与人口总数并不一定成正比。东京的人口密度低于首尔,但人口总数却很高,这意味着其人口 增长的空间比较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城市具有更明显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 个人与企业受益更多。 B. 城市越大,土地利用率越高。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最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特大城 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 C. 一些城市只重表面工程、以楼宇化代替城市化的行为,违背了城市建设与人类发展的规律,使得城市的 独特性受到了损害。 D. 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最的增加,就能避免“城市病”的发生
18、,使城市成为人类成果 融合发展的一个有机体。 6. “大城市病”应当如何缓解?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C 6. 缓解策略:发挥聚集效应与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控制污染;加强政策引导, 使人口分布更加均衡(或避免人口与劳动力的过度集中) ;重视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以人为本,推动人城 和谐(或避免将城市化等同于楼宇化、产业化) ;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或:构建多中 心多厮层的城市格局)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 当的分析
19、。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 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D 项,“东京的人口密度低于首尔,但人口总数却很高,意味着其人口增长的空间比较小”推断错误,因 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其人口还有增长空间。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 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 项,“这些效应能够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使得大城市污染更少”分析错误,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 效应使得“大城市控制污染的能力更强”,但不等于“大城市污染更少”。
20、B项, “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最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来看, 特大城市要明显大于大城市”分 析错误,从材料一来看,“土地利用率越高”是从“单位面积的土地所负载的人口数量”来看的,但并不 涉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D 项,“如果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济总最的增加,就能避免”分析错误,根据材料三可知, 要避免大城市病,只做到以人为本是不够的,需从多方面入手,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不再片面追求经 济总量的增加”无法构成充分条件。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 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
21、答。 首先需定位城市病的表现或原因,在针对性地到材料中寻找对策,而不应只是归纳概括材料。按照材料二 的标题、材料三、材料四等可以归纳出城市病的几个表现或原因:人口分布失衡(源于材料二) ;偏离人本 轨道(包括楼宇化、一味产业化) ,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增加(源于材料二) ;人口和劳动力的过度集中带 来地价上涨、环境恶化、生活成本降低(材料四) ,等等。从四则材料中,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缓解“城市病” 的策略: (1)进一步加强大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 率,进一步减少污染(源于材料一,“为外来人口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可能与“人口分布失衡”“人口和 劳动力的过
22、度集中”呈正相关,会恶化而非缓解“大城市病”) ; (2)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努力促进人口均 衡分布,同时大力发展公共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减少拥堵(源于材料二) ; (3)以人为本,推进产城一体、 人城和谐,让城市家园化而非楼宇化、产业化,让城市成为人类成果融合发展的有机体(源于材料三) ; (4) 制定城市相关发展规划、实施相应举措,将劳动密集型和重化工业迁往郊区,而聚集更多现代城市型工业, 还可实施城市副中心战略,形成多中心多圈层的城市格局;重视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源于材料四) 。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 之上。从读物中辨
23、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 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 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 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 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庐乐忆 宗璞 清华园乙所曾是我的家,它位于园内一片树林中
24、。小时候觉得林子深远茂密,绿得无边无涯,走在里 面,像是穿过一个梦境。这年夏天,有人在林中播放音乐,这大概是所谓的音乐茶座吧。凭窗而立,音乐 像是从绿色中涌出来,把乙所包围了,也把我包围了。常听到的乐曲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贝多芬 的田园 、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柴可夫斯基的悲怆等。特当音乐响起时,小树林似乎扩大了,绿色 显得分外滋润,我又有了儿时往一个梦境深处飘去的感觉。 清华音乐室很活跃,学生里音乐爱好者很多。学余乐手颇不乏人,还出了些音乐专业人才。我是不入 流的,只是个不大忠实的听众而已。因为自己有的唱片很有限,所以常和同学一起到美国教授温德先生住 处听音乐。温先生教我们莎士比亚,又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长沙市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