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外篇)(解析版)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外篇)(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外篇)(解析版)(3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专题 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 (课外篇) (解析版)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 (课外篇) (解析版) 班级 姓名 过关情况 【2019 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少述足下:某 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 人而已。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何 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诸不一一,千万自爱!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有删改) (乙) 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
2、有几人?” 其相与如此。及荆公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公之交遂睽 。然少述初不以为意也。及荆公再罢相归, 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 ,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 谈经学,抵暮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 ,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 有惜别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测也。” (选自老学庵笔记 ,有删改) 【注释】某:我,谦称。这里是王安石自称。乙文王荆公即王安石。燔:焚烧。睽:背离,不合。 惟相劳苦:只是相互安慰。穷达:政治上的失意与显达。剧:流畅,痛快。解舟:退居江湖。 奉谢:奉,敬辞。奉谢,表示谢意。 16. 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
3、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远离家乡 B. 谋官不顺 C. 财物受损 D. 身体不适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某 自 度 不 能 数 十 日 亦 当 得 一 官 以 出 但 不 知 何 处 耳。 18. 参考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往造之,少述出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19. 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 20. 王安石和孙少述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答案】 16. D 17.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 “亟”为急速
4、、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想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厚。 19. (孙少述)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一起吃饭,畅谈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0. 朋友要相互关心:王安石写信给孙少述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 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罢官回乡后交往如故;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 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解析】 16、此题考查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过“到京师已数月”可以看出他远离家乡,“求一官以出。既未得 所欲”,可见他谋官不顺;“一舟为火所燔 ,为生之具略尽”可以看出他财产受损。故理解有误的是 D. 17、此题考查的是断句。解
5、答此类试题时,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 知何处耳。”翻译为“我估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故此断句为:某自 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8、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赏析。“亟往造之”意思是“极速赶往造访少述”,“亟”意思是“极 速”写出了王安石急于想见到少述,可见两人感情深厚。据此作答。 19、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遂留荆公,置酒共饭,剧谈经学,抵暮乃散。”句中“遂”意 思是“于是”,“置”意思是“备办”,“剧”意思是“痛快”,“抵”意思是“到了”。该句语序正常, 据此翻译。 20、此题考查的对文章内容
6、的感悟。两文中都表现了两人的交情深厚,当王安石在逆境中还不忘给少述 写信,希望他不要过分担心自己,告诉我们好朋友要互相关心。当王安石为官时,虽然来往不多,但两人 的交情并没有断,告诉我们真正的友情不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据此作答。 参考译文: (甲)少述(孙侔,字少述)先生:我来到京城已经有几个月字,想要谋个一官半职。我没有得到自己 想要的,船也被火烧了,自己生活所用的器物也都被烧了,唯一没有被烧的就是我这个人罢了。人大多有 不如意的时候,难道只是我吗?但是先生您喜爱我的善良淳厚,大概也想知道我现在的处境是否安好,所 以到了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相遇,以此来减轻我愁苦的心情呢?我估
7、计,过不了多久,也应当能谋个官职, 只是不知道去哪里罢了。其他的就不一一赘述,千万保重。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和王安石交情最为深厚,所以王安石别少述中 有一句诗写到:“应须一 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有几人?”他们的感情大概如此。 等到王安石做了相国,几年不再相见,人们都认为 两个人的交情就此背离了。但是少述并不这样认为。等到王安石再次被罢免宰相后回来,经过高沙。少述 恰好闲居在这里。王安石于是急忙前去拜访,少述出来迎接他,只是相互安慰,两人都忘了自己政治上的 失意和显达。少述于是挽留王安石,设酒宴款待他,两人痛快地谈论文学,直到天黑才散去。王安石说: “此次被罢官之后我就将退隐江湖,恐怕没有机
8、会与你再见面了。”少述说:“这样的话,那我就更不去 与你告别了。” 两人分别是,必然若失,都流露出依依 不舍的神色。此后,人们才知道两位先生的君 子之交情(情谊)是很难揣测的。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 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 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于已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
9、?”皆曰:“仁君。”任座曰:“君 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 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 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客。 (选自资治通鉴 ) 【注】文侯:魏国君主。适:到去。虞:古代管理山泽的官。中山:中山国。击:文侯 的儿子魏击。任座:人名。 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古代车乘的总称,亦特指帝王的车,转指帝王。 B战国时赵、韩、魏三国的合称。赵氏、韩氏、魏氏原为晋国大夫,战国初,分晋各立为国,故称。 C寡人,即为寡德之人
10、,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D外来的(人) ,与“主”相对。“上客”,即上等客人。 【答案】1D 【解析】D 项解说有误。客:外来的(人) ,与“主”相对:客人。上客:尊贵的客人。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魏文侯是个诚实守信的人,为了不违狩猎之约,弃宴亲自前往。 B魏文侯坚持外交原则,曾惹怒了实力不弱的韩、赵两国。 C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不当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 D魏文侯一会儿“怒”,一会儿“悦”,若非翟璜的巧妙解说,任座定会性命难保。 【答案】2D 【解析】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可知,魏文侯
11、是位圣明的君主,不可能轻易杀人。当任座说他称不上仁 德时,他只是大怒,没想杀他。故选 D。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 (2)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答案】3 (1)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2) 刚才任座的话坦率直爽,我因此知道您仁义。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期:约定。直:直爽。是以:因此。 魏文
12、侯和群臣饮酒,兴致正高时,突降大雨,文侯命令马上备车前往近郊。左右侍从劝说:“饮酒正 在兴头,天又下雨,国君要到哪里去?”文侯回答:“我事先与虞人(管理山林的人)约好打猎,饮酒虽 乐,但怎能失约呢?”于是起身前往,亲自告诉对方,因下雨取消打猎的事。 韩国向魏国借兵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情同手足如兄弟,不能答应你。”赵国又向魏国借兵 攻击韩国,魏文侯同样拒绝。韩、赵两国使者皆愤然辞去。事后,两国得知魏文侯的用意,都开始向魏国 朝贡。自此,魏国开始强大,其他诸侯国不能跟它争锋。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 攻克后, 封给儿子魏击。 魏文侯问群臣: “我为君如何?”大家皆回答: “你 是仁德的
13、 国君。 ”只有任座说: “国君攻克中山, 不将它封给弟弟, 却分给儿子, 怎么能称得上仁德呢?” 魏文侯大怒,任座匆忙告辞。魏文侯再问另一位大臣翟璜。翟璜回 答:“国君是仁德的君主啊!”魏文侯 再问:“你怎么知道?”翟璜回答:“臣听说只有国君仁德,臣子才可能正直。刚才任座言辞正直,我才 得以知道。”魏文侯 大悦,派翟璜速召回任座,亲自下堂迎接他,待作上宾。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 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 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今有璞玉 于此,
14、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 玉人雕琢玉哉?”( 孟子梁惠王下 ) 【注释】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璞玉:未雕琢加工过的玉。镒(y) :古代重量单位,二十 两(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为能胜 其任也( ) (2)匠人斫而小 之( ) 【答案】1 (1) (1)经得住/能承担 (2) (2)使变小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 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词都是古今异义词, 如“胜”:能承担。所以千万不要以
15、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姑舍女所学而从我。 【答案】2暂且舍去/放弃你所学的(本领) ,听从我(的吩咐去做)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 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 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姑:姑且。舍:放弃。” 3孟子对齐宣王有怎样的期待?他是采用什么方式劝谏齐王的? 【答案】3治国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信任人才、给人才以自由/让贤人发挥各自的本领/用贤图治,让他 们学以致用
16、。 (或:不要钳制人才、束缚贤人的手脚/不能依着统治者的好恶爱憎或个性来治理国家。 )借用 木匠和玉匠设喻/类比来劝谏齐王。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 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抓住孟子的话: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 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意思是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 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与教玉人雕琢玉一样, 这样做才会学有所用,用必所学。希望治理国家要发挥人才的特长。第二问,孟子用工匠加工木料、玉匠 雕琢玉石作为比
17、喻,强调统治者要发挥人才的特长,不能因统治者的武断而浪费人才。 译文: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 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 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 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 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 (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谓秦王曰:“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18、臣闻,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 故能服世;约而不忿,故能从邻。今王广德魏,赵而轻失齐,骄也;战胜宜阳,不恤楚交,忿也。骄忿非 伯主之业也。臣窃为大王虑之而不取也。 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故先王之所重者,唯始与终。何 以知其然?昔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 遇,无礼于宋,遂与勾践禽,死于干隧;梁君伐楚胜齐,制赵、韩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后 子死,身布冠而拘于齐。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节选自战国策秦策 ) 【注释】 :秦王:指秦武王。诗 :即诗经 。智伯瑶:又称智襄子,春秋末年晋国四卿之一。 范、中行:指
19、春秋末年晋国贵族范氏、中行氏。三家:指赵、韩、魏三国。梁君:指梁惠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鲜克 有终( ) (2)卒 为三家笑( ) 【答案】1 (1) (1)能够 (2) (2)最终 【解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 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 如“克”:能够。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翻译下面句子。 (1)臣窃惑王之轻齐、易楚,而卑畜韩也。 (2)三者非无功也,能始而不能终也。 【答案】2 (1)臣私下疑惑大王轻视齐国、楚
20、国,蔑视韩国(的原因) 。 (2)这三人并非没有功绩,只是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解析】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 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 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选文中,进谏者向秦王提出了哪两条忠告? 【答案】3 (1)君主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做到不骄不忿。 (2)君主行事有始有终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 【解析】要答好此
21、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 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同时注意题干要求,即“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启示。 这位无名说客指责秦王外交政策失误,并指出秦王在个性上的缺陷,要求其应该“胜而不骄、败而不忿”, 并且指出谦虚谨慎、贯彻始终尤其是坚持住后半段、坚持到底才是真正的胜者本色、英雄本色。对于今天 的我们来说,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良好品质。 4从个人成长角度,谈谈读文后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4示例:成长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作风,这样才能树立良好的 个人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
22、而促进个人的持续发展。 【解析】如进谏者向秦王提出的两条忠告可分析“王兵胜而不骄,伯主约而不忿。胜而不骄,故能服世; 约而不忿,故能从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等句,即可整理出答案。 译文:有人对秦武王说:“臣私下十分疑惑大王何故轻视齐、楚,而且待韩国就象对待奴仆,极不礼貌。 臣听过这样的话,胜而不骄是王者作为,败而不忿是霸主胸襟。胜而不骄,故能服众;败而不忿,才能与 周围和睦共处。现在大王很看重和魏、赵两国的关系,不惜广施恩德,可却淡薄与齐国的交往,这可是骄 傲的表现;取得宜阳大捷,就疏远楚国,这是忿怒的原因。骄忿难以成就霸业,臣私下认为大王应当加以 深思,不该这样做。 诗经上说:做任何事情
23、总有个开头,但是很少能做到善始善终。因此先王要特 别注重善始善终。过去智伯灭掉范、中行氏,又围攻晋阳以求灭赵,结果为韩、赵、魏三家所灭;吴王夫 差把越王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又在艾陵一役中大败齐国,后来在黄池(地名)主持诸侯会盟,对宋无礼 最后为勾践所擒,死在干隧这个地方;魏惠王当年更是盛极一时,伐楚胜齐,使韩、赵屈服,还邀集十二 家诸侯朝天子于孟津(地名) ,最后太子死于马陵(地名)一役,自己为形势所迫,素衣布冠为秦所囚。这 三人当初都建有赫赫战功,只因不能将谨慎贯彻于始终。 (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 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过关宝典练习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4 文言文阅读实战过关篇课外篇解析版 2020 年中 语文 考点 过关 宝典 练习 专题 34 文言文 阅读 实战 课外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