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专题 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 班级班级 姓名姓名 完成情况完成情况 【2019 黄冈中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 ,唯当死报君。 【注】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 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8.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
2、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 破家亡的悲哀。 B. 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 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 乙诗“意气溢三军”中“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 和英雄气概。 D. 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 武。 19. 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20. 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
3、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8. D 19. 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 漫天烟尘。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 建功立业的豪情。 20. 都是直抒胸臆。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乙诗表现了 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解析】 18、D错误,颔联运用对偶手法。 19、考查对诗句词语的鉴赏。这两句描写从军的盛状。为了保卫汉室的天下,手中紧握弓弦,踏平胡人的 地盘,军队马匹飞奔过后留下满天的尘
4、土飞扬。用字精妙,着一“抱”字,拉开弓弦像怀抱着明月,着一 “践”字,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两个词动感极强,呈现激烈的战斗场景。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能力。甲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来, 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 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乙诗“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以对待“生”“死”态 度的对比,直接既写出了当时士兵鲜明的价值倾向。表达尾联表达出自己的一种人生信仰,突出精神气概。 (一)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小题 北陂杏花 王安石 一陂 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
5、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释】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陂:池。这里指池边 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2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 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 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
6、陷身污浊。 【解析】 题干要求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诗题“北陂杏花”点明了诗歌的题材, 是一首咏物言志诗,所咏之物是“杏花”,所处环境是“北陂”。首句先写晶莹清澈、清雅可人的“一陂 春水”,突出杏花生长的环境的清丽、洁净,烘托出傍水而开的杏花雅致清艳俏丽之美,“一陂春水”环 绕着盛开的杏花,杏花与环境互相映衬,相得益彰。颔联从“杏花”与杏花在水中的倒影两个不同角度, 用“妖娆”来状写杏花的鲜艳绚丽。水中倒影荡漾,岸上的杏花绚丽繁茂,共同妖娆于大自然的山水间, 花与影相互映衬,相映生辉。此时大地还是一片萧索,只有这杏花的形和影傲然开放在天地之间,从而昭 示了春天的到来及其
7、美丽,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二)阅读卢梅坡的雪梅,完成下列问题。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请说说“梅雪争春未肯降”中“争”字的妙处。 2这首诗后两句蕴含很深的哲理,试作简要分析。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咏雪或者咏梅的诗句。 【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二者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 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2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3例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从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等方面进
8、行赏析即可。“挣”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梅和雪谁也不肯相让的情态。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并领悟诗歌内涵的能力。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分析后两句中蕴含的哲理即 可。结合“各有所长”分析。 试题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与二者相关的诗句即可。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 1“雨映寒空半有无”中的“映”和“半有无”写出了雨的什么特点? 2三、四句运用_手法,展现了一輻雨映寒空、山深树幽的江南画卷流露出作者 _的心情。 【答案】1雨的透明而又细如丝,若有若无,给人以清冷之感 2(1)白描 (2)心
9、自安闲极度愉悦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 答。一个“映”字,十分贴切地抓住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如果是春日微雨,它弥漫一片,有如云雾,那是 不可能与天空相“映”的;而初夏烟雨,无边无际,将远处的一切都裹了起来,就更谈不上与天空相“映” 了。只有在秋天,这“无点亦无声”的仿佛透明的雨丝,才具备这个特点。“半有无”是说空中细雨丝丝, 若有若无。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 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 指用最简练的
10、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三、四句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江南水墨图, 它空灵清逸,是以前作者从未欣赏过的美,表现了作者的惬意与愉悦。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 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词末句的“归
11、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阕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 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C全词从叙事到抒情,以表达感受、见解到体现诗人的襟怀、个性,都紧密关系着旅途中遇雨一事。 D诗人以曲笔抒写胸臆,把日常生活的形象和深邃的生活哲理,有机地融合统一在一起,读来令人深 受启迪。 2.“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词中“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答案】(1)B (2)此句运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人生也会面临阴晴雨晦,面对成功淡定泰 然,面对苦难镇定从容,像苏轼一样保持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解析】 1.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B 项中“归隐田园
12、的决心”错。并没有归隐田园的决心。“归去”只表达诗 人有渴望归隐的心情。据此,答案为 B。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 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词句“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话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 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算得了什。“风 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表现 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这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成功和
13、失败,要做到心胸开阔、 勇于面对。据此理解作答。 (五)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东溪 【北宋】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闹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草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了诗人在东溪的游玩迹程,所描绘的景物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 B“发船迟”写出了诗人来到东溪的时间较晚,与“薄暮”一词相互照应。 C野凫、老树、 蒲茸、沙石这些寻常景物在诗人的笔下都式富有美感, 可见诗人带着欣赏的目光赏 景。 D“情虽不厌”的“情”是逸致闲情,但“住不得”却写出了诗人面对美丽的山水又留有遗憾。
14、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诗,围绕“水”字构思,思路清晰、结构严密。 B颔联中两句均是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画面感极强,诗人推己及物恬淡悠然的心绪得到深化。 C颈联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东溪岸边蒲草的齐整、沙石的干净。 D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B 项表述错误,诗句中的“发船迟”是指诗人面对美 景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2.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与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诗歌,理解大意,然后逐个分析四个选项,可 知 A 项表述错误,这首诗是围绕“看”字构思的,不是“水”
15、字。 (六)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 高 唐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愁的复杂感 情。( )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 画。( ) 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生动形象,精 练传神。( ) 颈联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落木
16、、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的处境,抒发了怨 天尤人的慨叹。“常作客”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 本诗通篇对偶,不仅每一联的上下两句成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首联前一句“天”对“风”, “高”对“急”,读来富有节奏感。( ) 2本诗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诗名句,请从写景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1A A B B A 2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一 句仰视,一句俯视,描绘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 【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17、。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 的复杂感情。“这首诗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浑然一体,充分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忧国伤时、老病孤 愁的复杂感情”和“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 动具体细致的刻画”的理解分析是正确的。诗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是近景;“无边 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的是远景。故“诗人浓墨重彩地刻画了眼前近景”的理解不正确。“抒 发了怨天尤人的慨叹”的说法与诗歌的主旨不符。理解错误。项的理解正确。据此可按要求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
18、键字词来理解、 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语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思是: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 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描绘 出秋天萧条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的同时,深沉地抒发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之情。据此理解作答。 (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 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释】陇西行:古代曲名。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战士。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深闺: 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1首句表现了将士的_,第二句表现战争的_。 2本诗中的“可怜”与辛弃疾破阵子
19、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可怜”表达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1)示例: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献身精神;报国情怀); (2)惨烈(激烈; 伤亡惨重)。 2示例:本诗中“可怜”一词表达了对战死将士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可怜”一词表 达了作者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壮志难酬。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 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第一、二句的意思是: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 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据此可知第一句表现了将士的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第二句表现了张正的惨 烈。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20、。了解两首诗词的内容,根据语境来分析。“赢得生前身后 名”指获得功名,而“可怜”一词转向“白发生”,有悲叹年华已逝的意思。“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 闺梦里人”显然是把现实与梦境相比,而突出现实的残酷,“骨”借指战死的人,所以“可怜”一词表达 了深切的同情。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注】浓絮:柳絮。黦(yu):色败坏。污迹。 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词中画线句。 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2词中“春住!春住!”,从句子语气而言,是一个祈使句。应读出什么情感? 【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
21、形象地写出了春光的绝情,不顾人们挽留,抛下满天柳絮,匆匆离 去。 2应读出春光匆匆,连声呼唤,祈求春不要离去的挽留之情。 【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赏析。“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意思是东君无情,一时间姹紫 嫣红皆黯然失色。而春光却不顾人们的挽留和叹息,仍抛下满天白絮,径自离去。运用拟人表现了作者的 惜春之情,溢于言表。据此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思想感情。“春住!春住!”意思是呼唤春天的驻足,运用反复,表现了作者惜 春的感情。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春光一 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
22、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九)阅读古诗,回答问题。(九)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寒 夜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 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 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点过关宝典练习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2 古诗词鉴赏实战过关篇解析版 2020 年中 语文 考点 过关 宝典 练习 专题 32 古诗词 鉴赏 实战 解析
文档标签
- 考点过关宝典练习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43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02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10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6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8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7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9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01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1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7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13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11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3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31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24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06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07
-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过关宝典练习专题42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