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史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解析版)
《第01章 《史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1章 《史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而成。 史记记载了上自黄帝时代,下 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史记”二字本是 古代史书的通称。 史记一书最初没有书名,有时被称为“太史公书” ,但随着它的影响逐渐增强,最后 史记反而成了它的专称。 史记全文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 “本纪”主要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 件。 “表”呈现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题史。 “世家”记载了诸侯王国之事。 “列传”主要是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其中有少数篇
2、章也记载了少 数民族的历史,这就是司马迁采用的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 创作过程创作过程 司马氏世代为太史,整理和论述历史。 隋书经籍志载: “谈乃据左氏春秋 、 国语 、 世本 、 战国策 、 楚汉春秋 ,接其后事,成一家之言。 ”可见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有意继续编订春秋以后的 史事。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将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元封元年,汉武帝进行封禅大典, 司马谈身为太史令,却无缘参与当世盛事,引为终生之憾,忧愤而死,死前将遗志嘱咐儿子司马迁说: “今 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 迁则回答道: “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
3、次旧闻。 ”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 史记以封 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司马迁是绍继春秋 ,并以汉武帝元狩元年“获麟” ,撰写史 记的。 司马迁子承父志,继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 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 104 年) ,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汉三年(前 98 年) ,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 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
4、前后经历了 14 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 人物人物刻画刻画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 物的性格,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升 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至关重要的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与蔺 相如的忍让映衬。但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以舍人的狭窄心胸 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回答, 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
5、,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 ,不能两虎相斗, 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句话 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 ,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者面前耸立起 来了。 在高祖本纪 、 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画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例如 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 “彼可取而代也。 ”在刘邦道歉时说: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足见 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 “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自 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
6、而有大度的性格。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 “不 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表现了他 老谋深算的性格。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画人物,更多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比如项羽杀宋义 一节,这是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反秦斗争的成败。宋义作为起义军的将领在关 键时刻却不去救赵,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图谋。作为次将的项羽看穿了他的意图, 当机立断,斩杀宋义,夺取军权,扭转了局势。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表现了他的卓识和果断,表现了
7、他 关怀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负国家安危重任的志气。又有“项羽最得意之战”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 引兵渡河,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再看看诸侯军的反应,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 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这一仗,写出了项羽不畏强敌的精神、无比旺盛的斗志,莫敢纵兵、 人人惴恐的诸侯军,更是衬托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三、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司马迁为了突出李广带兵特点,附带写了 程不识带兵的作风。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
8、“行无部伍行阵” , “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近乎无为而治。 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 “正部曲行伍营阵” ,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 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 李广之略。 “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 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在李将军列传中,要写与李广毫不相干的程不识就是为了衬托李广。 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又是把李蔡与李广对比: “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其远;然广不得爵邑, 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 ”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才能
9、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论人属第八等,没有 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爵封乐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广为抗击匈奴,驰骋疆场四十 余年,身经七十余战,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连匈奴人也敬畏而称之为“汉之飞将军” 。可是这样一位名将 却“不得爵邑” ,甚至还受到诬陷,终于被迫自刎。两相对比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写出来了,当时 用人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来了。 四、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司马迁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再现出紧张多变的场面,人物置身于其中,将各自 的个性发挥到了极致。如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 ,作者选择表面平静、实际杀机四伏的鸿门场面,让 众多人物在明争
10、暗斗和彼此映衬中展示出了各自鲜明的个性。刘邦的圆滑奸诈,项羽的率直寡谋,张良的 深谋从容,范增的偏狭与急躁,樊哙的粗犷豪放,项伯的善良与愚昧,传神尽相,如在眼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将“完璧归赵” 、 “渑池之会”中紧张的场面与尖锐的矛盾冲突进行了 细致的描写。在秦王的大殿上,面对秦王意欲毁约的状况,蔺相如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在面对面的斗争 中计谋百出,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渑池之会上,秦王借着国力强大,肆意侮辱赵王,蔺相如寸 步不让,严辞厉色,为维护国家尊严,置生死于度外。面对廉颇的步步紧逼,蔺相如隐忍退让,这一点不 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表现了蔺相如炽热的
11、爱国情怀,不怕牺牲,甘受委屈, 豁达大度,能为常人所不敢为、不愿为的品格高尚、智勇兼备的形象。 五、互见法的运用。 司马迁写史记 ,既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要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保持历史的真实,在安排材 料上他采用了“互见法” 。背景事件人物基本相同,材料几乎交织在一起,司马迁按描写人物的需要,或详 或略,或补或删,描写人物各具性格,记述史实则互相补足,这就是“互见法” 。 如魏公子列传 ,主要是表现信陵君的“仁而下士” ,但信陵君并不是时时都能坚持做到这一点。魏 相魏齐曾将范雎一顿暴打,后来范雎做了秦相,要报仇,魏齐无藏身之所。赵相虞卿为了救魏齐,解去相 印与魏齐一起投靠信陵君。但信陵君畏
12、惧秦国,未及时接见他们,结果魏齐“怒而自刎” 。如果将这件事写 进魏公子列传里,必然会对信陵君的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司马迁将它写进了范雎蔡泽传中。这 样,既突出了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又不损害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真正做到了“不溢 美” ,也“不隐恶” 。 六、个性化的语言,凸显人物风姿。 高祖本纪中,司马迁在刻画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较多的使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用极富个 性的语言, 将刘邦的形象生动地展现读者面前。 高祖本纪 中有一段话, 陈述自己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
13、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能“与天下同利” ,并且善于用人。层叠排比,滔滔而下,显 出刘邦在取得胜利之后的志得意满。张良、萧何与韩信,都是杰出的人物,俱能为刘邦所用,则刘邦之才 之德,更出三人之上。刘邦表面谦逊,实际上很自负。 在史记的其他篇章里,司马迁也多次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将人物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艺术成就艺术成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通史体裁。我们知道,司马迁之前的史书体例主要有编年 体和国别体两种。编年体以时间为次序来编写,如春秋 。国别体以地域和国家来划分内容,如, 国语
14、 。 而司马迁在史记的撰写过程中采用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从此以后,从东 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 ,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的正史,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 纪传体的撰写方式。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 史记渣亩下由樁寸瑩佶缔-姻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在历史实录的 基础上, 史记善于提炼和组织题材,往往抓住人物一生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加以细腻描写, 以突出其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 蔺相如的机智和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耿直、勇于改过的精神。同时司马迁在史记中又创造性地使用 了“互见法” ,使得笔下的人物形
15、象血肉丰满。 “互见法”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重 要方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 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 人的传记中去描述。如在高祖本纪中主要写刘邦带有神异色彩的发迹史,以及他的雄才大略,知人善 任,对他的许多弱点没有充分展示。而在其他人的传记中,分别展示出刘邦流氓无赖、猜忌功臣等另一些 侧面。 总的来说, 史记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典籍,也是我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 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是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
16、。 史记的编撰者司马迁(前 145 年不可考)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 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 年(前 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 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原名太史公书 )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 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 3000 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
17、被鲁迅誉为“史家 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 诏 。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 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 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 第01章 史记-中学教材之国学拾粹初中版二史书传记解析版 01 中学 教材 国学 初中版 史书 传记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