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资治通鉴·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
《专题02 《资治通鉴·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2 《资治通鉴·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1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专题 2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菁华菁华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 喜春秋左氏传 。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 资治通鉴是我 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 403 年) ,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 959 年) ,凡 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
2、资治通鉴 ,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 元 1066) ,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 1084) 。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 “日力不足,继之以夜” , “精力尽 于此书” 。 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 “先王之法,不可变也” ; 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 ,废“祖宗之法” 。与王安石是政敌。 司马光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 、 注古文学经 、 易说 、 注太玄经 、 注扬子 、 书仪 、 游山 行记 、 续诗治 、 医问 、 涑水纪闻 、 类篇 、 司马文正公集等。 资治通鉴全书 294 卷,约 300 多万字,另有考异
3、、 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 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 。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 ,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 , 前后共 1362 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 秦纪三卷、 汉纪六十卷、 魏纪十卷、 晋纪四十卷、 宋纪十六卷、 齐纪十卷、 梁纪二十二卷、 陈纪十卷、 隋纪八卷、 唐纪 八十一卷、 后梁纪六卷、 后唐纪八卷、 后晋纪六卷、 后汉纪四卷、 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 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
4、人。来源:学,科,网 Z,X,X,K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 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 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 ,按时 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 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 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全书 294 卷,另有目录30 卷, 考异30 卷。 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
5、二十三年(前 403)到后周 世宗显德六年(959)共 1362 年的历史。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 传体史。初成通志8 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 ,诏置书 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 ,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 3 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 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 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 一
6、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 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 。 通鉴具有相当高的 史料价值,尤以隋纪 、 唐纪 、 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 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 97 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 撰写了史论 118 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 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学科网 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
7、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 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 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最好的版本。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点评批注资治通鉴的 帝王、贤臣、鸿儒及现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作为历代君王的教科书,对资 治通鉴的称誉,除史记之外,几乎都不可以和资治通鉴媲美。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所谓“史学两司马”。南宋 史学家王应麟评价说:“自有书契
8、以来,未有如通鉴者。” 宋末元初胡三省评价此书:“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 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 不足以垂后”。“通鉴不特记治乱之迹而已,至于礼乐、历数、天文、地理、尤致其详。读者如饮河 之鼠,各充其量而已。”学科!网 司马光的思想对中国的影响巨大,他提出的天地是万物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主张各民族平等,爱 护生命的主张对中华民族发展产生了进步作用。他生活的时代虽然是中国分裂的时期,但是他却受到各政 权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尊敬。元朝在统一进程中司马光的思想是主要指导理论,被成吉思汗称为“天赐蒙古 的
9、人”耶律楚材,父亲耶律履和荐举他任职的承晖都是司马光的崇拜者,都是杰出人物,耶律楚材主张的 仁义改变了早期蒙古残暴政策,推动了蒙古进步、文明。建立元朝的蒙古杰出君主忽必烈出征时也让贾居 贞给他讲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贾居贞也同样是名臣,反对攻日本,父子皆是副宰相。木华黎的后裔 相威也担任宰相,向忽必烈敬献资治通鉴蒙古译本,可见木华黎家族对司马光思想理论的重视,就像 木华黎对史氏家族的重用那样。史氏家族最有影响的史天泽是司马光的崇拜者,最喜欢资治通鉴,他 是汉人中任职最高、最有实权的大臣,他担任右丞相封镇阳王,汉人中少数封王的很多原是国公,只是去 世数十年后延祐年追封,很多地位比史天泽低的都封公爵
10、,史书载只有史天泽未封国公,只封王。忽必烈 时代有人谗言说史天泽势力太大,可见其地位和影响。史天祥主张仁义,救助过吾也儿、木华黎最亲近的 史天祥和解救严实的史天倪都担任要职统领蒙汉众军,都主张仁义爱民。元朝是各民族联合政府,是中原 文化向各民族和世界传播的时期,先进和文明的理论、科学也被各民族接受。司马光的理学思想也得到推 广,也正是这一时期司马光逐渐开始被尊为儒家三圣,在许谦的著作中,他称司马光去世为理学发展阶段 的标志,与古代把孔子去世作为经学发展阶段标志同样,认为司马光与孔子相仿,说元朝统一前的战乱是 因为司马光去世后, 伦理败坏的结果。 元朝在统一不久后就开始在全国发行蒙文、 畏兀儿文
11、的 资治通鉴 , 如同司马光提倡的民族平等、统一、仁义的理想那样,元朝早期社会发展进步是建立在进步思想、文化基 础上的。尊敬、崇拜司马光,认真学习资治通鉴的元朝杰出人物都是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来源:学#科#网 Z#X#X#K 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著书之难中高度评价资治通鉴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称赞这两部 著作“皆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王鸣盛认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 通鉴之取材,多有出正史之外者,又能考诸史之异同而裁正之。昔人所言,事增于前,文省于旧,惟 通鉴可以当之。” 通鉴亦有高度文学价值,曾国藩撰成经史百家杂钞一书,其中
12、选录资治通鉴11 篇。曾国 藩评价此书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评价通鉴时说:“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 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一) 资治通鉴序 宋神宗 朕惟(想,思考)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故能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 书亦曰: 王,人求多 闻,时惟(愿,希望)建事。 诗 、 书 、 春秋 ,皆所以明乎得失之迹,存王道之正,垂鉴于后世者也。 汉司马迁缀集石室金匮之书,据左氏国语 ,推世本 、 战国策 、 楚汉春秋 ,采经摭
13、(zh ,采 集)传,罔罗天下放失(轶)旧闻,考之行事,驰骋上下数千载间,首记轩辕,至于麟止 ,作为纪、表、 世家、书、传,后之述者不能易此体也。惟其是非不谬于圣人,褒贬出於至当,则良史之材矣。 若稽古英考 ,留神载籍,万机之下,未尝废卷。尝命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次历代君臣事迹,俾就秘 阁翻阅,给吏史笔札,起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徵,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 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犹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 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其所载明君、良臣,切摩(切磋)治道,议论之精 语,德刑之善制,天人相与之际,
14、休咎庶证(吉凶、善恶各种现象)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 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敎,断之以邪正,要之於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凡十六 代,勒成二百九十六卷,列于户牖之间而尽古今之统,博而得其要,简而周于事,是亦典刑之总会,策牍 之渊林矣。 诗云: 商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故赐书名曰资治通鉴以著朕之志焉耳。 【注释】 健笃实,辉光日新: 易大畜 :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高亨注: “天之道刚健,山之性厚实,天 光山色,相映成辉,日日有新气象。 ”后常指一个人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日有长进。 至于麟止:到西汉发现麒麟为止。来源:学科网 ZXXK 英考: (宋神宗)已
15、故父皇英宗。 【译文】 我想君子多熟悉前人的言论行事,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所以能够在道德、文学、艺术等方面天天 有长进。 尚书也说: 作为君王,应个个力求博学多闻,时刻想到有所建树。 诗经 、 尚书 、 春秋 , 都是用来阐明得失的规律、存守王道的正统、给后代留下借鉴和训诫的作品。 考察已故父皇英宗,在日理万机之时仍留意于典籍,也未尝辍止读书。曾命令龙图阁直学士司马光论 列历代君王大臣们所做的事情,让他在皇家秘阁翻阅文献档册,供给史官、笔纸,修撰从周威烈王开始、 到五代为止的历史。司马光的意见认为周朝积弱,王室衰微,礼乐仪制和军事征讨都由诸侯任意自为,周 平王被迫东迁国都,齐、楚、秦、晋于是
16、开始强大;齐恒公、晋文公先后相继称霸,还假托尊崇周王为辞 以收服天下。直至周烈王任命臣子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时,周朝虽然没有灭亡,但王制却已完全毁掉了! 这也是古人著书时开篇立意的原由。这本书记载圣明君主、贤良大臣,切磋治国之道,议论中的精辟语句, 道德、刑法双管的良善制度,天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吉凶、善恶各种现象的根源,权力福禄兴盛衰弱的 原因,规划利害的效果,优秀将领的战略,廉谨官员的制策,用邪正为标准进行判断,从郅治与怠忽中抓 住根本,词语渊博厚实的文体,规戒劝谏深刻的含义,确实可以称为完备齐全。全书共记载十六个朝代, 编辑成二百九十四卷,放置在房室之中(阅之)便尽知从古到今的道统,内容
17、广博而且得其要点,对事件 的叙述简明却又周详,这也可以称作历代典制法规的总汇,档册文牍的全书。 诗经说: 商朝的借鉴不远,就是夏朝的灭亡。 所以赐此书名为资治通鉴 ,用来表明朕的 心志。 (二)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 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 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曰: 初 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 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注释】 回:回转,扭转。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霁威:息怒。 谒告:请假。 鹞:猛禽。 【译文】 魏征的样貌虽不超
18、过一般人,却有胆识谋略,善于让皇帝回心转意。魏征总是触犯龙颜当面直言规劝; 有时皇上非常生气,魏征却面不改色、若无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发威了。魏征曾请假回家上坟,回 来后对皇上说: 听别人说,皇上打算去南山游玩,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整装待发。但现在居然又不去了, 是什么原因呢?皇上笑答: 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就半路停下了。 皇上 曾得到一只很好的鹞鹰,放在手臂上把玩,看见魏征前来,藏到怀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鹞鹰最终 闷死在皇上怀中。学科网 (三) 司马懿诛曹爽 大将军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拟于乘舆;尚方珍玩,充牣其家;又私取先帝才人以为伎乐,总万 机,典禁兵
19、。 初,清河、平原争界,八年不能决。冀州刺史孙礼请天府所藏烈祖封平原时图以决之。爽信清河之诉, 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爽大怒,劾礼怨望,结刑五岁。久之,复为并州刺史,往见太傅懿, 有忿色而无言。懿曰: 卿得并州少邪?恚理分界失分乎?礼曰: 何明公言之乖也!礼虽不德,岂以官 位往事为意邪?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因涕泣横流。懿曰: 且止,忍不可忍! 冬,河南尹李胜出为荆州刺史,过辞太傅懿。懿令两婢侍,持衣,衣落;指口言渴,婢进粥,懿不持 杯而饮,粥皆流出沾胸。胜曰: 众情谓明公旧风发动,何意尊体乃尔! 懿使声气才属,说: 年老枕疾, 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
20、好为之备!恐不复相见,以子师、昭兄弟为托。 胜曰: 当还忝本州, 非并州。 懿乃错乱其辞曰: 君方到并州?胜复曰: 当忝荆州。胜退,告爽曰: 司马公尸居余气, 形神已离,不足虑矣。 故爽等不复设备。 太傅懿阴与其子中护军师、散骑常侍昭谋诛曹爽。正月,帝谒高平陵,大将军爽与弟中领军曹羲、武 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彦皆从。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名义下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召司徒高柔假节 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据羲营。因奏爽罪恶于帝。爽得懿奏事,不通;迫窘不知所 为。学科#网 桓范至,劝爽兄弟以天子诣许昌,发四方兵以自辅。爽疑未决,范谓羲曰: 此事昭然,卿用读书何为 邪!于今日卿等门
21、户,求贫贱复可得乎?且匹夫质一人,尚欲望活;卿与天子相随,令于天下,谁敢不应 也! 羲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爽乃投刀于地曰: 我亦不失作富家翁! 范哭曰: 曹子丹佳人, 生汝兄弟,饨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也! 爽乃通懿奏事,白帝下诏免己官,奉帝还宫。爽兄弟归家,懿发洛阳吏卒围守之。戊戌,有司奏: 黄 门张当私以所择才人与爽,疑有奸。 于是收爽、羲、训、晏、飏、谧、轨、胜并桓范皆下狱,劾以大逆不 道,与张当俱夷三族。 【译文】 大将军曹爽骄奢无度,饮食衣服都和皇帝类似;家中充斥着宫廷才有的珍玩, (曹爽)又私自将明帝的 才人当做歌舞伎乐,总揽大权,掌管禁兵。 当初,清河国和平原国为了地界
22、争论不休,历时八年都不能解决。冀州刺史孙礼请求用朝廷所藏的明 帝封平原王时的地图来判定边界。曹爽相信了清河国的说法,说地图已经不能用了,孙礼上奏章辩解,言 辞直率而激烈。曹爽大怒,弹劾孙礼,心怀怨恨,判了他五年徒刑。后来,孙礼又做了并州刺史,前往拜 见太傅司马懿,神情愤怒,不说话。司马懿问: 你嫌并州刺史职务低呢,还是生气处理地界的事?孙礼 说: 明公怎么讲这么奇怪的话?孙礼虽然没有才德,难道会将官职和往事放在心上吗?如今社稷就快要处 于危难之中了,天下都骚动不安,这才是我不高兴的理由。 边说边流泪。司马懿说: 先别这样,要忍耐 别人忍受不了的事。 冬季,河南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去向太傅司马懿
23、辞行。司马懿叫两名婢女服侍,他拿衣服,衣服掉 落;指着嘴巴说口渴,婢女进粥,司马懿不拿杯子直接饮用,结果粥都流出来洒在胸口。李胜说: 大家都 说明公旧病发作,没想到身体竟然这样了! 司马懿装作半天才缓过气来的样子说: 年老病重,生死不过 是早晚的事。委屈你到并州为官,那里靠近胡地,要做好防备!这一别恐怕不再相见,就把小儿司马师、 司马昭兄弟托付给你了。 李胜说: 我是回到本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故意听错,问道: 你才到并州? 李胜又说: 将到荆州。 李胜回去后,告诉曹爽说: 司马公奄奄一息,身体和神魂已经分离,已经不值得 考虑了。 因此曹爽等不再防范司马懿。 桓范到了曹爽那里,劝曹爽兄弟带天子
24、到许昌去,征发四方的军队来增强自己的实力。曹爽迟疑未决, 桓范对曹羲说: 此事昭然若揭,你是读书人还不明白吗?今日情形下你们曹家这样的门户,即使只求贫贱 平安度日还能做到吗?况且平民百姓抓了一个人为人质,还想以此为条件试图活下来。你们现在和天子在 一起,挟天子号令天下,谁敢不听! 兄弟二人都默不做声,不听从桓范的主张,自入夜至五鼓,最后曹爽 将刀扔在地上说: 即使免官了,我也不失为富家翁。 桓范哭道: 曹子丹是何等人物,竟生出你们兄弟二 人,像猪和牛一样蠢笨。哪里料到今天竟然因为你们被灭族。 曹爽于是把司马懿的奏章转交给皇帝,禀告皇帝,请求下诏罢免自己的官职,然后奉送皇帝回宫。曹 爽兄弟回到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菁华 专题02 资治通鉴·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 专题 02 资治通鉴 菁华 中学生 国学 课外读物 选粹 初中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