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唐诗三百首》-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一)
《专题04 《唐诗三百首》-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唐诗三百首》-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一)(28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专题 04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孙洙,字临西,一字芩西,号蘅塘,晚号退士,清康熙五十年(1711)生于江苏无锡,祖籍安徽 休宁。早年入京师国子监学习,乾隆九年(1744)中举,乾隆十一年出任江苏上元(今江宁)县学教 谕。乾隆十六年中进士,以后历任顺天府大城县知县、直隶卢龙县知县、山东邹平县知县、江宁府学 教授等职。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 年907 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 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 “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 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 。
2、” 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 77 家诗,共 311 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 38 首、王维诗 29 首、李白诗 27 首、李商隐诗 22 首。它是中小学生 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早在唐代,流传的唐诗选本就已有了不少品种,宋元明清各代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版本的唐诗选 本。清蘅塘退士依照以简去繁的原则,从中选取了脍炙人口的唐诗名篇,辑录而成唐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蘅塘退士(17111778) ,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祖籍安徽休宁。 他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寒冬腊月读书时,常握一木,谓木能生火可敌寒 6 。乾隆九年(1745)他考中 顺天举人,授景山官
3、学教习,出任上元县教谕。乾隆十六年(1751)他得中进士,历任卢龙、大城知县。 后遭人谗陷罢官,平复后任山东邹平知县。乾隆二十五年(1761) 、二十七年(1763)两次主持乡试,推掖 名士。他为官清廉如水,爱民如子,又勤勉好学,书似欧阳询,诗宗杜工部,著有蘅塘漫稿 。乾隆二十 八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相互商榷,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 。编选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 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 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 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
4、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 诗也会吟” ,有的说取自“诗三百” ,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流传最广 的诗词选集。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 77 位,计 311 首诗,其中五言古诗 33 首,乐府 46 首,七言古诗 28 首,七言律诗 50 首,五言绝句 29 首,七言绝句 51 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有,是 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唐人五古笔力豪纵,气象万千,直接用于叙事、抒情、议论、写景,使其功能 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韦应物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起源于战国 时期,甚至更早。
5、现在公认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衍变成 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宏放的气象,手法多样,深沉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 韩愈。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深厚,成为唐 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唐代五律名家数不胜数,以王昌龄、王维、孟浩然、 李白、杜甫、刘长卿成就为大。 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 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至杜甫臻至炉火纯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维、杜甫、李商隐、杜牧、 罗隐等,风华绝代,辉映古今。五七言
6、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五绝起源于汉, 七绝起源于六朝,两者都在齐梁时期成型,初唐阶段成熟。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 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王维、王昌龄、韦应物、杜牧、刘禹锡等人。学科网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巅峰时期的那个黄金时代令人神往。 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 成为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华文明靓丽的风景线。 唐 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唐诗对中国文学的 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公元 7 世纪,孙季良开始编纂唐诗选本, 至辛亥革
7、命前,一千二百余年间,每二年即有一本唐诗选本问世。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雅俗共赏,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唐诗三百首以成功 务实的编法、简易适中的篇幅、通俗大众的观点、入选的精美诗歌打动着读者,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 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对中国诗歌选编学、中国人的心理构成都有很大的影响。 人们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唐诗三百首影响之大。 (一)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释】 独
8、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 乐府解题 : 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 。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 : 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 金苏合香。 海燕: 又名越燕, 燕的一种。 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 (古百越之地) , 故名。 玳瑁 (d i m o 旧读 d i m i) : 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学科!网 寒砧(zhn) :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 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9、。 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 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 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见两京城坊考卷一) 。 谁为:即为谁 。为,一作谓 。 教(jio) :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 。照:一 作对 。 【译文】 郁金香涂饰在卢家少妇的楼堂,海燕栖息在用玳瑁装饰的屋梁。 在九月的捣衣声中树叶已落尽,思念着在辽阳征戍十年的丈夫。 丈夫在渺茫的白浪河音讯不通,京城中的我总觉日夜过得漫长。 谁能够看见她的孤独她的悲愁,
10、只把那明月清辉洒落在纱帐上。 【赏析】 此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 ,又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疑为副题。乔补阙为乔知之,万岁通 天(武则天年号,696697)年间任右补阙,此诗当作于这段时间。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卢家少妇,名莫愁,梁武帝萧衍诗中的人物,后来用作少妇的 代称。郁金是一种香料,和泥涂壁能使室内芳香;玳瑁是一种海龟,龟甲极美观,可作装饰品。开头两句 以重彩浓笔夸张地描绘女主人公闺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饰,顶梁也用玳瑁壳装点起来,无比芬芳, 无比华丽。连海燕也飞到梁上来安栖了。 “双栖”两字,暗用比兴。看到梁上海燕那相依相偎的柔情密意, 这位“莫愁”女也
11、许有所感触吧。此时,又听到窗外西风吹落叶的声音和频频传来的捣衣的砧杵之声。秋 深了,天凉了,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有征夫游子在外的人家,就更要格外加紧了。这进一步勾 起少妇心中之愁。 “寒砧催木叶” ,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萧萧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诗人却故意主宾 倒置,以渲染砧声所引起的心理反响。事实上,正是寒砧声落叶声汇集起来在催动着闺中少妇的相思,促 使她更觉内心的空虚寂寞,更觉不见所思的愁苦。夫婿远戍辽阳,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忆,也已整 整十年了。 颈联出句的“白狼河北”正应上联的辽阳。主人公想:十年了,夫婿音讯断绝,他现在处境怎样?命 运是吉是凶?几时才能归来?还有无归来之
12、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连怀念都没有一个准 着落。因此,这位长安城南的思妇,在这秋夜空闺之中,心境就不单是孤独、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 而且在担心,在忧虑,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了。上联的“忆”字,在这里 有了更深一层的表现。 这首诗,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 “海燕双栖玳瑁梁”烘托“卢家少妇郁金堂”的孤独寂寞,寒 砧木叶、城南秋夜,烘托“十年征戍忆辽阳” 、 “白狼河北音书断”的思念忧愁,尾联“含愁独不见”的情 语借助“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便显得余韵无穷。论手法,则有反面的映照( “海燕双栖” ) ,有正面的 衬托( “木叶” 、 “秋夜长”
13、) ,多方面多角度地抒写了女主人公“思而不得见”的愁肠。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 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 ( 诗薮内 编卷五)之感。 (二) 西施咏 王 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 朝仍越溪女 ,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 ,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 ,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 ,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 ,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 ,效颦安可希。 【注释】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吴越春秋 : 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 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宁:一作又 。 仍:一作为 。 暮:一作暝 。 殊众:不同于众,出
14、众。 傅香粉:即搽脂敷粉。香:一作脂 。 史记 : 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娇态:妩媚的姿态。南朝梁简文帝咏舞 : 逐节工新舞,娇态似凌虚。 当:一作常 。浣纱:即洗衣服。 寰宇记 : 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 水经注 : 浣纱溪在荆 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奉告。一作寄言 ,一作寄谢 。邻家子:一作邻家女 。 效颦(p n) :仿效西施皱眉。比喻胡乱模仿,效果极坏。 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 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 所以美。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学科#网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
15、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贫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 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 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
16、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 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苎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 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此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 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这两句 是说:天下人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像西施那样的人物,不可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 因此生活中像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
17、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 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三四句“朝 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 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 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 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 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 ,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
18、 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 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 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像要问一问西施: “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 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 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 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 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
19、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 这些小人。学科¥网 诗的最后两句: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 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 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 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 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三)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 李 白 我本楚狂人 2,凤歌笑孔丘 3。 手持绿玉杖 4,朝别黄鹤
20、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 5,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 6,屏风九叠云锦张 7, 影落明湖青黛光 8。 金阙前开二峰长 9,银河倒挂三石梁 10。 香炉瀑布遥相望 11,回崖沓嶂凌苍苍 12。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13。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14。 黄云万里动风色 15,白波九道流雪山 16。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 17,谢公行处苍苔没 18。 早服还丹无世情 19,琴心三叠道初成 20。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21。 先期汗漫九垓上 22,愿接卢敖游太清 23。 【注释】 4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5五岳:即东岳泰山,西
21、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6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 些星宿相应叫分野) 。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7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九叠如屏而得名。 8 影落句: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青黛(d i) :青黑色。 9金阙(qu ) :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 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10银河:指瀑布。三石梁:一说在五老峰西,一说在简寂观侧,一说在开先寺(秀峰寺)旁,一说 在紫霄峰上。近有人考证,五老峰西之说不谬。 11香
22、炉:南香炉峰。瀑布:黄岩瀑布。来源:Zxxk.Com 12回崖沓(t )嶂:曲折的山崖,重叠的山峰。凌:高出。苍苍:青色的天空。 13吴天:九江春秋时属吴国。 飞鸟句意思:连鸟也难以飞越高峻的庐山和它辽阔的天空。 14大江:长江。 15黄云:昏暗的云色。 19服:服食。还丹:道家炼丹,将丹烧成水银,积久又还成丹,故谓还丹 。 20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一种心神宁静的境界。 21玉京:传说元始天尊居处。道教称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22先期:预先约好。汗漫:无边无际,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仙。一说为造物者。九垓(gi) : 九天之外。 23卢敖:战国时燕国人。 淮南子道应训载,卢敖游
23、北海,遇见一怪仙迎风而舞,想同他做朋友 而同游,怪仙笑道: 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 遂纵身跳入云中。太清:最高的天空。 【译文】 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 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
24、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赏析】 此诗为写景名篇。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同时,此诗 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 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唐诗三百首 专题04 唐诗三百首-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一 专题 04 中学生 国学 课外读物 选粹 初中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