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史记·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
《专题01 《史记·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史记·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29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专题 1 史记菁华史记菁华 司马迁(前 145 年?)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 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 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是“二十四史”之首。它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 帝太初四年间共 3000 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 104 年) ,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 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 14 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
2、历代帝王政绩)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 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 余字。 来源:Z。xx。k.Com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 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 “本纪” 、 “世家” 、 “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 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 一、本纪 “本纪”是全书提纲,
3、以王朝的更替为体,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其中记载先秦历史的五 篇,依次是五帝,夏,殷,周,秦;记载秦汉历史的七篇,依次是秦始皇,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高 后吕雉,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 二、表 “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 三、书 “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 四、世家 “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五、列传 “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史记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记述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 122 年) ,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中国历 史。据司马迁说,
4、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约五 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提到史记缺少十篇。三国魏张晏指出这十篇是景帝本纪 武帝本 纪 礼书 乐书 律书 汉兴以来将相年表 日者列传 三王世家 龟策列传 傅靳列传 。后人 大多不同意张晏的说法,但史记残缺确凿无疑。 今本史记一百三十篇,有少数篇章显然不是司马迁的手笔,汉元帝、成帝时的博士褚少孙补写过 史记 ,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叙事艺术 史记独特的叙事艺术,非常注重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更深层次的探究,综合前代的各种史书,成一家之 言,纵向以十二本纪和十表为代表,叙写了西汉中期以前的各个历史
5、时代,横向以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 列传为代表,统摄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各个领域和行业,形成纵横交错的舒适结构。学科网 另外,史记的章法、句式、用词都有很多独到之处,别出心裁,不循常规,以其新异和多变而产 生独特的效果。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从历史上说,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 壮阔的历史风云,从文学上说,本文是中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文中描绘的一幅 幅惊心动魄的战争画卷,塑造的项羽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对后世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巨大的 影响。 人物编排名实兼顾,以类相从。史记各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列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 的内在联系,遵循
6、着以类相从的原则。即:同样一件事涉及好几个人物时,在一处详叙,在别处就略而不 叙,有时以“语在某某事中”标出。这不仅避免了重复,对于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也有作用。 人物刻画 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所讲的“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人物自己的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 人物的性格,是作者司马迁提炼的,最能表现蔺相如思想境界的内在美的精粹语言,是蔺相如精神品质的 升华,是他一切行为思想基础,是全篇中最关重要的一名话。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先写廉颇的骄横以 与蔺相如的忍让映衬。但没有交代蔺相如这么做的动机,作一跌宕,从而引出舍人的规谏,以舍人的狭窄 心胸反衬蔺相如的坦荡襟怀,又作一跌宕
7、;蔺相如的答话,先将廉颇与秦王比较,引出舍人“不若也”的 回答,又一宕;接着指出连秦王都不怕,何畏廉将军?又一宕;接着分析赵国的安全系“吾两人”,不能 两虎相斗,又一宕;几经腾挪跌宕,作了许多铺垫,到最紧要最醒目的地方,才点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 仇”这句话来,这确实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睛一“点”,蔺相如的高大形象就如同巍巍的泰山一般在读 者面前耸立起来了。学科!网 在高祖本纪项羽本纪里,司马迁用了许多细节语言来刻划人物,这些语言很具有个性。例如 项羽见到秦始皇南巡时脱口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在刘邦道歉时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足 见其粗豪率直的性格,而刘邦观秦始皇喟然太息说“嗟乎!大丈
8、夫当如此也!”话说的委婉曲折,能控制 自己的感情,写出他虽气象不凡,但宽宏而有大度的性格。范增在鸿门宴上召项庄舞剑刺沛公时说: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后来当刘邦脱逃时又说:“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表 现了他老谋深算的性格。 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特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在史记中,司马迁刻画人物,更多的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比如项羽杀卿子 冠军宋义一节,这是发生在起义军内部的一场斗争,这场战争关系到反秦斗争的成败。宋义作为起义军的 将领在关键时刻却不去救赵,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是苟且偷安,甚至另有图谋。作为次将的项羽看穿了 他的意图,当机立断,斩杀
9、宋义,夺取军权,扭转了局势。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表现了他的卓识和果断, 表现了他关怀百姓士卒的胸襟、肩负国家安危重任的志气。又有“项羽最得意之战”巨鹿之战,项羽 破釜沉舟引兵渡河,“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再看看诸侯军的反应,“诸侯军救 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一仗,写出了项羽不畏强敌的精神、无比旺盛 的斗志,莫敢纵兵、人人惴恐的诸侯军,更是衬托出了他的英雄气概。 24 三、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 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描写李广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司马迁为了突出李
10、广带兵特点,附带写了 程不识带兵的作风。李广带兵的特点是宽缓简易“行无部伍行阵”,“莫府省约文书籍事”,近乎无为而 治。程不识带兵却非常严谨,“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乃是一丝不苟。在程不 识的映衬下,红花绿叶,李广带兵的特点就格外显眼、突出。宽缓与严谨只是治军的作风不同,是时汉边 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从匈奴和士卒的反映 中,流露出作者的倾向性,读者对李广的敬慕之情也不觉油然而生。在李将军列传中,要写李广毫不 相干的程不识就是为了衬托李广。来源:学科网 ZXXK 写李广的不幸遭遇,司马迁又是把李蔡与李广对比:“蔡为人在下
11、中,名声出广下其远;然广不得爵 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李蔡是李广的从弟,才能在下品之中,以九品论人属第八等, 没有什么能耐,可他青云直上,官运亨通,爵封乐安侯,官一直做到宰相。而李广为抗击匈奴,驰骋疆场 四十余年,身经七十余战,立下过许多汗马功劳,连匈奴人也敬畏而称之为“汉之飞将军”。可是这样一 位名将却“不得爵邑,”甚至还受到诬陷,终于被迫自刎。两相对比之下,李广的可悲命运就具体写出来 了,当时用人制度,奖惩制度的不合理也深刻揭露出来了。 四、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司马迁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紧张的场面与尖锐的矛盾冲突进行 了细致的描写。在秦王的
12、大殿上,面对秦王意欲毁约的状况,蔺相如随机应变、足智多谋,在面对面的斗 争中计谋百出,将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渑池之会上,秦王借着国力强大,肆意侮辱赵王,蔺相如 寸步不让,严辞厉色,为维护国家尊严,置生死于度外。面对廉颇的步步紧逼,蔺相如隐忍退让,这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充分表现了蔺相如炽热的爱国情怀,不怕牺牲,甘受委屈, 豁达大度,能为常人所不敢为、不愿为的品格高尚、智勇兼备的形象。 五、互见法的运用。 司马迁写史记,既要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又要保持人物性格的完整,保持历史的真实,在安排 材料上他采用了“互见法”。背景事件人物基本相同,材料几乎交织在一起,司马迁
13、按描写人物的需要, 或详或略,或补或删,描写人物各具性格,记述史实则互相补足,这就是“互见法”。 如魏公子列传,主要是表现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但信陵君并不是时时都能坚持做到这一点。 魏相魏齐曾将范雎一顿暴打,后来范雎做了秦相,要报仇,魏齐无藏身之所。赵相虞卿为了救魏齐,解去 相印与魏齐一起投靠信陵君。但信陵君畏惧秦国,未及时接见他们,结果魏齐“怒而自刎”。如果将这件 事写进魏公子列传里,必然会对信陵君的形象造成损害。因此,司马迁将它写进了范雎蔡泽传中。 这样,既突出了信陵君的性格特点,又不损害人物性格的完整性,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真正做到了“不 溢美”,也“不隐恶”。 六、个性化的语言,凸显
14、人物风姿。 在史记的其他篇章里,司马迁也多次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将人物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 史记中的“纪”、“传”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纪传散文,通过展示人物的活动而再现多彩的历史画 面。本纪、世家、列传中的人物来自不同阶层,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市井细民,诸子百家、三教九流,应 有尽有,所涉人物四千多个,重要人物数百名。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有如此广大的覆盖面,和司马 迁进步的历史观及开阔的视野密不可分。司马迁本人“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报任安书),希望 借助于史记一书而扬名后世,实现立言不朽的人生追求。出于这种心态,司马迁对那些在历史上虽有 卓越表现、终因无人奖掖而难以扬名的布衣平民怀有深切的同
15、情,为他们鸣不平。司马迁清楚地看到,一 个人知名度的高低,乃至他是否能够青史留名,固然和他本身的业绩有关,同时也和是否有人宣扬提携密 不可分。在司马迁看来,战国四公子或凭借王者亲属的血缘优势,或身居卿相之位,有的是二者兼备,他 们显名诸侯犹如顺风而呼,事半功倍。“至如闾巷之侠,修行砥名,声施于天下,莫不称贤,是为难耳。 然儒墨皆排摈不载,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司马迁对儒墨等学派由于门户之见排 斥这些出自平民的侠客而深感不公。司马迁在按照惯例为帝王将相立传的同时,也把许多下层人物写入书 中,其中包括刺客、游侠、商人、方士等,使得史记所收的人物非常广泛,并且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16、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姿态,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但不同类型的人物迥然有别,就是同 一类型的人物,形象也罕有雷同。同是以好士闻名的贵公子,信陵君和其他三公子在人格上高下之别,而 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也各有各的风貌。同为战国策士,苏秦主要是一位发奋者的形象,而张仪身上更 多的却是狡诈权谋。张良、陈平同是刘邦的重要谋士,但司马迁笔下的张良令人莫测高深,带有几分神异; 而陈平这位智囊却富有人情味,没有张良那种仙风道气。史记同类人物形象之间尚有如此明显的区别, 不同类型人物形象之间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鲜明的对照,人物的个性在差异、区别中得到充分的显示。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能准确地把握表现对象的基
17、本特征加以渲染,使许多人物形象的个性非常突出。 万石张叔列传突出石奋祖孙三代的谨小慎微,唯命是从。樊郦滕灌列传写到夏侯婴时,主要叙述 他对刘邦一家的精心呵护,他和刘邦家庭的特殊关系,多次提到他的太仆之职。李将军列传在描写李 广时着意表现他高超的祖传射艺,他射匈奴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射猎、射石、射敌方裨将,百 发百中,矢能饮羽。史记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各具风采,就在于司马迁充分地展示了他们的个性特征。 司马迁在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时,充分注意到他们的家庭出身、文化教养、社会经历等各方面的因素, 恰如其分给以表现,不但展现出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且对形成人物个性特征的原因也有或明或暗的显示, 有时
18、一开始就为人物性格的发展作了铺垫。萧何是刀笔吏出身,故能谨守管钥,因势奉法。陈平年青时贫 而好学,所以始终有读书人的气质,见识高远,在皇帝面前对答如流;周勃最初从事杂艺,没有什么学问, 执政之后就显露出知识的不足,在文帝面前陷入窘境。樊哙发迹前以屠狗为业,成为将军以后保留那种莽 撞豪爽之气,他大块吃肉,大杯饮酒,对刘邦、项羽也敢于直言直语、大声大气。窦婴是一副老年失势的 窘态,写田蚡则是少年得志的猖狂。总之,影响人物个性的许多重要因素,司马迁都充分注意到,史记 中的人物都是按各自的方式说话行事,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教养。学科#网 史记中的人物形象各具风貌,各有性格,同时,他们身上还表现出许多
19、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即得 到社会广泛认可、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某些共性,这是史记在刻画人物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最 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史记人物形象的共性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之于宗族、朋友,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 亭长,王陵之于张苍,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类似这样知恩图报的人物在史记中有一大批,他们 百倍、千倍地报偿恩人,以表示自己不忘本、不负人。 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这是和知恩图报、以德报德相对应的一种行为,伍子胥之于楚平王,李广 之于霸陵尉、主父偃之于昆弟宾客,采取的都是这种做法。 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
20、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知恩图报的升华, 是它的极端形式。司马迁在刺客列传和报任安书中两次提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 他本人是赞成这一信条的。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等人都是为知己者死;孟尝君列 传中的得粟者,魏公子列传中的侯嬴,张耳陈余列传中的贯高,也都是为知己者而死。史记 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宝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史记描写了许多人衣锦还乡的场 面,苏秦、刘邦、司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传记都有这方面的记载。 史记中的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普遍的共性,是共性与个性完美的结合。有许多人物所做的 事情相近,但是怎样去做,却是各有选择,各有方式。同是衣锦还乡
21、,韩信显得雍容大度,不计私仇,主 父偃却心胸狭小,报复心极强。同是知恩图报,豫让、贯高先是忍辱负重,顽强地活下去,关键时刻又死 得极其壮烈;而侯赢、田光等义士,却是痛快地以自杀相谢。人物的共性寓于鲜明的个性之中,二者都得 到了充分的表现。 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采用多维透视的方法,笔下人物显露多方面的性格特征,有血有肉,生动丰满。 李斯这个人物,司马迁反复刻画他外似刚愎而内实游移的矛盾状态: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他想 知难而退,却又贪恋富贵,下不了决心;在赵高废立之际,开始像是要以身殉国,经赵高劝之以利害,马 上退缩妥协;对于秦二世的无道,本想犯颜直谏,一旦二世责问,立刻苟合求容。李斯的双
22、重人格表现得 非常充分,一个内心分裂的可悲形象跃然纸上。司马迁在刻画人物时,一方面能把握他的基本特征,同时 对其性格的次要方面也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多侧面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科%网 风格特征 深邃意蕴的叙事和生动鲜活的人物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史记形成一种雄深雅健的独特风 格。史记也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使全书具有浓郁的悲剧气氛,并富有传奇色彩。 史记的叙事写人都围绕“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宗旨,司马迁虽然也从琐碎的生活细事写 起,但绝大多数的人物传记最终都在宏伟壮阔的画面中展开,有一系列历史上的大事穿插其间。司马迁不 是一般地描述历史进程和人物的生平事迹,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
23、物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 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规律。这就使得史记的人物传记既有宏伟的画面,又有深邃的意蕴,形 成了雄深雅健的风格。 思想感情 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在叙述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展 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体现的历史必然性。在苏秦列传和张仪列传中,司马迁对于战国诸侯间微 妙复杂的利害关系反复和予以演示,以七国争雄为背景展开了广阔的画面。苏秦、张仪准确地把握了当时 形势的特点,抓住了机遇,相继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当时的倾危之士。陈平年轻时就胸怀大 志,足智多谋,适逢秦末动乱和楚汉相争,大显身手,屡献奇计。他设计离间项羽和范
24、增,使楚霸王失去 “亚父”这位谋士。荥阳被困,他令二千女子夜出东城门迷惑楚军,刘邦得以出西城门脱险。是他暗示刘 邦封韩信为齐王以稳定形势,又是他建议刘邦的伪游云梦泽而借机擒韩信。刘邦在平城被匈奴围困七日, 又是陈平出奇计化险为夷。陈平所献五计,无一不是关系到刘邦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天下的兴衰安危。陈 平这位谋士的形象,也就在驾驭历史风云的过程中日益丰满。史记中的人物形形色色,或卑琐、或伟 岸;有的先荣后辱,有的先辱后荣;有的事业成功,人生幸运,也有的虽然事业成功却命运悲惨。司马迁 既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导演、演员,又把他们写成重大事件的产儿,通过描写、叙述他们对时势、潮流 的顺应与抗拒、对历史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史记·菁华 专题01 史记·菁华-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初中版三 专题 01 史记 菁华 中学生 国学 课外读物 选粹 初中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