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13 记叙文主旨分析之乡村童年(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13 记叙文主旨分析之乡村童年(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13 记叙文主旨分析之乡村童年(解析版)(15页珍藏版)》请在七七文库上搜索。
1、 专题专题 1313 记叙文主旨分析之乡村童年(解析版)记叙文主旨分析之乡村童年(解析版) 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 1.1.概念及分类概念及分类 在记叙类文章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所表达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思想情感,就是文章的主 旨。记叙文主旨一本分为:挚爱亲情、触物感怀、乡村童年、成长足迹、社会关注等。 2.2.考查方式考查方式 要求直接概括文章的观点(主旨),如:“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 考查对体现主旨的关键句子的理解,实际上是间接概括主旨。如:“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的深 刻含义。 ” 通过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如:“作者为什么用作为文章的题
2、目?请联系 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 其他许多问题,虽然没有考对于主旨的理解,但大多数情况下都要结合主旨来回答。 任何人写文章都有一定的目的性,都通过具体内容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因此,答题时,明确主旨且 围绕主旨做答才能抓住要点,而乡村童年类的文章也是如此。 _ 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 “来玩踢罐电报呀” “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 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 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
3、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 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 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 考点分析考点分析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 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 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我家刚搬到这
4、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 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 “啪”的一声 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 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 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 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 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
5、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 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 【甲】 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 【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 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 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 【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 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 【丁】 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6、 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 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 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 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 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 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 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
7、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 ,有改动) 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答案】 示例:歪儿。因为本文通过写我们同歪儿一起玩“玩踢罐电报”的游戏,表现了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 谊与快乐,重点突出了歪儿的形象特点。 【解析】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要言简意赅。如本文可以以人物“歪儿”作题目, 也可以用主要事件“玩踢罐电报”等。理由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一、记叙文主旨之乡村童年一、记叙文主旨之乡村童年 乡村童年这一类的文章,一直也是考试的热门题材之一。这类题材的文章主旨思想大致有以下几类。 描绘乡村美丽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
8、念或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回忆童年趣事或记忆中的亲人和玩伴来 表达对少年时代的怀念或对亲人和童年玩伴的怀念以及对其某类品质的赞美,记录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纯 真与多年后乡村的变迁来表达对今昔对比或城市化进程中文明冲撞的感慨等等,考查的形式也比较多样, 会考查对文章语言的品味,考查文章段落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等等,有时也会和课内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一般而言,触物感怀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乡村类,一是童年类,一是乡村童年类。 二、分类二、分类 1.1.乡村类乡村类 乡村,产业分布上,意义和农村相近;居住环境上与城市相对应,常和青山绿水、安静、闲适的生活节 奏相联系,而且农村的人们十分淳朴,作者写自己印象中
9、的乡村,一方面赞美乡村的美景,还有赞美乡村 美好的风俗以及乡村人民的淳朴美好,借以表达自己对乡村的怀念,以及对城市生活的不满。 2.2. 童年类童年类 童年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之前和上小学的时间段。一般被 人们认为是人生中最快乐的时期,无忧无虑,童年类的文章一般是回忆童年的趣事来表达作者对童年的怀 念,例如瓶盖上的童年 ,或者是记忆中的亲人和玩伴,来表达对青少年时期的怀念,或者对乡村某个人 品质的赞美。 3.3. 乡村童年类乡村童年类 乡村童年类的文章是乡村与童年的结合体,通过描写自己在乡村度过的童年,来记录童年时代乡村生活 的纯真与多年后乡村的变迁来表达对
10、今昔对比或城市化进程中文明冲撞的感慨等 三、答题格式三、答题格式 方法总结方法总结 答题模板答题模板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表现(反映、歌颂、批判、揭露)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抒发作者的感情。 四、方法指导四、方法指导 从文章的题目入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通过题目所传达出来的信息,可以捕捉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和倾向,捕捉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题目以比喻或象征手法,阅读时结合文章内容用心揣摩,分 析文章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中心就把握了。 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入手。有的文章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有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而这“点题”或 “显志”的内
11、容恰恰跟文章的主旨有关。 从文章议论、抒情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入手。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往往蕴涵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观 点、情感。概括记叙类文章的主旨时,对文中那些抒情、议论类的句子要特别留意,它们往往是文章主旨 的结晶。所以,有时候如果你只盯着开头结尾也是不行的。文中作者站出来发表议论的句子要格外注意。 从人物形象入手。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其主旨往往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主题,分析归纳 这类文章的主旨,就理应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也就是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方面分析,归纳出文章主旨。 从写作材料入手。作者选取写作材料,是围绕主旨进行的。分析文章中的材料,常常能捕捉到隐藏在材 料背后的主旨。
12、 从写作技巧入手。比如“欲扬先抑” “对比”等写作于法稍作分析,主旨就会凸现出来。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炊烟炊烟 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欢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好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 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及的上空,拥抢那乳白色的展雾。农人们扛着锄、吹着牛走 出村庄,伴看鸡鸣、构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 一埃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 “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 这时, 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
13、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 考点过关考点过关 归粱,农人们荷锄而归。 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 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 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 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歼生活,不 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时于现代
14、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 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 让城里人 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 质了鸡鸭畜禽的尿尿味,听惯了 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绪实和舒适。 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 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 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 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
15、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好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 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 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站污了的灵魂。 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攻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作者为什么说“留恋着乡下的炊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答案】 因为作者对乡下炊烟的留恋,就是对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是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
16、考查句子的深层含义,通过这样形式考查文章的主旨,主旨的分析要围绕文章的主要内容来 分析。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乡村的风 许俊文 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 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 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 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 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
17、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 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 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 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 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 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 中的“乱荷” ,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
18、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 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 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 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 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 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 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
19、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 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 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 种现象叫作“得风水” 。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 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 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 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
20、 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 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 ,想必也该知足了。 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 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 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 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了多种情感,请分要点加以概括。 【
21、答案】 对自然生态环境下故乡的热爱;对给予自己温情的故乡的感激;对朴实而又明晓事理的父亲的敬爱; 对乡村纯朴的风俗人情的赞美;对自然的永恒、生命的生生不息的敬畏。 【解析】在文中作者的情感散布在字里行间,鲜有直接的抒发。而“乡村的风”已经不仅仅是在写风,而 是扩展到故乡的一草一木。因此,作者借“乡村的风”所表达的情感应和故乡的一切有关。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桑葚熟了 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 葚酿造而成。 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
22、 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 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 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 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 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 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
23、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 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 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 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 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 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
24、子似的爬上 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 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 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 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 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 ,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 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2020年中考 专题13 记叙文主旨分析之乡村童年解析版 备战 2020 年中 专题 13 记叙文 主旨 分析 乡村 童年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wenku.com/p-134676.html